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名:Krystian Zimerman
中文名: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
出生地:紮布熱
國籍:波蘭
出生日期:1956年12月5日
職業:鋼琴家
簡介: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Krystian Zimerman)出生於波蘭的紮布熱市。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鋼琴。1973年獲得波蘭全國鋼琴比賽第一名,翌年獲得波蘭普羅克菲耶夫鋼琴大賽的金獎。1975年,19歲的Zimerman獲得了第九届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也由此正式步入世界性演出生涯。1976年簽約DG,成為該公司專屬演奏家。在其他作品方面,Zimermann灌錄的德布西《前奏曲全集》獲得了1994年度《留聲機》優秀唱片大獎、1995年《愛迪生大獎》中器樂獨奏獎。
從藝歷程:5歲起學習鋼琴,後來並進入卡托維茨音樂學院學習師從雅辛斯基(Jasinski)教授。齊默爾曼於1975年在華沙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奠定了他日後在國際樂壇的表演事業基礎。1976年他與卡拉揚及其麾下的柏林愛樂樂團合作,1979年和紐約愛樂樂團合作,首次在美國演出。他在全球很多地方演出並灌錄了一些唱片。1996年至2004年,他在瑞士巴塞爾音樂學院任教鋼琴。
齊默爾曼以詮釋浪漫主義音樂見長,但演奏範圍很廣泛,同時非常支持現代音樂的發展。例如魯托斯拉夫斯基(波蘭語:Witold Lutosławski)曾為他而作一部鋼琴協奏曲,齊默爾曼也演奏錄製了這部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錄音有:與卡拉揚合作的格裡格、舒曼的鋼琴協奏曲;與伯恩斯坦合作的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及貝多芬鋼琴協奏曲;蕭邦的兩部鋼琴協奏曲(有朱利尼指揮齊默爾曼演奏鋼琴和他自彈自指的兩個版本);和小澤征爾合作的李斯特鋼琴協奏曲以及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一和第二鋼琴協奏曲。此外還有一些浪漫主義和印象派作品。
齊默爾曼很少提早公佈他演奏的行程。於二零零六年七月上旬,他在香港舉行了兩場演奏會,反應非常良好。
1976年,阿圖·魯賓斯坦邀請齊默爾曼到他位於巴黎的寓所給予寶貴的個人指導,對於齊默爾曼未來的事業影響很大。沒多久齊默爾曼就得到與nZimerman,1956年出生於波蘭紮布熱,早年由父親啟蒙開始學習鋼琴,1963年在卡托維治音樂院師從楊辛斯基(他也是齊默爾曼唯一的老師),1975年贏得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他是一百一十八名參賽者中年紀最小的一比特)後開始在世柏林愛樂及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合作的機會,1977年首在倫敦登臺,1978年第一次赴美國明尼亞波里斯演出,曲目是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齊默爾曼於同年在洛杉磯演出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後,被當地樂評人與年輕時期的約瑟夫·霍夫曼相提並論。齊默爾曼在DG留下不少錄音,包括獨奏與協奏曲,與他合作過的指揮包括卡拉揚與伯恩斯坦。齊默爾曼以詮演古典、浪漫時期的作品最受好評,他擅長演奏舒伯特、貝多芬、蕭邦、格裡格、勃拉姆斯與李斯特的作品。不過,齊默爾曼近年也把曲目擴展到德布西、斯特拉文斯基、齊瑪諾夫斯基與魯托斯拉夫斯基等二十世紀作曲家的作品。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音樂生涯有許多值得注意的階段,而從這些階段正可看出一比特年輕藝術家如何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從早期錄音室錄音,甚至1975年華沙蕭邦大賽實況來看,早年齊默爾曼的音樂詮釋都以純粹鋼琴語言為基礎,追求技巧精確、音色清晰無瑕。這種情形很容易造成只重視技巧而忽略內涵的印象(雖然齊默爾曼的音樂不完全只靠超人的技巧)。如果看法沒有錯,一知半解或一味追求音色是不值得鼓勵的。從錄音來審視齊默爾曼各階段的變化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卻很有意義。
