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付麗麗
3月31日至4月1日,江西、湖南、福建、廣東等地出現強對流天氣,局地風力達11級以上。4月1日,中央氣象臺發佈今年首個強對流天氣黃色預警,並於4月2日18時陞級發佈強對流天氣橙色預警。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預計4月2日到3日,安徽、江蘇、上海、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西等地部分地區將有10級以上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局地風力可達12級以上,最大冰雹直徑20毫米以上。同時,上述部分地區還將有短時强降水天氣,最大小時雨量30毫米至50毫米,局地可達70毫米以上。
引發此次強對流天氣的原因是什麼?強對流天氣有什麼特點?近期為何頻發?就以上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盛傑。
什麼是強對流天氣?盛傑表示,強對流天氣包括雷暴、短時强降水、大風、冰雹等天氣現象,具有影響快、强度强、致灾性强的特點。我國常見的強對流天氣包括强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
此前,有媒體報導,南昌強對流天氣最強風超過12級,如此强的風應該屬於下擊暴流。對此,盛傑解釋說,下擊暴流是強對流天氣的一種,在我國春季較為常見。下擊暴流是冷空氣下沉輻散的現象,就像一個空氣球自上而下砸到地面,並迅速散開。由於春天天氣乾燥,乾冷空氣較重,容易形成下擊暴流。下擊暴流到達地面後,會產生一股直線型大風,風速會隨著接近地面而增大,地面最大風力可達15級。
至於近期為什麼強對流天氣頻發?盛傑表示,當下層空氣溫度較高、高層空氣溫度較低時,下麵的熱空氣就像正在沸騰起來的熱水。一旦有冷空氣來襲,觸發了相應條件,就會引發強對流。如果此時高層空氣溫度較低,上升運動就會更加劇烈,對流活動也就更强。
“在春季和夏季,下層空氣升溫較快,並與北方來的冷空氣形成對峙,空氣溫度出現‘下麵暖、上面冷’。囙此,強對流天氣在我國春季和夏季時有發生。”盛傑說,實際上,我國幅員遼闊,從2月開始,強對流天氣通常自南向北發生;4月以後,北方也開始有強對流天氣發生。
據統計,截至4月2日,今年共發生5次強對流天氣過程。其中,2月19日第一次發生強對流天氣過程,為近5年第二早。“今年強對流天氣發生偏早、偏多。”盛傑介紹,3月至4月,春季升溫快,午後氣溫較高。同時,在南風暖濕氣流的持續增溫下,低層大氣變暖。近期,在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出現暖池。當中高空出現降溫,較冷空氣疊加在暖濕空氣之上,產生高能量區域,形成較好的熱力條件,就會引發強對流。
當冷空氣勢力强並快速移動時,強對流天氣過程較快結束。當冷空氣勢力弱時,由於冷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較長時間對峙,為強對流天氣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盛傑提醒,遇到強對流天氣,公眾應及時關注預報預警資訊。在收到強對流天氣預警時,及時採取保護措施,避免大風等帶來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當大風發生時,儘量在室內躲避,進入抗風能力較强的建築物,關閉門窗,减少室外活動等。當短時强降水發生時,儘量不要開車。當必須外出時,在積水路段應確認安全後再通過。要警惕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當雷暴發生時,應當進入具有防雷措施的建築物躲避,遠離危險電源等。
(科技日報北京4月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