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養蛇場外,造成毒蛇咬傷的場所多在野外,一旦被毒蛇所咬,切忌繼續打蛇、奔跑、情緒激動、丟棄打死的蛇,應第一時間採取自救措施。因毒液被注入人體初期,只停留於人體的淺錶部位,不運動在3~5分鐘不會擴散,立即做簡單的處理,可去除大部分毒液,減輕症狀及降低生命危險。若是急於奔跑找醫院或醫生,體內的血液流動加快,同時也加速了毒液隨淋巴液迴圈擴散反而錯過了較好的治療時間,甚至直接導致不治而亡。
不管是養殖場的工作人員還是野外勞作的人員,在被毒蛇咬時一定要採取自救措施。採取的自救措施主要是破壞或去除蛇毒,封锁蛇毒在人體內的進一步擴散,減輕或延緩中毒反應,保護重要生命器官,提高治療效果和减少蛇傷後遺症的發生。
一、蛇毒阻滯法
(一)繩紮法
在被毒蛇咬後,立即檢查傷口,若留有毒牙應及時拔出,並進行局部結紮,以封锁或减慢蛇毒的吸收、擴散,爭取有效排毒或解毒治療的時間。結紮部位應在接近傷口的近心端結紮。結紮的東西應就地取材,用草繩、塑膠繩、手帕、鞋帶、橡皮筋、草、植物藤條或是將農服撕成布條在咬後2~3分鐘內綁紮好。結紮的部位視被咬的位置而定,一般咬傷指、趾,可結紮指(趾)跟;咬傷手背,應結紮前臂;咬傷前臂,應結紮上臂;咬傷足背,應結紮小腿
踝關節上方;咬傷小腿,應結紮大腿。
在結紮時,不易綁紮得過緊,以能阻斷淋巴、靜脈回流,不妨礙動脈血的供應為度,且應每隔15~20分鐘放鬆1~2分鐘,以减慢該處的血液流向全身,又有適量新鮮血液供應,以免肢體因血液迴圈受阻而壞死。結紮應在獲得有效的治療後方可松解。
實踐證明,在無任何急救設施下對傷口局部進行結紮,可减慢蛇毒的吸收,為下一步的有效治療和挽救生命而贏得時間。需注意的是,不可結紮得過緊,否則會引起肢體壞死,特別是局部破壞性蛇毒,會引起結紮遠端大片組織壞死。另外,若過緊、過久、大範圍地綁紮,造成組織缺氧,局部血管極度擴張,滲透性也大大新增,蛇毒更容易進入血管而加快吸收,加快傷者中毒。一旦松解,迴圈血液將大量滯留於傷肢局部,同時由於蛇毒及缺氧形成的大量組織破壞產物自傷肢進入血循環,則有引起休克的可能。
(二)繃帶壓迫法
此方法優於繩紮法,不易造成組織壞死。其方法是:用繃帶緊纏整個患肢,並按上多塊夾板,然後再連同夾板用繃帶纏上固定。可使患肢在繃帶壓下减慢血液迴圈,從而延緩蛇毒的擴散速度。雖然整個患肢因纏壓而缺血,但繃帶壓迫均勻,因而仍有微量的血液流通,應用得當,不會造成傷肢缺血壞死。另外,此方法應用時間較長,為治療蛇傷爭取了時間。
(三)冰敷法
在被咬立即結紮好傷口後,若有條件的,立即用冰塊敷傷口,以使傷口周圍的血管和淋巴管因溫度突降而收縮,從而減緩毒液的擴散和吸收,若在野外,則將傷口浸入井水、溪水、河水或是冷泉水中降溫。
二、蛇毒排除法
(一)擠壓沖洗法
毒蛇咬傷後,迅速就地取材在局部做好結紮後,立即在傷口周圍用手指擠壓,並用水將流溢在傷口周圍的毒液沖洗掉,邊擠邊排毒邊用水沖洗,减少毒液在傷口的浸入或吸收。沖洗的水較好用雙氧水、食鹽水、白酒、1%的高錳酸鉀溶液、肥皂水等。若在野外可用隨身攜帶的冷茶(忌熱或溫熱的茶水)、冷開水、山澗溪水或是泉水,若以上條件都不具備,可採用自己解的小便沖洗,利用小便的衝擊力將傷口的蛇毒沖掉,人體的尿液中含有尿酸成分,也有破壞蛇毒的作用。