不斷自我鞭策是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不斷有演出機會與錄製唱片的主因,他的行事都經過事前縝密的規畫,並且在嚴格的自我要求下,廣博涉獵各領域的藝術風格。原則上,齊默爾曼不同於那些號稱隨時拿得出三十首協奏曲、十五場獨奏會曲目的鋼琴家,相反的,不管何種情況,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對每年的演出場次都有一定節制,他要求每場都是最高水准,每首樂曲都經過精心準備,雖然曲目範圍會囙此無可避免地變的比較狹窄。在自己工作室練琴時,追求完美的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常用攝影機來監督自己(包括影與音)。他用現代科技幫助自己,通過自我反省檢討,使其藝術更臻完美,並借著內心自發的藝術目標使自己能更精確掌握對樂曲的詮釋。
在維也納音樂會現場錄製的兩首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裏,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詮釋相當小心謹慎,音色有如水晶般透明清澈,在塑造樂曲堅實結構的前提下,審慎投入莊重的活力。演出並錄製這兩首協奏曲前,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才剛與伯恩斯坦合作錄製貝多芬第三、四、五號鋼琴協奏曲(也是現場實況錄音)。不幸的是,伯恩斯坦在1990年猝逝,兩人不及完成全套貝多芬鋼琴協奏曲錄音工作,而兩位藝術家惺惺相惜的友情也囙此被迫結束。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先前沒有嘗試過指揮,但似乎受到伯恩斯坦逝世的影響,他毅然决定由自己擔任指揮兼獨奏,與維也納愛樂完成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錄音。在齊默爾曼自任指揮的一、二號鋼琴協奏曲中,他熟練地掌控鋼琴彈奏技巧,展現令人驚異的才能(1991年12月,齊默爾曼時年三十五歲)。這兩首協奏曲的錄音是為了“紀念倫尼”(伯恩斯坦名字“雷奧納德”的昵稱)。指揮方面,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有意延續伯恩斯坦一貫的風格,呈現與三首後期協奏曲同樣的熱情與張力,樂句間也特意地加入較多的彈性與即興。
在伯恩斯坦指揮下,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也有同樣的效果。該曲於1984年10月在維也納錄製,同樣也是現場實況錄音。這次錄音可為齊默爾曼如何恣意揮灑彈奏技巧提供佐證。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掌幅極寬,不但能無礙的彈奏出樂譜所要求的繁複音符,更能以優雅的管道讓音符吟唱出來,這些正是他最擅長的。更令人讚歎的是,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在彈奏快速的雙音階樂句時,同樣也能將它們處理得很好。這次錄音從一開場齊默爾曼對法國號精確的響應開始,就顯示出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是個既能與樂團融合、又具有主導能力的勃拉姆斯詮釋者;這種至高的演奏境界過去不曾在鋼琴協奏曲中出現過,尤其是在現場聽眾面前。
作品評估:不管是從個別的音符、和聲間精巧的平衡,乃至精准的音色控制來總體評析,可以把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琴藝與義大利鋼琴家米開蘭傑利相提並論。他們兩人都有極度敏感的個性,曲目選舍與詮釋上也有許多相通之處。例如:德布西二十四首前奏曲、蕭邦F小調幻想曲和李斯特《死之舞》中流露的能量和氣質。無論從其表現的樂曲細節或整體演奏格局,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蕭邦F小調幻想曲似乎想製造一個立即的整體印象。李斯特《死之舞》和德布西前奏曲(兩册作品精選集)的演奏音色則是完美無瑕的,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樂曲所有細節,讓每位聽眾印象深刻。
天性和氣質使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演奏李斯特輝煌技巧的〈神怒之日〉主題時,並不會像祈弗拉一樣為討好聆聽者的感官而演奏出炫人耳目的火熱。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把李斯特這部變奏曲詮釋成接連的哲學思考,款款描述關於人世的冷與熱、歷史的光明與黑暗以及難逃毀滅的人類宿命,並把這些要素塑造成强大的音樂張力。
音樂中的影像性、氣息和溫度都在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音樂邏輯性下被中和了,但音樂卻毫不因為移除樂曲中的火爆氣質而降低說服力。他的每一款錄音幾乎都是對作品的典範演繹,比如貝多芬的全部鋼琴協奏曲、蕭邦的鋼琴協奏曲(2000版)、勃拉姆斯的第一鋼琴協奏曲(2005版)和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都堪稱極品。鄭京和與鋼琴家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合作,錄製了室內樂的里程碑之作:雷斯皮基和理查施特勞斯的奏鳴曲,這張唱片獲得了1990年留聲機獎,由DG公司在“畫廊”系列中再版發行。
