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健身是重慶本地一家成立近13年的老牌健身房,累計擁有223825名會員,算是當地知名度最高的健身品牌之一。而許婧是在海派健身陸續充值逾3年的老會員,但她最近卻沒有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一個月之內,鐘意的教練一個一個被辭退,購買的課程被莫名其妙限制了失效時間,而退課更是受到強制扣手續費的阻撓。
另一邊,被海派健身逼著離職的教練也有一肚子苦水不知往哪兒倒。
績效被肆意押扣、不繳納五險一金、單方面被降職……一切都指向疫情後蓬勃卻無序的線下健身房,那些追趕著你詢問“健身游泳是否需要瞭解一下”的人,似乎在你充值之後便就此消失,他口中的承諾也時常變成一紙空談。
當健身運動線上化逐步成為全球趨勢,而諸如海派健身這類老牌線下健身房卻還未放弃“重充值,輕體驗”的那一套。知乎上一則“健身房亂嗎?”的話題,就有14577比特關注者,流覽量高達121437193次。
課程價格不透明、無證上崗、劣質健身器材等問題被各大媒體頻頻爆出,這些“潛規則”的行業無序的狂奔之下一直未被解决。
疫情喚醒了人們對健康的重視,但部分線下健身房仍未思考反覆運算陞級的辦法,而是借機想撈一筆。不難想像,伴隨運動場景不斷拓寬,固守窠臼的線下健身房們很有可能行至末路。
會員:“退款不成,健身房還讓我倒付違約金”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都意識到了“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囙此健身房在疫情之後迎來了一波發展的爆發期。
一直有運動習慣的許婧原本最鍾愛的運動項目是打羽毛球,但因為後來身體有些不適,所以暫停了羽毛球項目,選擇了走進健身房。離家近、品牌知名度高的海派健身成為了許婧的首選,在一番試課之後,許婧對拳擊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過這與當時授課老師俞傑的專業度、耐心度也有著重要關係。
下班之後有空就去找老師上一堂課,在拳擊教室裏揮灑汗水和壓力,原本是一件讓許婧倍感放鬆的事情。但自從俞傑被“莫名逼走”之後,許婧也開始接連遇到麻煩。
“之前上課的時候,就總是有一個助教在旁邊,當時也沒多想,不過後來他總是有意無意地想來瞭解我的資訊,我就覺得有些不對勁了。”在俞傑離職之後,許婧才意識到原來這個所謂的“助教”就是公司提前派來“時刻準備”捕手會員的新教練。
其實對於許婧來說,雖然更換教練需要一段適應過程,但她也並非覺得完全不能接受。只是,每每適應一個教練,就又被通知即將換一個教練的情况讓許婧覺得十分影響上課狀態。尤其是換到第三個教練時,這個教練幾次三番以生病為由不予授課,讓許婧找其他教練上課。
但當許婧到健身房,卻撞見這名教練正在給其他會員授課。後來,許婧才明白,“因為海派健身內部鬥爭的問題,有些教練受到了排擠,而他們手下的營員要麼被其他教練順利捕手,變成自己的業績,要不就會出現我這樣無人接管的情况。”
當海派健身已經無法再給許婧帶來專業、舒適的健身環境,許婧决定退款,不過新的難關再次出現。海派健身向許婧提出,退款不是不行,但需要繳納原產品價值的10%作為違約金,並扣剩餘課程價值的20%作為手續費。可問題的關鍵在於,許婧從交費至提出退款之日一直未見契约,但提出了退款申請之後卻看到充滿各種“不平等條約”的契约。
許婧告訴鋅刻度,與她相熟的一比特會員因為身體原因無法繼續使用剩下的私教課程,囙此向海派健身提出退款申請。對方同樣提出需繳納產品原價的10%作為違約金,“那名會員剩下的課程費用比產品原價的10%還低,也就是說想要退款的話,不但拿不到剩下的課時費,反而要向海派健身補繳違約金。”
退費需繳納產品原價的10%作為違約金
