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可早期預警鋰電池熱失控

科技日報合肥10月7日電(記者吳長鋒)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瞭解到,該校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金華教授和王青松研究員團隊與暨南大學郭團教授團隊合作,成功研製出可植入電池內部的高精度、多模態集成光纖器,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對商業化鋰電池熱失控全過程的精准分析與早期預警。如何科學、及時、準確地預判電池安全隱患,成為當前一個國際性科學難題。

科技日報合肥10月7日電(記者吳長鋒)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瞭解到,該校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金華教授和王青松研究員團隊與暨南大學郭團教授團隊合作,成功研製出可植入電池內部的高精度、多模態集成光纖器,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對商業化鋰電池熱失控全過程的精准分析與早期預警。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線上發表於《自然·通訊》。

電池熱失控是制約電動汽車與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的瓶頸。導致電池熱失控的根源是電池內部一系列複雜且相互關聯的“鏈式副反應”,從局部短路到大面積短路,電池內部溫度快速提升,可高達800℃以上,引發電池起火爆炸。囙此,亟須深入理解鋰離子電池熱失控演變機制,並提出早期預警策略,以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而溯源電池熱失控發生的內在誘因,分清各分步反應之間的耦聯關係,揭示熱失控主導機制與動力學規律,前移熱失控預警時間視窗,是從根本上解决儲能安全問題的覈心。

然而,由於電池的密閉結構和內部複雜的反應機制,電池內部覈心狀態參量檢測的準確性和實时性無法保證。如何科學、及時、準確地預判電池安全隱患,成為當前一個國際性科學難題。

為此,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可植入電池內部的多模態集成光纖原位監測科技,設計並成功研製出可在1000℃高溫高壓環境下正常工作的多模態集成光纖傳感器,實現了對電池熱失控全過程內部溫度和壓力的同步精准量測,攻克了熱失控極端環境下溫度與壓力訊號相互串擾的難題,提出了解耦電池產熱和氣壓變化速率的新方法,首次發現了觸發電池熱失控鏈式反應的特徵拐點與共性規律,實現了對電池內部微觀“不可逆反應”的精准判別,為快速切斷電池熱失控鏈式反應、保障電池在安全區間運行提供了重要手段。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可以實現一根光纖在電池的多個位置同時監測溫度、壓力、折射率、氣體組分和離子濃度等多種關鍵參數。光纖傳感技術與電池的結合將會在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安全檢測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資料標籤: 電池
本文標題: 新技術可早期預警鋰電池熱失控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96760149955699
相关資料
智人何以倖存?感謝遠古“表親”
圖片來源:西班牙《國家報》從某種意義上說,尼安德特人(以下簡稱“尼人”)仍“活”在我們體內,因為在我們的每個細胞所保存的“祖傳DNA”中,它們很可能“亦有貢獻”。
標籤: 科學 dna選取 科普 dna dna修復
迄今最高能脈衝星伽馬射線“現身”
脈衝星磁場極冠兩極的紅外光子被高能電子推昇到伽馬射線能段(藍色)。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劉霞)一個國際科研團隊使用納米比亞高能立體望遠鏡系統探測到了源自脈衝星的迄今最高能量的伽馬射線:一顆船帆座脈衝星發出的伽馬射線的能量達到了驚人的
標籤: 脈衝星 γ射線 科學 天文 電子
AI幾秒內設計出獨特的行走機器人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張夢然)大自然花了數十億年時間才進化出第一個行走的物種,但人類開發的新算灋卻能將進化壓縮到閃電般的速度,在短短數秒鐘內成功設計出一個行走機器人。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開發的AI驅動的設計算灋,可繞過進化路上的“交通
標籤: 機器人 人工智慧
超大質量黑洞吸積輻射能譜新規律揭示
科技日報合肥10月8日電(記者吳長鋒)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系蔡振翼副教授和王俊賢教授,通過研究類星體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的極紫外輻射能譜,發現其與類星體本征亮度無關,推翻了該領域的傳統認識。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類
標籤: 類星體 吸積盤 超級黑洞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