在德布西的《前奏曲》中,也可以觀察到類似的情形。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並沒有被《特耳菲的舞姬們》或淘氣的《精靈之舞》迷昏了理智,也沒有被最後一曲《烟火》弄得目眩神馳。齊默爾曼演奏時的清晰哲學理念在演奏印象派音樂時也是占上風的。齊默爾曼的演奏藝術告訴人們,如何將勤奮不懈的工作轉變成不朽的藝術成果。相形之下,他那些才華平庸的同輩一開始就企盼不切實際的至高境界,到頭來卻只停留在平庸等級。談到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唱片的同時,也必須提到他早期無瑕、智慧且富含年輕節制力的降E小調詼諧曲Op.4。DG在1982年展開一項龐大的勃拉姆斯作品錄音計畫,時年二十六歲的齊默爾曼受託負責演奏三首勃拉姆斯鋼琴奏鳴曲、敘事曲Op.10、為左手寫的改編《夏康舞曲》、勃拉姆斯自己改寫的弦樂六重奏Op.18第二樂章鋼琴版。顯然地,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在詮釋這部表情豐富、尖銳激烈的詼諧曲時,既不妥協也不特意誇張。當年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演奏蕭邦時,年輕而嚴謹的特質同樣發散在這部作品中。
個人簡介:5歲起學習鋼琴,後來並進入卡托維茨音樂學院學習師從雅辛斯基(Jasinski)教授。齊默爾曼於1975年在華沙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奠定了他日後在國際樂壇的表演事業基礎。1976年他與卡拉揚及其麾下的柏林愛樂樂團合作,1979年和紐約愛樂樂團合作,首次在美國演出。他在全球很多地方演出並灌錄了一些唱片。1996年至2004年,他在瑞士巴塞爾音樂學院任教鋼琴。
齊默爾曼以詮釋浪漫主義音樂見長,但演奏範圍很廣泛,同時非常支持現代音樂的發展。例如魯托斯拉夫斯基(波蘭語:Witold Lutosławski)曾為他而作一部鋼琴協奏曲,齊默爾曼也演奏錄製了這部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錄音有:與卡拉揚合作的格裡格、舒曼的鋼琴協奏曲;與伯恩斯坦合作的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及貝多芬鋼琴協奏曲;蕭邦的兩部鋼琴協奏曲(有朱利尼指揮齊默爾曼演奏鋼琴和他自彈自指的兩個版本);和小澤征爾合作的李斯特鋼琴協奏曲以及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一和第二鋼琴協奏曲。此外還有一些浪漫主義和印象派作品。
齊默爾曼很少提早公佈他演奏的行程。於二零零六年七月上旬,他在香港舉行了兩場演奏會,反應非常良好。
藝術生涯:1956年出生於波蘭紮布熱,早年由父親啟蒙開始學習鋼琴,1963年在卡托維治音樂院師從楊辛斯基(他也是齊默爾曼唯一的老師),1975年贏得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他是一百一十八名參賽者中年紀最小的一比特)後開始在世柏林愛樂及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合作的機會,1976年,阿圖·魯賓斯坦邀請齊默爾曼到他位於巴黎的寓所給予寶貴的個人指導,對於齊默爾曼未來的事業影響很大。1977年首在倫敦登臺,1978年第一次赴美國明尼亞波里斯演出,曲目是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齊默爾曼於同年在洛杉磯演出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後,被當地樂評人與年輕時期的約瑟夫·霍夫曼相提並論。齊默爾曼在DG留下不少錄音,包括獨奏與協奏曲,與他合作過的指揮包括卡拉揚與伯恩斯坦。齊默爾曼以詮演古典、浪漫時期的作品最受好評,他擅長演奏舒伯特、貝多芬、蕭邦、格裡格、勃拉姆斯與李斯特的作品。不過,齊默爾曼近年也把曲目擴展到德布西、斯特拉文斯基、齊瑪諾夫斯基與魯托斯拉夫斯基等二十世紀作曲家的作品。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音樂生涯有許多值得注意的階段,而從這些階段正可看出一比特年輕藝術家如何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從早期錄音室錄音,甚至1975年華沙蕭邦大賽實況來看,早年齊默爾曼的音樂詮釋都以純粹鋼琴語言為基礎,追求技巧精確、音色清晰無瑕。這種情形很容易造成只重視技巧而忽略內涵的印象(雖然齊默爾曼的音樂不完全只靠超人的技巧)。如果看法沒有錯,一知半解或一味追求音色是不值得鼓勵的。從錄音來審視齊默爾曼各階段的變化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卻很有意義。
