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平方米恐龍皮膚化石驚現豐寧

近日,河北豐寧首次發現兩具完整的“熱河生物群”恐龍化石,迅速引起了古生物領域專家學者的關注,也吸引了社會公眾的眼球。這兩具恐龍化石骨架保存之完整,形態特徵之鮮明,化石含量之高,在已經發現的恐龍化石中實屬罕見。

央視截圖

近日,河北豐寧首次發現兩具完整的“熱河生物群”恐龍化石,迅速引起了古生物領域專家學者的關注,也吸引了社會公眾的眼球。

□馮偉民

進化雜談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近日發佈了一項恐龍化石發掘的新成果:在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發現兩具1.3億多年前的植食性恐龍,一具為劍龍,另一具為角龍。這兩具恐龍化石骨架保存之完整,形態特徵之鮮明,化石含量之高,在已經發現的恐龍化石中實屬罕見。這兩具恐龍化石骨架的發現對研究恐龍的形態學、組織學、埋藏學和演化學都具有重要意義。

劍龍化石保存完整,皮膚似鱗片狀排列清晰可見

此次發現的劍龍恐龍化石長5米,其保存近乎完整。尾部有四根骨刺,辨識度極高。尤其難得的是,劍龍骨骼化石四周散佈著大面積完整的皮膚化石,無論是皮膚保存面積,還是清晰的皮膚特徵都是世所罕見。據估計,劍龍皮膚化石面積約達3平方米,皮膚似鱗片狀排列的紋路十分清晰,其鱗片狀印痕保存完整程度,堪稱世界恐龍皮膚印痕化石之最。

恐龍皮膚化石珍稀無比。相對於恐龍骨骼和牙齒等比較容易保存的硬體部分,皮膚化石是很難形成的。現時,世界各地能够發現的恐龍皮膚化石可謂鳳毛麟角。豐寧劍龍化石皮膚化石的發現,對認識劍龍類恐龍乃至所有恐龍的體表特徵、生理機能和復原恐龍,以及早白堊紀時期地理環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對於揭示劍龍形態特點、時空分佈、骨板的作用,以及劍龍滅絕與環境變化的關係等科學問題也具有重要作用。

發現新屬種,再次證實角龍可能起源於東亞

角龍是比較晚出現的恐龍之一,也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代表植食性恐龍的最高演化境界,其標誌性特徵是3根角,像美洲野牛一樣有骨質的芯子,非常堅固,幾乎占半個頭部的頸盾也是骨質的,保護著頸部要害部位。

而在豐寧發現的角龍類化石,屬於較原始的一類,僅1米長,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被確認為恐龍新屬種,其頭部出現微弱的頸盾,後肢明顯長於前肢,具兩足。

一般認為,角龍類恐龍演化由原始到成熟過程中,頭上逐漸出現大型的角等頭飾,行走管道也從兩足轉向四足。在新發現的角龍頭上,已有微弱的頭飾結構,似處於這一轉變的中間位置,這是填補角龍類恐龍進化發展“斷鏈”的重要一環。該標本完整的骨骼保存,不僅為早期的角龍類恐龍的演化研究提供更多的新證據,也再次證實了角龍類恐龍可能起源於東亞。

在角龍的演化史上,角龍的祖先並非如此,它既沒有角也沒有頸盾,其武裝是它們的祖先隱龍擴散至世界各地之後,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此次新發現的角龍,僅有微弱的頸盾和微弱的頭飾,顯然代表著角龍早期的特徵,是介於祖先型角龍到成熟角龍的過渡物種。

我國劍龍類化石最豐富,迄今已發現12個種類

劍龍和角龍都是植食性恐龍。雖然都是被捕食者,但都是身披武器、身懷絕技的傢伙。劍龍有尾部尖齒,角龍有堅硬頭甲,兩者都有獨特的演化史。

劍龍和角龍都是鳥臀類恐龍。鳥臀類恐龍鼎盛時期出現在白堊紀,除了劍龍、角龍外,還有甲龍、腫頭龍、鳥腳類、鴨嘴龍等悉數登上演化舞臺,是恐龍在白堊紀物種多樣性達到歷史最高的重要因素。

在鳥臀類恐龍中,劍龍出現比較早,在中晚侏羅世就已發現,晚侏羅世達到鼎盛。世界上的古生物學家對劍龍的研究超過100多年,其間人們發現的劍龍化石大多支離破碎。1886年,一具完美的劍龍頭骨骨架化石,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被發現。此次在豐寧發現完整劍龍化石,可謂再度驚豔世界。

劍龍化石在歐洲、北美、東非及東亞都有發現。其中以亞洲發現最多,而亞洲的劍龍大部分發現於我國,迄今已發現12個不同種類,占世界已知總數的一半,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劍龍類化石最豐富的國家。豐寧劍龍化石的發現無疑增添了新鮮且完美的化石資料,並且表明劍龍的演化延續到早白堊世,在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覈心分佈區仍然存在劍龍的活動痕迹。

劍龍和角龍在它們的演化過程中,不斷完善各自的武器裝備,表明隨著環境惡化,也由於恐龍家族的內鬥加劇,植食性恐龍的生存壓力日益增大。强大的選擇壓力迫使那些處於被捕食的植食性恐龍,紛紛武裝自己。這一演化過程究竟是如何實現?豐寧新近發現的劍龍和角龍提供了有趣而關鍵的證據。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名譽館長)

本文標題: 3平方米恐龍皮膚化石驚現豐寧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95377742940833
相关資料
酸嬭消除大蒜氣味效果奇佳
科技日報北京9月21日電(記者張佳欣)據19日《分子》雜誌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酸嬭可能有一個以前不為人知的好處:消除大蒜氣味。研究人員測試了全脂純牛奶酸嬭中水、脂肪和蛋白質等單獨成分,看看每種成分如何抵抗大蒜味。
標籤: 大蒜 酸嬭 蛋白質
一堂既有深度更有高度的太空科普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哪裡嗎?就在我頭頂。”
標籤: 中國太空人 太空 航空航太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全分散微球資料,可從廢水中回收染料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張泉)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科研團隊製備出一種全分散微球資料,可從含有機染料的廢水中高效分離回收染料,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從廢水中去除乃至回收有機染料具有重要意義。”
標籤: 染料 科學 科普
超級電腦首次對原子進行逐個類比
科技日報北京9月21日電(記者劉霞)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科學家首次利用超級電腦對原子進行逐個類比,揭示了抗生素殺死細菌的細節,以及活細胞中其他分子機制的過程。這項研究為改進抗生素效能、設計新抗生素對抗細菌耐藥性,以及開發針對新冠等病毒
標籤: 原子 核糖體 分子和原子 科學 科普 核糖體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