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為何有兩次“斷崖式”衰老?

許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突然間就覺得自己老了。《自然·衰老》雜誌最新報導稱,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揭示了衰老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過程。

衰老的每個階段都會對人體有明顯影響,如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產生减少、黑色素减少,以及皮膚質量下降、頭髮變灰白和變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張佳欣

許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突然間就覺得自己老了。實際上,這種感受並非錯覺,或許正是身體內部深刻變化的真實寫照,醫學數據與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自然·衰老》雜誌最新報導稱,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揭示了衰老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過程。相反,人類在青春期後還會經歷兩次顯著的“斷崖式”衰老。不過,清晰的認識將能幫助人們更好應對。

兩次顯著衰老變化

科學家招募了108名種族背景多樣的參與者,年齡從25歲到75歲不等。在長達數年的時間內,科學家每3到6個月收集一次參與者的血液樣本,以評估基因活性、血糖水准等不同因素隨時間的變化情况。

他們利用這些樣本,追跡了超過135000種不同的分子和微生物,包括已知與免疫健康、心血管功能、新陳代謝、腎功能以及肌肉和皮膚結構相關的代謝物、脂質、蛋白質和蛋白質前體(RNA分子)。這些樣本總共提供了約2460億個不同的生物標誌物數據點。

研究結果表明,81%的分子並沒有像線性衰老所預期的那樣持續變化,而是在中年和老年發生兩次顯著變化。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抗衰老MDT門診牽頭專家、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兼教授莫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生物年齡是一個綜合表現,涵蓋外觀和內在的變化。外觀包括體態、皮膚光澤、皺紋和彈性;內在則涉及臟器功能,如心臟、肝臟和腎臟的健康,以及糖化名額等。此外,功能性的改變,如心肺功能和運動能力,也是重要名額。綜合這些數據,通過大資料分析,人們才能更準確地評估生物年齡,而不僅僅是憑外觀判斷。

分子水准研究說法

在中年加速衰老期,一些變化發生在影響代謝的細胞中,這解釋了為什麼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更難代謝咖啡因和酒精。脂肪組織蛋白的變化可能解釋了中年時期膽固醇水准升高和體重意外新增的原因。與皮膚和肌肉結構相關的結締組織蛋白的變化則解釋了為什麼皮膚開始鬆弛、出現皺紋,以及為什麼人們更容易出現與肌肉拉傷和損傷相關的問題。

在老年加速衰老期,科學家觀察到了更多相同的分子變化,以及與腎功能和免疫健康相關的分子的顯著波動。這可解釋為什麼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新冠,以及為什麼癌症發病率、腎臟問題和心血管疾病會急劇增加。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援引哈佛大學醫學院外科副教授塞繆爾·林的話稱,首次衰老暴發期間突然發生的分子變化在步入老年時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但衰老的每個階段都會對人體有明顯影響,如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產生减少、黑色素减少,以及皮膚質量下降、頭髮變灰白和變少。

他認為,這些明顯的衰老迹象是人體內發生的分子和微生物變化的直接結果。

社會因素影響程度

此前,有許多研究表明,與年齡相關的疾病都會在步入老年時發生劇烈變化,囙此,科學家對人體在這個時間段突然衰老並不感到詫異。但是,中年這個時間點卻令人好奇。

起初,科學家推測是更年期或圍絕經期導致研究中的女性群體發生了巨大變化,從而影響了整個組群。但當他們按性別對研究組群進行分類時,發現44歲左右的男性也出現了相同的衰老趨勢。他們認為,很可能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在影響著男性和女性的這些變化。

莫龍團隊最新研究認為,40—45歲、60—65歲是兩個衰老突然加速的階段。

莫龍認為:“社會因素是導致衰老的一大重要原因。很多人40多歲正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危機’,而60多歲會出現‘晚年危機’,相關的心理和生活方式變化也會顯著影響衰老行程。”

研究人員建議,當步入40歲時,要密切關注膽固醇水准,加强定期鍛煉以保持肌肉質量。他們還建議多喝水以緩解與年齡相關的腎臟問題,多吃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以减少氧化應激的不利影響。

莫龍還提出3種抗衰老的飲食管道。一是抗炎飲食;二是地中海飲食,即以堅果和蛋白質為主;三是原始飲食,即模仿古代人類的飲食習慣,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適當進行輕斷食。此外,適當攝入咖啡因也有助於延緩衰老。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人的一生為何有兩次“斷崖式”衰老?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727345523249060
相关資料
國產極低溫稀釋製冷機創運行新紀錄
安徽大學供圖本報訊(記者王敏)近日,記者從安徽大學獲悉,由該校自主研製的“量子計算用極低溫稀釋製冷機”400系列稀釋製冷機,自今年6月12日以來,已在實驗室實際使用中實現連續運行最低溫度7.45毫開超過100天,創下國內量產機最低溫度連續運
標籤:
大腦“編碼”時間和經歷之謎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9月25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中心領導了一項前沿性研究——人類大腦究竟如何“編碼”並理解時間及經歷的資訊。該成果為神經科學領域的一個基本謎團帶來了答案,還可用於開發神經假體裝置,為未來醫療和人工智慧(AI)
標籤:
删掉的手機數據為什麼能恢復
手機的反覆運算速度日益加快,人們更換手機很頻繁。近日,網絡話題“你賣掉的舊手機可能會出賣你”登上熱搜,引發人們對手機資料安全的關注,對淘汰手機去留的擔憂。
標籤:
新血型系統能降低輸血風險
ABO和Rh血型系統都匹配,為什麼有時卻會輸血失敗?這是一個50年未解的謎團。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