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清朝時期並沒有出現太監專權的現象是為什麼?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者為愛新覺羅氏。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大一統王朝如漢、唐、宋、明都或多或少的有過宦官專權的情况出現,漢、唐末期的宦官直接就可以參與廢立,明朝的司禮監也是鼎鼎大名的政事處理機构,“立皇帝”劉瑾、“九千歲”魏忠賢都是權傾一時的宦官中的佼佼者。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者為愛新覺羅氏。今天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大一統王朝如漢、唐、宋、明都或多或少的有過宦官專權的情况出現,漢、唐末期的宦官直接就可以參與廢立,明朝的司禮監也是鼎鼎大名的政事處理機构,“立皇帝”劉瑾、“九千歲”魏忠賢都是權傾一時的宦官中的佼佼者。即便是宦官對朝政影響力最小的是宋朝,宦官集團在宋徽宗一朝的影響力也是能和文官集團平分秋色,宋徽宗執政時期著名的奸臣“六賊”裡面就有一半是宦官。由此可見,宦官勢力是中國封建王朝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因為是最後一個,所以在宦官管理的制度上有著更多的經驗可以借鑒,從實際效果上來看,清朝對於宦官集團的控制也是相當成功的,整個清朝執政時期都沒有出現過宦官亂政的情况,徹底的把宦官這一股最接近中樞的政治勢力打入冷宮,這都有賴於清朝入關後的首任帝王順治皇帝製定的制度。

順治在親政後,對內宮的治理首先就是把宦官幹政的可能性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他沿用了前明太祖朱元璋的手法,朱元璋曾在皇宮中豎立一塊寫有宦官不得幹政的鐵牌,順治加大規模搞了三塊,在清宮中的交泰殿(皇帝和後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內務府(掌管皇室財物的機构)、慎刑司(屬內務府管轄,主要是處理犯錯的宮女和太監)這三處地方立下三塊石碑,上書“宦官不得干預朝政”,並在石碑上刻鑄皇帝敕諭的銘文:

“中官之設,雖自古不廢,然任使失宜,遂貽禍亂。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劉瑾、魏忠賢等專植威權,干預朝政,開廠輯事,枉殺無辜,出鎮典兵,流毒邊境。甚至圖謀不軌,陷害忠良,煽引黨類,稱功領德,以致國事日非,腐敗相尋,足為鑒戒。膚今裁定內官衙門及員數職掌,法制甚明。以後但有犯法幹政,竊權納賄,囑託內外衙門,交結滿漢官員,越份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否者,即行淩遲處死,定不姑貸。特立鐵牌,世世遵守。”

這個不是清朝的首創,在清朝之前的明朝也有過類似的規定,明太祖朱元璋也曾嚴令宦官不得幹政,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明、清兩朝皇帝的勤政態度不一樣,兩朝都是沿用的朱元璋製定的內閣制,但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以及晚明的崇禎皇帝對政事的處理比較勤快外,其餘大多數皇帝都因為精力限制或其它原因相對怠政,他們不得不借用宦官來幫助處理朝政,由此給了宦官集團干預朝政的可能。

而清朝皇帝不論才幹和昏庸與否,在勤勞上都遠遠超過明朝皇帝,對於政務基本上都是親力親為,宦官們在清朝根本就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到政務。另外最主要的是明朝的皇帝在開國兩祖之後基本上都無力獨自對抗文官集團,所以不得不抬高宦官集團的地位來制衡文官集團,等於是有意識地讓宦官們干涉朝政,成為皇權的代言人。

清朝因為是异族入主中原,對漢族文官集團的警惕性相當高,從入關奪取天下後就一直有意識的壓制他們,在關鍵決策和關鍵官位上都是以滿族官員為主。除了清朝末期外,漢族文官集團是無法抗衡清朝皇權的,囙此清朝的皇帝也沒必要重視宦官集團。反而是不停地製定各種限制宦官的規章。

從順治皇帝一直到乾隆皇帝,斷斷續續地搞出了一堆如《國朝宮史》《宮中現行規則》《內務府現行規則》等專門規範宦官日常行為準則的規章,把宦官們要遵守的規則限定得死死的。還有就是,清朝的宦官全是漢民,到乾隆皇帝執政時,甚至都不允許宦官們讀書,故而,清朝的宦官也沒有幹政的軟實力。

