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春宋家祺
近日,烏克蘭軍方稱摧毀了俄羅斯一處雷達站,並在社交平臺上展示了烏偵察人員使用無人機摧毀俄“牛蒡”雷達站的視頻。據報導,該雷達的摧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俄軍的進攻戰畧。
雷達,即RadioDetectionAndRanging縮寫Radar的音譯,直譯為“用無線電發現和偵測”。作為具有偵察能力的軍事目標,雷達常常成為戰時優先打擊對象,它是如何探測目標的?
當我們站在空曠的山洞大聲說話時會聽到回聲,是因為聲波遇到障礙物會發生反射。電磁波也具有相似的反射特性,雷達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在已知電磁波傳播特性前提下,通過接收電磁回波並對其進行分析,就可以實現對目標的探測。
雷達系統通常由天線、發射機、接收機、訊號處理器、終端顯示裝置和伺服系統組成。發射機就像是人類的咽喉,可以發出探測的“聲音”,即電磁波。通過伺服系統機械控制掃描管道(相控陣雷達由電子控制掃描),利用天線不斷地向周圍發射電磁波。而接收機就像人類的耳朵,可以“聽到”電磁波遇到物體後產生的回波。收到回波後,作為“大腦”的訊號處理器判斷回波中包含的有效資訊,去除干擾回波,通過終端顯示裝置讓我們看到探測目標的具體情況,進而判斷目標的高度、角度、距離、速度等。
但如果反射的電磁波過於微弱或存在問題時,雷達就無法判斷目標的具體情況。如美國的F-22、俄羅斯的蘇-57、我國的殲-20等隱身戰鬥機就是利用這一特點,使用共振磁性雷達吸波資料减少回波或是通過改變目標外形降低雷達散射截面等,使雷達無法收到有效回波,進而達到“隱身效果”。
面對“隱身”目標,是否有應對手段呢?答案是肯定的。在2023年世界雷達博覽會上,我國展出了自主製造的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YLC-2E,這種雷達採用了全新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具有高耐壓、高頻率、高效率等特點,能够大幅提高能量利用率,先進算灋的加持可以讓隱身目標無所遁形。
隨著雷達科技的不斷發展,雷達的分辯率和抗干擾能力持續提高,已拓展了海洋監測、交通管理、氣象監測等多個應用領域。未來,智能化、小型化、網路化將成為雷達發展的主要趨勢。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93015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