蝙蝠如何實現千米級夜行導航

想像一下,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夜裡,只有一支小小的手電筒,你能否立刻辨認出自己的位置,並從一個半徑3公里的任意點找到回家的路?最近,《科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告揭示了一個令人驚歎的事實:那些使用回聲定位的蝙蝠們,居然擁有一種特殊的“超能力”——能够在漆黑的夜晚裏,僅憑回聲定位就能完成千米級別的導航。

庫氏伏翼蝙蝠。圖片來源:研究團隊

【科普園地】

◎本報記者張夢然

想像一下,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夜裡,只有一支小小的手電筒,你能否立刻辨認出自己的位置,並從一個半徑3公里的任意點找到回家的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對於那些夜空中飛翔的蝙蝠而言,這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最近,《科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告揭示了一個令人驚歎的事實:那些使用回聲定位的蝙蝠們,居然擁有一種特殊的“超能力”——能够在漆黑的夜晚裏,僅憑回聲定位就能完成千米級別的導航。換句話說,即便是被人為地挪到千米之外,它們依然能够迅速而準確地在黑暗中找到回家的路。

這其中的奧秘,是由德國和以色列科學家聯手揭開的,他們選擇在以色列的胡拉穀進行實驗,對象是重僅6克的庫氏伏翼蝙蝠。

為了追跡這些小傢伙的行踪,科學家給每只蝙蝠都貼上了一種名為ATLAS的輕型反向GPS跟踪裝置。這種裝置可以提供高解析度的實时位置資訊,幫助科學家瞭解蝙蝠究竟如何找回家。

在連續幾個夜晚裏,科學家跟踪了76只蝙蝠的活動軌跡,它們都被遷移到了距離巢穴最遠達3公里的不同地點。但大多數蝙蝠依然能在短短幾分鐘之內成功返回自己的家。即便是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僅依靠回聲定位這一種管道,也有高達95%的蝙蝠能够順利找到回家的方向。

科學家們注意到,蝙蝠似乎特別偏好在那些聲學資訊更加豐富的區域飛行。這樣的地方通常會提供更多的回聲迴響,幫助它們更好地理解周圍環境。而在尋找歸途的過程中,蝙蝠會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飛行模式:先是進行一些曲折的飛行,似乎是在確認自己的位置;接著,就會做出判斷,調整路線徑直朝家的方向飛去。這表明,這些小傢伙實際上是在大腦中構建了一個屬於它們自己的“聲學地圖”,並利用這個地圖來進行導航。

儘管蝙蝠們已經展現出卓越的回聲定位能力,但在條件允許的情况下,它們還是會利用視覺來輔助導航,以進一步提升定位精度。這一發現不僅讓人們對這些夜間神鬼玩家的生存技能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為人們開發新的導航科技,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蝙蝠如何實現千米級夜行導航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730455925771904
相关資料
研究人員首次實現光和原子的聯合壓縮
本報訊(記者嚴濤)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教授賈鎖堂、肖連團、肖豔紅團隊在原子系綜自旋壓縮與光壓縮的聯合製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他們首次實驗實現了光和原子的聯合壓縮。
標籤:
含金屬複雜分子模擬速度創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劉霞)來自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以及匈牙利的科學家,在英偉達公司的高性能圖形處理單元(GPU)上成功執行了量子化學計算,創造了含金屬複雜分子模擬速度新紀錄,為電子結構計算設定了新基準。為解决這一難題,研究團
標籤:
人類首張剪接體結構圖譜繪出
科技日報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張佳欣)《科學》雜誌31日發表了一項由西班牙巴賽隆納基因組調控中心團隊完成的重要成果。他們成功繪製出人類剪接體的第一個詳細結構圖譜,為理解這一複雜且精密的分子機器提供了新視角,並為開發新的治療方法鋪平了道路。
標籤:
原來,穿山甲背了個“小藥箱”
全身覆蓋鱗片的哺乳動物——穿山甲,是動物界的奇特成員。人們通常認為,穿山甲的鱗片僅僅是保護自身免受外界傷害的盔甲。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