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是如何在崖山之戰中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等,是1279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在南宋的崖山海戰之後,意味著整個宋朝就走向了覆滅。那麼原本繁榮的南宋,究竟是怎麼樣在崖山海戰之中一步步走向滅亡的呢?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等,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數次的戰爭,這些戰爭對於王朝的發展都有著極深的影響。

宋朝作為中華民族極其繁榮的一個朝代,在整個中華歷史中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但是從北宋滅亡,南宋建立開始,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

在南宋的崖山海戰之後,意味著整個宋朝就走向了覆滅。

本身西方各個國家,還有周邊的各個小國對中華民族都相當覬覦,等到南宋徹底覆滅之後,很多國家甚至傳出“崖山之後,再無中華”的說法。

那麼原本繁榮的南宋,究竟是怎麼樣在崖山海戰之中一步步走向滅亡的呢?

一、南宋後期開始“集體大逃亡”

等到南宋末期的時候,雖然說還沒到元氣耗盡的那個階段,但是基本上也是沒什麼發展前途了。尤其是在宋度宗駕崩之後,整個南宋更是成了一個爛攤子,下一個繼位者是宋恭宗,這個時候僅僅只有四歲,根本就沒有治國理政的能力。

周邊不少國家瞅准了這一時期,紛紛向南宋發起來進攻,無奈只能把襄陽讓出去,但是野心哪有足够的時候,蒙古軍繼續發動兵力到鄂州,江州這些地方,這些地方的官員和百姓深知南宋的情况,也明白自己根本就沒有抵抗的能力,大都選擇了直接投降。

南宋軍隊

但是當蒙古軍隊打到南京的時候,南宋還是想要搏一搏的,於是就派出了十三萬大軍應戰蒙古,然而豪情壯志不過是嘴上的罷了,真正到了戰場上還得是真槍實戰的幹,沒多久就戰敗了。

甚至到了這種生死存亡的關頭,南宋的這些將領不僅沒有殊死搏鬥的勇氣,反而個個都在瞻望不前,有些甚至想帶著軍隊去投降。內部的紛爭對南宋來說更是一次致命的打擊,甚至許多重要官員只不過是身居其比特,權力早就被架空了。

這個時候無奈便將陳宜中給升任了左丞相,首長臨安城內的政治事宜,但是這個陳宜中卻並不信任別人,也不會任用賢人,像當時頗有能力的文天祥就不得他重用,所以說雖然有一身的抱負,但卻無處施展。

南宋官員

這個陳宜中也是相當不可靠,在與蒙軍談判的前一天竟然逃走了,一看重臣都走了,臨安城內的其他官員也紛紛開始出逃。

這個時候文天祥被任命為右丞相,不過文天祥與另一個將領張世傑兩人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這樣一來南宋根本就沒有那種能够團結起來,集體調動的軍隊。

最後實在沒辦法,南宋只能選擇向元朝求和,然後把宋度宗的兩個兒子給封為親王,由專門的大臣護送去南方,為的就是能够給宋朝保留最後一點王室血脈。

二、南下過程中內部紛爭不斷

在意識到南宋已經無回天之力的時候,宋恭宗就在一眾大臣的保護下開始了南逃之路。

一行人經過了一路的顛簸之後到達了福州,這個時候原先逃走的陳宜中率領著隊伍回來了。等到五月份的時候,臨安失守的消息已經傳遍了,皇帝出逃的消息也不是秘密了,於是眾人就擁護趙昰登基稱帝。

這個時候不光說外部的壓迫,南宋的內部已經出現了小朝廷了,面臨著四分五裂的危險。對於南宋來說,能够靠得住的將領就要屬陳宜中和張世傑了。雖然說陳宜中有著出逃的前科,但不管怎麼樣起碼沒有投敵,從這一點上看還是值得任用的。

端宗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對這兩個將領也是任用的,經過一年左右的恢復,南宋整體的士氣還是比較好的。然而就當南宋準備靠著重新積攢起來的士氣去抗元時,王朝又出現新問題了。

臨安城內

身為外戚的楊亮節自視過高,經常運用自己的權力在朝廷內外胡作非為,再加上張世傑和陳宜中兩個將領之間的理念也是不太合適,所以整個宋朝來說還是不够團結。

當時南宋還有一個比較有才能的將領陸秀夫,這一將領與陳宜中之間也是關係惡劣,甚至陳宜中還將他貶謫到了潮州,最後是張世傑强烈要求,陳宜中才將陸秀夫給召回朝廷。

三、內憂外困時又迎來了崖山海戰

在南宋元氣逐漸損耗的情况下,元朝的實力卻在逐步的提升,即便是面對著內部將領的叛亂,統治者也絲毫不慌,用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叛亂。

在1267年,忽必烈决定要南下攻宋,徹底的滅亡南宋。

將領文天祥

1279年時,崖山海戰正式拉開了帷幕,這個時候在位的皇帝是趙昺,年僅八歲,算是個妥妥的小皇帝了。雖然說還有陸秀夫和張世傑在旁輔佐,但是僅憑一己之力也是很難拯救整個局面的。