不斷自我鞭策是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不斷有演出機會與錄製唱片的主因,他的行事都經過事前縝密的規畫,並且在嚴格的自我要求下,廣博涉獵各領域的藝術風格。原則上,齊默爾曼不同於那些號稱隨時拿得出三十首協奏曲、十五場獨奏會曲目的鋼琴家,相反的,不管何種情況,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對每年的演出場次都有一定節制,他要求每場都是最高水准,每首樂曲都經過精心準備,雖然曲目範圍會囙此無可避免地變的比較狹窄。在自己工作室練琴時,追求完美的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常用攝影機來監督自己(包括影與音)。他用現代科技幫助自己,通過自我反省檢討,使其藝術更臻完美,並借著內心自發的藝術目標使自己能更精確掌握對樂曲的詮釋。
在維也納音樂會現場錄製的兩首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裏,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詮釋相當小心謹慎,音色有如水晶般透明清澈,在塑造樂曲堅實結構的前提下,審慎投入莊重的活力。演出並錄製這兩首協奏曲前,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才剛與伯恩斯坦合作錄製貝多芬第三、四、五號鋼琴協奏曲(也是現場實況錄音)。不幸的是,伯恩斯坦在1990年猝逝,兩人不及完成全套貝多芬鋼琴協奏曲錄音工作,而兩位藝術家惺惺相惜的友情也囙此被迫結束。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先前沒有嘗試過指揮,但似乎受到伯恩斯坦逝世的影響,他毅然决定由自己擔任指揮兼獨奏,與維也納愛樂完成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錄音。在齊默爾曼自任指揮的一、二號鋼琴協奏曲中,他熟練地掌控鋼琴彈奏技巧,展現令人驚異的才能(1991年12月,齊默爾曼時年三十五歲)。這兩首協奏曲的錄音是為了“紀念倫尼”(伯恩斯坦名字“雷奧納德”的昵稱)。指揮方面,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有意延續伯恩斯坦一貫的風格,呈現與三首後期協奏曲同樣的熱情與張力,樂句間也特意地加入較多的彈性與即興。
在伯恩斯坦指揮下,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也有同樣的效果。該曲於1984年10月在維也納錄製,同樣也是現場實況錄音。這次錄音可為齊默爾曼如何恣意揮灑彈奏技巧提供佐證。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掌幅極寬,不但能無礙的彈奏出樂譜所要求的繁複音符,更能以優雅的管道讓音符吟唱出來,這些正是他最擅長的。更令人讚歎的是,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在彈奏快速的雙音階樂句時,同樣也能將它們處理得很好。這次錄音從一開場齊默爾曼對法國號精確的響應開始,就顯示出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是個既能與樂團融合、又具有主導能力的勃拉姆斯詮釋者;這種至高的演奏境界過去不曾在鋼琴協奏曲中出現過,尤其是在現場聽眾面前。
個人評估: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以演奏蕭邦得到音樂生涯的真正突破,也就是在華沙蕭邦鋼琴大賽中贏得首獎,雖然賽前他就已被普遍看好。他那光輝燦爛的技巧、令人折服的說服力和自然度,以及他在舞臺上明朗可親的人格,都極其傑出。然而他卻永遠謙虛而自信,發出不凡的智慧光采。克裏斯蒂安·齊默爾曼的每一款錄音幾乎都是對作品的典範演繹,比如貝多芬的全部鋼琴協奏曲、蕭邦的鋼琴協奏曲(2000版)、勃拉姆斯的第一鋼琴協奏曲(2005版)和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都堪稱極品。
獲獎榮譽:全省普羅科菲耶夫比賽一等獎(1974年;波蘭)
第九届國際蕭邦鋼琴比賽一等獎(1975年;波蘭)
音樂學院奇吉亞納獎(1985年;義大利)
萊奧尼·桑寧音樂獎(1994年;丹麥)
卡托維茲卡羅爾·席曼諾夫斯基音樂學院名譽博士(2005年;波蘭)
國家榮譽軍團勳章(2005年;法國)
文化功績金獎–Gloria Artis(2010年;波蘭)
波蘭恢復之星指揮官十字勳章(2013年;波蘭)
金音叉獎(2015;法國)
華沙蕭邦音樂大學名譽博士(2015年;波蘭)
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2022;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