順治皇帝不但立下了宦官不可幹政的制度,為了給後代皇帝立下榜樣,順治自己也基本上嚴格地執行了這個制度。他在位時期,曾經寵信過一名叫做吳良輔的宦官,因為順治皇帝的信任,吳良輔積極和外官勾結,貪污納賄無所不作,並且仿照明朝舊例還原出了司禮監等宦官理政的衙門。

吳良輔在順治皇帝的包庇下逐步有了一絲把持內廷干預朝政的苗頭,在他被揭發後,順治皇帝雖然最終沒有處理掉吳良輔,但還是取消了吳良輔設立的司禮監等衙門,順治死後,剛繼位的康熙馬上就幹掉了吳良輔,徹底遏制住了宮中宦官勢力企圖出頭的勢頭。

在從順治到乾隆這幾任強勢帝王的嚴厲防範下,清朝的宦官一直都是老老實實的執行奴僕的職責,直到晚清才又出了幾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宦官,比如慈禧太后陸續寵信的大太監安德海、李蓮英等,不過慈禧太后對祖制的維護還是很堅持的,她並不支持宦官干涉朝政和地方事務,安德海就因為在地方上橫行不法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給幹掉:

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頗用事。八年秋,乘樓船緣運河南下,旗繒殊异,稱有密遣。所過招納權賄,無敢發者。至泰安,寶楨先已入告,使騎捕而守之。安得海猶大言,謂:“汝輩自速辜耳!”傳送濟南,寶楨曰:“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奏上,遂正法

慈禧在得知身邊人可能會被殺後也只是默認,並沒有因為安德海被殺去報復丁寶楨。慈禧晚年對其影響力巨大的大太監李蓮英因為慈禧的寵信,打破歷來清宮宦官所任官職不得超過四品的祖制,最高做到二品官,成為唯一統領皇宮中所有宮女、宦官的第一人,但他也僅僅只是收點賄賂吹吹枕頭風,並不能自己干預政事。

由上述事例可見,清朝雖然有著各種不是,可在宦官的管理上卻是歷史上各封建王朝中最規範的,清朝也有過皇子爭比特,皇帝和權臣鬥法等各種其餘朝代都有的政治鬥爭,唯獨宦官專權在整個清朝的二百多年歷史上都沒有出現過,這和清朝皇權的高度警惕性有關,也和清朝得到了前面一千多年的歷史經驗有關。

本文標題: 歷史上清朝時期並沒有出現太監專權的現象是為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9566532402637
相关資料
“,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衛玠到底有多儒雅?
眾所周知衛玠是有名的大帥哥,因為長的實在太帥了,活生生的被圍觀致死,他身份尊貴,是曹魏尚書衛覬曾孫、太保衛瓘之孫。永嘉六年,衛玠去世,時年二十七歲,葬於南昌,後遷葬江寧。“王澄與王玄、王濟都有盛名,都在衛玠之下,世人說:”王家三子,不如衛家
標籤: 衛玠 歷史 晋朝
大明戰神朱祁鎮被抓之後,於謙為何不立朱見深做皇帝
對於謙和朱見深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老資料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朱祁鎮被俘之後,明朝的士大夫頓時就慌了。朱祁鎮是君,到底救不救呢?既然此時明朝已經群龍無首,那麼於謙為什麼不擁立太子朱見深,反而擁立時為郕王的朱祁鈺為帝?然而朱祁鎮被俘
標籤: 朱見深 於謙 正統皇帝 明朝 明景帝 中國古代史
諸葛亮看不起諸葛恪的原因是什麼?他只擅長耍小聰明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帶您走進三國時期諸葛亮和諸葛恪的故事。但不幸的是,他們並不團結。諸葛亮雖然與哥哥諸葛瑾關係還不錯,但對侄子諸葛恪卻有些看不起。所以說,不是諸葛亮兄弟
標籤: 諸葛恪 諸葛亮 孫權 蜀國 三國人物 三國
諸葛恪和諸葛亮之間是什麼關係?諸葛恪結局如何?
眾所周知諸葛家出天才,那麼諸葛恪和諸葛亮之間是什麼關係?不過諸葛恪和諸葛亮算是對手,因為和他諸葛瑾一樣都在東吳從事。諸葛恪自幼便有“神童”之稱,所以成名比諸葛亮還早,孫權病危也是任命諸葛恪為托孤大臣之首,可見當時他在東吳地位之高。不過諸葛恪
標籤: 諸葛恪 諸葛亮 孫權 三國 蜀國 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