為使毒血能較為順暢地排出,可用消毒好的痧刀、三棱針或是隨身帶的鋒利小刀循牙痕將傷口作一字形或是梅花形切開,注意不可切得太深,以切開兩個毒牙痕間的皮膚為度,可防止傷口閉塞。除切開傷口外,若傷口在上肢,可在“八邪”穴,傷口在下肢可在“八風”穴及局部腫脹的地方,用痧刀或鋒利小刀切開淺錶皮膚進行排毒。在將傷口切開時,必須注意避開神經和血管,且不可切得太深,以防將神經和血管切斷,造成傷口流血不止,加速蛇毒擴散,致使患肢神經功能發生障礙等。
在將傷口切開後,立即將傷肢浸入冷開鹽水或是溪水中,並用手由傷口上部從上而下,向傷口擠壓30~60分鐘,以便較大限度地將體內的毒液擠出,沖洗乾淨。但是,若是被五步蛇、蝰蛇咬傷後已流血不止時,在咬傷後的2~8分鐘可用刀切開擠壓排毒,但在15分鐘後則不易或禁止採用刀刺排毒,以免流血過多。
(二)負壓吸毒法
1.拔火罐吸毒法
如果毒蛇咬傷處在較大部位,而毒液又不能順暢地排出,可採用拔火罐將毒液吸出來。若沒有專業的拔火罐,可採用口沿光滑的玻璃杯、吸奶器等吸毒,用紙條點燃後放入罐內,然後將罐口按在傷口上。由於燃燒冷卻後罐內的氣體壓力减小,造成負壓,從而將毒液吸出。
2.抽氣吸毒法
如果被咬的傷口處在較小的部位,又不能順暢地將毒液擠壓出來,可採用青黴素等小藥瓶進行吸毒,小瓶子應有膠塞或連著鋅皮蓋,將瓶底用小刀劃圈使之穿透,磨平滑後按在傷口上,然後將容積較大的注射器的針頭插入膠塞抽吸。反復數次,可把傷口內的大部分毒液吸出。
(三)火灼排毒法
在被毒蛇咬傷後,先局部結紮好,然後將傷口沖洗乾淨,再用消毒小刀切開,立即用6~9根火柴頭,放射狀堆放於傷口,然後點燃爆燒,反復燒灼4~5次,即可達到破壞蛇毒的目的。或取l枚稍長的鐵釘燒紅,順著牙痕垂直烙人傷口內,而後拔出,每個牙痕處連續烙灼3~4次,鐵釘烙入的深度視毒牙痕的深淺或局部腫脹的程度而定,一般以烙人O.8~l釐米為宜。局部組織經燒灼後起水皰,按燒傷塗擦消炎、止痛藥物即可。採用此法時應在被咬數分鐘之內立即進行,若過時太久,大部分蛇毒已經擴散,再應用已無效。需注意的是,燒灼必須掌握在傷口局部,如擴大燒灼面積,則會造成局部組織損傷潰爛。傷口若是在頭、頸、胸、腹部等位置,則不可採用此法。此法對眼鏡王蛇等毒液較多、牙痕較深的毒蛇傷達不到滅毒目的,只適用於被蝮蛇、竹葉青、銀環蛇及金環蛇等牙痕較淺的毒蛇咬傷。
(四)塞藥法
被咬傷後,做好局部結紮,然後用消毒過的小刀等利器將傷口稍切開,放入米粒大小的高錳酸鉀。經數分鐘後,用水將高錳酸鉀沖去。也可採用明礬、食鹽、雄黃等,均可達到破壞蛇毒的目的。
(五)吮吸法
(1)竹筒吮吸在野外被咬傷時,可就地取材,砍一根小竹筒,將兩端節去掉,取10~1 5釐米削平,用竹筒的一端套在傷口上,另一端用嘴反復吮吸,吸出的毒液不會進入口腔造成中毒。也可採用空心的蘆葦稈或是隨身帶的水筆筒。
(2)口直接吮吸若在無任何工具、無水的緊急情况下,可直接用口對傷口進行吮吸排毒。此法在咬後的幾秒鐘內立即實施,可能有效地將毒液全部吸出,使之來不及吸收。採用此方法時,一定要邊吮吸邊吐出,並且每次必須用鹽水或是清水漱口後再吮吸,以防毒液隨唾液咽下而導致中毒。需注意的是,吮吸者較好口腔或是消化道沒有破損、潰瘍或是蛀牙。若口腔有破損,蛇毒通過口腔吸收則中毒更快。咽喉部的腫脹則有可能堵塞氣管而引起呼吸困難造成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