為了能够新增獲勝的幾率,張世傑在戰前就將僅剩的一千戰船組成了一個戰陣,並且在船的周圍還築起了水寨,真真正正想要決一死戰。

元軍那邊也沒有閑著,為了能儘快的除掉南宋,元軍在進攻前先把小船內裝滿了乾草,然後再順著風勢向南宋發起進攻,這就是元朝的火攻策略。

好在張世傑識破了這一計謀,率先想出了對策,在船的外身塗上了濕漉漉的泥土,還綁上了一根長長的木頭,這樣一來就能够抵擋住元朝的火攻。

因為南宋的這些個抵擋的招數,元朝的火攻理所應當的失敗了。這樣一來,快速滅亡南宋的計畫沒有行得通,雙方頓時陷入了僵局之中。

就在南宋以為自己轉機到來之時,元朝的副統帥李恒帶領著軍隊,從廣州抵達了崖山,這也就意味著元朝的軍隊實力大大的新增了。

對於南宋軍隊來說,長期生活在海上,不比陸上有各種支撐,長時間下食物供給肯定是不足的。而且因為元朝的軍隊實力增强了,所以宋朝就只能以防禦為主,但是長期都處於防禦狀態,各種防禦裝備肯定也是欠缺的。

與此同時,元朝規劃出了新的進攻管道,準備分四路去對元軍進行進攻,在這樣猛烈的攻擊之下,南宋軍隊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反擊之力,尤其是處在週邊的船隻漸漸的就被擊毀了。

但是即便是這種情況下,南宋將領依舊沒有想要投降,反而是想要嘗試著突圍。

崖山海戰

尤其是身為將領的張世傑,他相當的具有民族氣節,始終無法認可元朝人蠻夷的身份,誓死要維護漢族人的氣節。

為了避免宋軍的統領落入元朝人之手,他專門派出了阿兵哥去接皇帝和陸秀夫,然而殊死搏鬥並沒迎來柳暗花明的結局。

四、玉石俱焚的結局體現民族氣節

雖說戰爭激烈,但是在張世傑的謀劃下,最終派出的阿兵哥還是找到了陸秀夫和皇帝趙昺。然而此時的陸秀夫卻並不相信前來接應的這些阿兵哥,反而認定張世傑及其軍隊已經向蒙古投降了。

為了避免小皇帝落到蒙軍的手中受盡屈辱,陸秀夫並沒有答應前來接應的士兵突圍的要求,反而是選擇繼續帶著皇帝和剩餘的大部隊留守原地。

眼看著越來越多的南宋船隻被擊毀,陸秀夫也意識到了即將迎來滅亡的結局,於是就在蒙軍攻下之前,先讓自己的妻兒投海自盡。作為南宋的丞相,陸秀夫自然要與王朝共存亡,於是便背著皇帝趙昺跳海自盡。

除了陸秀夫和趙昺之外,十萬多名南宋軍民,也都戰死或者是自盡,堅決不想落到蒙軍的手裡。這也是宋王朝面臨滅亡之時,軍民最後保持的民族氣節。

宮廷內奴婢

太后在得知了皇帝的死訊後也自盡了,此時只剩下張世傑和為數不多的部下,部下都在勸張世傑先逃到周邊地區躲一躲。

但是此時的張世傑已經喪失了信心,對部下表示聖上已不在,自己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於是在為皇帝太后祭祀完之後,張世傑也投海自盡了,自此崖海之戰也以南宋十萬軍民的玉石俱焚告終。

在崖山海戰之中,那些選擇死亡的軍民都體現出了一種民族氣節,這種氣節是漢民族獨有的,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本文標題: 南宋是如何在崖山之戰中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80171359522105
相关資料
唐朝滅亡時有多慘烈?唐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都說盛世唐朝,可是盛世也終究走向衰落的那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叛亂,擾亂了唐朝的表像繁榮,揭開了更深層次的種種內容。“安史之亂”的爆發,將唐朝從制高點上緩緩推動,隨後邁入了下坡路。唐朝被起義軍掀翻,隨著朱溫發動的白馬驛之禍,在前因後果之下,唐
標籤: 朱溫 黃巢 唐朝 歷史 辛亥革命
呂布號稱萬人敵,為何對張飛畏懼有加?
論三國武將,呂布和蜀漢“五虎上將”絕對是其中翹楚,俗話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在很多歷史評論中,都將呂布視為三國武藝第一人,然而,這位人稱三國頭號武將的萬人敵呂布,卻唯獨對張飛畏懼有加,這究竟是什麼原因?三國武藝的制高點,通常被認為是呂布
標籤: 張飛 呂布 三國 劉備 武藝
元朝的皇位繼承制度是怎樣的?為何不到一百年就滅亡?
元朝是我國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封建王朝,但還讓人值得探討的是,它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只有98年。這背後的原因引人深思,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元朝的皇位繼承制度,更是催化了這個國家走向滅亡,又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元朝的存在歷史,哪怕從成吉思汗開始算起
標籤: 元朝 元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明朝歷史 南宋
在嬴政迎來加冠禮之際發動叛變,嫪毐為何如此大膽?
秦王政九年四月,秦國寵臣嫪毐發動叛亂。年僅22歲的嬴政早早察覺這件事,令相國呂不韋及昌平君、昌文君等人調集手下軍隊,與叛軍展開戰鬥,最終成功平定嫪毐之亂。這可以稱得上是嬴政在統一六國前經歷的最大險情。人們不禁要問,嫪毐為何有那麼大的膽量,偏
標籤: 長信侯 秦始皇 趙姬 呂不韋 歷史 成人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