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研人員觀測到電磁波動態傳播

科技日報深圳4月22日電(記者羅雲鵬通訊員謝梁暉)22日,記者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獲悉,該校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院教授袁丁及其合作研究者首次觀測到電磁波(光波)動態傳播,證實太陽日冕的特殊結構以及行星等大型天體可作為電磁訊號放大器,或可實現星際間通訊或者能量傳輸。袁丁團隊發現,太陽耀斑爆發觸發了大尺度的磁流體動力學波,波前以太陽耀斑為中心往四周擴散傳播,磁流體動力學波途經過一個巨大的冕洞。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深圳4月22日電(記者羅雲鵬通訊員謝梁暉)22日,記者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獲悉,該校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院教授袁丁及其合作研究者首次觀測到電磁波(光波)動態傳播,證實太陽日冕的特殊結構以及行星等大型天體可作為電磁訊號放大器,或可實現星際間通訊或者能量傳輸。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袁丁團隊發現,太陽耀斑爆發觸發了大尺度的磁流體動力學波,波前以太陽耀斑為中心往四周擴散傳播,磁流體動力學波途經過一個巨大的冕洞。

據瞭解,日冕中溫度低、电浆密度低、磁場强度低的區域,在空間太陽望遠鏡的極紫外波段輻射弱,所以稱為冕洞。“冕洞充當了‘凸透鏡’的角色,磁流體動力學波從由四周擴散變為向焦點逐漸聚焦。”袁丁介紹,據量測,該磁流體動力學波經過聚焦後,波動振幅新增3倍,所攜帶能量流提升7倍,這表明這種現象具備能量聚焦效應。

另悉,該研究將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面類比裝置”提供理論依據和數值模型基礎。

本文標題: 我科研人員觀測到電磁波動態傳播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713867319961255
相关資料
有的如天籟,有的如哀鳴,鳥兒唱歌為何差异這麼大
科技日報北京4月23日電(記者張夢然)每到鳥語花香的季節,人們往往會注意到,鳥兒鳴唱的節奏韻律可謂大相徑庭,有的明快婉轉如天籟,有的則低沉粗啞讓人心情低落。《自然·通訊》23日發表了一項最新的遺傳學研究,揭示了與鳥類鳴唱韻律節奏相關的基因。
標籤:
我科研團隊提出約束公共不變子空間新概念
科技日報蘭州4月23日電(記者頡滿斌)記者23日從蘭州大學獲悉,該校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閻石教授課題組在複雜系統建模與控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控制領域國際期刊《IEEE自動控制匯刊》。
標籤:
“太空飛毯”二維展開關鍵技術完成攻關
科技日報武漢4月23日電(袁小潔記者付毅飛)在第九個“中國航太日”來臨之際,記者從23日在武漢召開的商業航太產業國際論壇上獲悉,銀河航太(北京)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航太”)正在研製形似“太空飛毯”的新一代通信衛星,現時已完成衛星
標籤:
研究發現高效選取宇宙學資訊新途徑
科技日報北京4月23日電(記者陸成寬)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經過多年深入研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組織的科研人員提出了一整套從星系兩點關聯函數中選取多點關聯函數的新方法。該方法為高效選取宇宙學資訊提供了新途徑。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