從不少論壇上能够看到,從2013年開始就有不少消費者遇到了許婧這樣的情况。與此同時,鋅刻度瞭解到,海派健身的產品原價標得並不低,這樣方便銷售人員向會員售賣課程時能够拿出不同折扣的價格。不少消費者迴響,即便是同一課程,他們之間的購買差價也不小。
更有會員卡無故被啟用的情况發生,羅月穎在社交平臺吐槽道:“在海派健身辦的會員卡一直沒使用,但卻被‘自動’開卡了,通過跟經理溝通後,對方承認這是他們的失誤,並表示願意把時間補上。結果等我真的去補時間的時候,又受到了百般阻撓。而且在辦卡到我開卡期間,海派健身換了無數個健身指導與我聯系,感覺管理十分混亂。”
在許婧和羅月穎看來,與海派健身的“退費拉鋸戰”註定不會很容易,但這一次,一定要拿回屬於自己的權益。
教練:“被強迫賣產品、降級又降薪,不服只能離職”
“你今天找新來的經理做交接,沒問題了就去二店從副經理做起吧。”早上十點半,正準備出發上班的俞傑收到了上司發來的資訊,一下子愣在了原地,遲遲回不過神來。
自2020年1月入職海派健身以後,俞傑作為區域經理,手裡管著三家門店。1月至2月期間,俞傑的區域成績時整個公司裏最好的,幾乎佔據海派健身13家門店一半的業績。但疫情之後,卻突然被收走了兩家門店的管理權,底薪也由原來的每月8000元降至4000元。
當時,突然只剩一家門店的俞傑並沒有灰心,只是以為公司受到疫情影響,需要收縮門店,囙此加倍用心地經營這家門店。很快,這家門店的業績完成得十分不錯,公司又重新分配了另外兩家門店給俞傑,經他之手,其中一家門店在7月份突破了建店以來的銷售記錄。
俞傑原以為一切會繼續這樣順利進行下去,可9月1日,只管一家門店的通知又再次落到了俞傑手裡。甚至在一個月後,俞傑收到了去另一家小門店做副經理的通知。一而再再而三的降級、减薪終於讓俞傑意識到了海派健身的一系列操作並不合理。
疫情期間,海派健身兩個月沒有給員工發放薪水,但疫情開業之後公司非但沒有補發薪水,反而讓員工先簽訂離職契约,再簽訂入職契约。在俞傑看來,“這一做法是為了避免我們通過法律通路來要求公司補發疫情期間薪水。”
更讓俞傑無法接受的是,公司對於業績提成似乎沒有任何擺在明面上的規定。“會員提出退款申請,然後我們的提成就會被扣除,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發現有時候我的提成被突然扣除,但會員卻沒收到退款,我向領導迴響這個情况之後,卻只得到‘提交退款要求就需要扣除業績,每個人都一樣’的回答。”
因為多次向上級溝通無果,俞傑最後只能通過走法律程式來解决拿不到的提成。“但公司害怕事情鬧大,最後發放了提成。”俞傑說道,“十月離職的時候我還發現,原來從一月入職到十月離職,公司都沒有給我繳納社保,其他教練的情况也和我基本一樣。”
之所以對扣款有些反應遲鈍,是因為海派健身莫須有的扣款項目實在太多,俞傑和一眾教練有時看金額不多也就得過且過了。“公司之前要求教練向會員銷售198元一盒的减脂餅乾,如果會員不買,就需要教練自掏腰包買下,否則直接罰款。還有強制教練參加海派健身自己組織的考試項目,不合格就需要繳費進行培訓,考核標準都是公司自己定,很多工作7、8年的老教練都被迫繳納了1800元,同樣也是不服從就離職。”俞傑對鋅刻度提到。
一開始,俞傑入職海派健身其實看重了這個品牌在當地的知名度,抱著認真幹下去的心態對待,但短短十個月卻讓他覺得“此地不宜久留”。他認為,海派健身出現的一部分問題算是健身届的常態,但更多的問題卻是其獨有的,“這些亂象是源於海派健身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皇宮。”
工資表中明確標注了保證金扣款
律師:霸王條款+“潛規則”並非“存在即合理”
海派健身的官網上有這樣幾個數據:十多家直營連鎖門店、六萬餘平米經營面積、223825比特累計會員,到2025年的目標是“覆蓋西南,輻射全國”。
碩果累累的表像之下,會員和教練的叫苦不迭卻是被掩藏的真相。“大多數人選擇退一步海闊天空,但這樣只會讓越來越多的人繼續被坑,整個健身行業也不會得到改善。”許婧說道。
