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出小程式已快三年,它是微信連接人與服務的載體。
作為背後的服務者,如何轉化和抓住微信十億月活流量是微信生態參與者一直在思考的命題,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衍生出了“小程式矩陣”的打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折開多個小程式來形成矩陣協同效應,最大化地獲取流量以及服務好用戶。
但大部分人可能對它的理解仍不够深入,業界大部分在談小程式矩陣好處的往往是小程式服務商,以至於更多是從包裝賣點的角度來談利弊,這裡我將回歸產品本身來談談自己的理解,以及分享一下小程式的玩法,期待與各位從業者交流~
一、什麼是小程式矩陣?
先來直觀感受一下,當我們在微信蒐索“美團”時,可以看到出現了一堆美團的小程式,包括美團外賣、美團門票等,幾乎整屏都是美團的小程式
這種將自有業務或服務切分為多個小程式,每個小程式都針對特定場景和人群提供輕量化服務,並且各個小程式間基於合適的場景做了有機連接的形式就是我們所說的“小程式矩陣”。
二、做不做小程式矩陣
要評估做不做,首先應該評估做這事的價值,並且應該通過實際對比做與不做的差別才能得出結論,所以我是不認同一些小程式服務商說小程式矩陣有建立商業生態版圖好處的觀點。
除了微信本身已經對小程式程式碼包做了只能在幾M大小的限制,導致當企業涉及的業務比較多而複雜時,自然就需要去進行切分外,我主要總結了以下價值:
1.產品層面
一個輕量化的小程式相比超級小程式,最直觀的就是產品更加簡單,這會帶來以下好處:
- 加載速度更快;
- 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務;
- 更容易建立用戶對小程式的定位認知,比如用戶在需要簽證時進入了同程的簽證小程式,那麼下次需要簽證時,就會更容易想起這個上次專門可以線上簽證的小程式。
2.流量層面
通過做一個垂直的小程式,在小程式名稱、功能介紹和頁面內容上,可以暴露更多關鍵字,從而命中微信蒐索的流量。
比如“WPS簡歷助手”可以獲得“簡歷”二字的蒐索流量,用戶進入小程式後,又可通過跳轉的形式進入WPS檔案,實現矩陣的協同效應。
3.風險層面
可分攤風險,畢竟是在微信生態平臺下運作,所以因某些運營動作或傳播動作導致被微信封禁的風險是存在的,通過將各塊業務進行切分,就可以避免“將雞蛋都放在同個籃子裏”。
三、怎麼切分矩陣?
當你决定做小程式矩陣時,又需要繼續思考該如何去切分和規劃你的矩陣,總的來說,筆者結合自己現時的觀察,可以總結為3種切分模式:
1.側重切分不同用戶群
以京東小程式矩陣為例,對應小程式與針對的人群見下圖,這樣就可充分圍繞人群特點提供更多專屬的功能和服務。
2.側重切分場景
以WPS為例,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場景,不過場景不同人群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截圖只是舉了對應小程式可能針對的某個人群和某個場景而已,用於幫助大家理解。
同理的旅遊類產品比如攜程也是切分得很細(攜程有個亮點就是做了一個攜程旅行的聚合小程式,沒有實際的功能,只是作為其他小程式的跳轉入口,整體還是以流量的思路來命中關鍵字)
3.側重切換業務
以文章開頭提到的美團為例,切分門票、飯店、火車票等業務
總結
從前文想必大家已瞭解搭建小程式矩陣的主要作用以及搭建的思路,最後再補充一點小程式矩陣形成的原因:組織管理,即當各個業務本身負責的團隊就是互相獨立的,開發獨立的小程式並進行獨立運營也就自然而然。
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單純地從團隊負責的業務範圍角度去劃分矩陣,而是應該回到為什麼要做小程式矩陣的原點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