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的經過如何?陸遜為何能戰勝劉備?

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許多人將夷陵之戰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列,統稱為三國時期的“以少勝多”戰役。然而,在《三國志》等正史中,夷陵之戰並非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陸遜的兵力並不比劉備少。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誇大了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的兵力。據小說中描述,關羽被殺後,劉備興兵討伐東吳,調集了70多萬大軍,而東吳則只投入了20萬大軍。囙此,《三國演義》中的夷陵之戰被描繪成一場規模龐大的百萬人大戰,結果卻是陸遜以少勝多,擊敗了擁有70多萬兵力的劉備。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許多人將夷陵之戰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列,統稱為三國時期的“以少勝多”戰役。然而,在《三國志》等正史中,夷陵之戰並非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陸遜的兵力並不比劉備少。

對於夷陵之戰,許多持不是“以弱制強”之戰論者所強調的一個重要依據是《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用的《魏書》中的記載:“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這個記載明確表明劉備調動了約4萬人的兵力來進攻東吳。

在夷陵之戰之前,孫權為了避免同時與劉備和曹操兩線作戰,已經向曹操父子假意歸降。在這個基礎上,當劉備興兵討伐東吳時,孫權上書給魏文帝曹丕,告訴他劉備率領4萬兵馬來進攻他,這無疑是希望曹丕能支援東吳。

囙此,很明顯,既然是向曹魏求援,孫權顯然不會低估蜀漢大軍的數量。換句話說,對於劉備一方來說,兵馬應該不會超過4萬人,如果超過這個數量,孫權肯定會如實甚至誇大蜀軍的規模,以便促使曹魏支援東吳。許多歷史學者認為,在夷陵之戰中,蜀漢一方除了調動了益州的兵馬外,後來還有沙摩柯等五奚蠻夷部隊加入,總兵力應該達到五萬人左右。

本文標題: 夷陵之戰的經過如何?陸遜為何能戰勝劉備?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83713701017894
相关資料
劉曹爭奪漢中之地的時候,為何吳國沒有爭奪呢?
在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地區的時候,孫權作為劉備的盟友,並沒有趁機偷襲曹操,反而向曹操歸降,並準備著偷襲荊州的行動。建安二十二年春季,孫權與呂蒙商議,積極準備奪回荊州的計畫。他希望避免在兩個敵人同時面對的困境,並寄望於在偷襲荊州時獲得曹操的支持
標籤: 吳國 曹操 漢中 孫權 三國
王浚是什麼人?晉滅吳之戰的最大功臣
西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馬炎率領大軍展開了晉滅吳之戰,該戰役水陸並進,直指東吳都城建業(今南京),成功滅亡了吳國,結束了三國時代的長期戰爭。在晉滅吳之戰中,西晋的指揮官包括杜預、王浚、唐彬、王渾、周旨等眾多將領。然而,在我看來
標籤: 晉滅吳之戰 三國 歷史
郝普多次背叛,他的下場是怎樣的呢?
郝普的背叛行為使他成為當時備受爭議的人物之一。與傅士仁、麋芳等人一樣,郝普也被戲稱為“奔臣”,意味著叛離忠義。更重要的是,郝普不僅一次背叛了蜀漢,還叛變了東吳,他的這種反復無常的行徑無疑使他被人們與呂布、孟達等人相提並論。
標籤: 劉備 三國 歷史 長沙 赤壁之戰 東漢
劉錶實力很强,為何沒能建立功業呢?
劉錶執掌荊州的時候,雖然有能力與曹操等諸侯爭霸天下,但他卻一生止步於荊州,沒有進一步擴張勢力的舉動。這主要是由於幾個原因。其次,劉錶在荊州期間採取了穩健的外交策略。但劉錶更注重鞏固自己的地盤,與其他勢力保持良好的關係,而非積極擴張勢力範圍。
標籤: 荊州 劉錶 三國 歷史 東漢 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