正如俞傑所說,海派健身的部分問題其實已經是線下健身房多年來的通病,只不過,線上上健身迎來機遇的時刻,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意識到這些“潛規則”並非“存在即合理”。而鋅刻度通過向律師求證之後,也得到了更加專業的答案。
針對上述在海派健身的發生“未對業績提成規則進行明確說明,在教練完成業績的情况下,仍捏造理由扣除提成”、“不予員工繳納社保”、“從教練薪水中擅自扣除明目為‘保證金’的款項”等情况,重慶佳昂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副主任律師趙淩飛表示“均屬於違法行為”。
具體來說,勞動者的薪水包括提成薪水,如果組織沒有證據證明勞動者存在違規違紀事實並且依據依照《勞動合同法》依法製定的制度應當扣除薪水的情形,隨意、惡意、故意降低提成支付比例、克扣勞動者提成薪水,都屬於違法行為。勞動者可以向工作所在地的區勞動監察大隊投訴或申請勞動仲裁等管道維護自己的權利。
同樣,《社會保險法》第四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第五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公司作為用人單位不給員工繳納社保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應當予以糾正。
“私自從薪水中扣除保證金屬於違法行為,《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押扣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也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囙此海派健身應當向教練返還這部分扣款。”趙淩飛律師對鋅刻度進一步強調。
觀點:健身線上化難擋,“坑會員”的老一套難逃末路
2020年末,ClassPass發佈了2020年用戶行為報告,其中“健身運動線上化”已經成為報告中最大的趨勢。無可否則,疫情因素在推動這一趨勢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社交通路拓寬、娛樂管道多元化的當下,線下健身的蓬勃早已是無法阻擋的趨勢。
在趨勢下收穫新動力的一部分是積極探索線上健身的線下健身房,另一部分則是各大平臺和健身KOL。疫情期間,為了解决最迫切的生存問題,不少健身房都通過讓教練開設線上直播課程的管道維持用戶粘性,並且觸及到更多用戶。
另外如PP體育、超級猩猩、Keep等平臺也早已開啟了直播健身課程。各平臺優勢的不同,PP體育的重點在於藝員教練,如聘請游泳冠軍孫楊,體操冠軍楊威等體壇明星來錄製健身示範視頻,以通過名人效應拉動欄目、課程熱度。Keep則聯合多家健身APP以及健身KOL將流量聚集,然後通過共亯專欄輻射更多用戶群體。
大平臺和大企業大多原本就在直播領域佈局許久,疫情下爆發也是得益於日積月累的深耕。囙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佈局線上的機遇對於線下健身房來說稱得上是千載難逢。
一家小型健身房的老闆迦迦告訴鋅刻度,自疫情開通線上直播課程後,受到了會員的廣泛好評,囙此直播課程也一直延續至今。“直播課程暫時都會免費,相當於給會員的附加體驗,反響不錯。”
健身運動線上化已成趨勢
一邊是勢不可擋的線上健身趨勢,一邊是線下健身房的積極求變,如海派健身這樣連鎖健身機构雖然看上去根基穩固,擁有會員數量優勢,但在更加注重體驗與服務的線下場景中,海派健身這一套“不走尋常路”的方法顯然也已經開始遭到質疑。
線下健身房並非轉向線上這一條路可走,只是既不拓寬新的場景,又不做好使用者服務與企業管理,即便是大品牌也難逃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