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隆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李繼隆是樞密副使李處耘長子、明德皇后長兄,北宋初年時期的名將與軍事家。不過也有例外,北宋初期的大將李繼隆就曾多次違背趙光義的指令打仗,並且還都取得了比較輝煌的勝利。趙光義其實巴不得李繼隆多立軍功,有自己人在軍中幫助他掌控軍隊那是相當美好的。

李繼隆是樞密副使李處耘長子、明德皇后長兄,北宋初年時期的名將與軍事家。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宋太宗趙光義是以弟繼兄之比特,搞出了“燭光斧影”這出千古疑案,他要想坐穩皇位,文、武兩大集團的擁戴至關重要,其中軍權又是重中之重,宋太宗很擔心軍中的將領不服從他這個皇帝,如何控制軍隊並讓軍隊為自己服務是趙光義最操心的事。

為此趙光義想出了“將從中禦”這一招,也就是每到作戰的時候就由趙光義本人親自授予出征將帥應對謀略和攻守計畫,還直接授以陣圖讓前方將帥依圖作戰,且不得擅自更改,試圖用這種管道掌控軍隊,不讓領軍作戰的將帥有自己獨立的作戰思想。

在實際作戰過程中,前方形勢一日多變,將帥需要臨機隨時變動策略,可大多數前線將領在趙光義的旨意限制下並不敢擅自改變作戰策略,所以,在宋遼邊境的不斷交鋒中,北宋軍隊在大多數的對抗中總是處於下風。

大凡前線主帥在作戰的時候,顧慮最多的除了後勤能否有保障之外,最害怕的事就是上司的瞎指揮,近代的蔣校長就是其中的典型,他打輸掉解放戰爭,頻繁插手前敵指揮是主要原因之一。

宋太宗時期的宋遼邊境統兵將帥也不得不面臨遠在汴京的趙光義的直接瞎指揮,他們也不敢違抗趙光義的聖旨,真正懂軍事的統兵將領估計都很鬱悶。不過也有例外,北宋初期的大將李繼隆就曾多次違背趙光義的指令打仗,並且還都取得了比較輝煌的勝利。

事急從權,為了贏得勝利,李繼隆臨陣更改趙光義指定的陣圖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西元979年),宋軍在趙光義的親自率領下攜滅北漢之餘威北上迎戰遼軍,結果在高梁河戰役中一敗塗地,遼軍在耶律休哥的率領下順勢反攻,在滿城(今河北省保定市)附近遇上了阻擊的宋軍,當時宋軍的主將是崔翰,李繼隆是監軍。

宋軍起初嚴格按照皇帝授予的陣圖佈陣,但在對陣時發現要對抗遼軍的騎兵衝鋒,皇帝設想的軍陣不管用,各陣之間空隙過大,要想獲勝就需要改動陣型拉近軍陣之間的距離來應對大規模的騎兵衝鋒,主將崔翰不敢變動趙光義指定的陣型,眼瞅著要打敗仗,關鍵時刻是李繼隆主動站出來表態:

初,太宗授以陣圖,及臨陣有不便,眾以上命不可違。繼隆曰:“事有應變,安可預定,設獲違詔之罪,請獨當也。”即從宜而行,敗之於徐河。

有監軍的擔保,宋軍的將領們才敢於臨陣變換陣型,並且在此戰中大勝遼軍,史載此戰中宋軍斬首萬級,算得上是宋遼對戰以來有數的大勝,勝利的關鍵當然就是李繼隆臨陣敢於站出來承擔責任,變動趙光義指定的作戰陣型,這才有了後世稱為“第一次徐河之戰”的勝利。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繼隆違抗趙光義禁止出戰的旨意,率部大勝遼軍

宋太宗端拱元年(西元988年),遼軍在耶律休哥的率領下再次入侵北宋,時任定州(今河北定州市)都部署的李繼隆再次遇上了耶律休哥這個老對手。在此之前,因為宋軍多次在和遼軍的作戰中失敗,趙光義被打得有點害怕了,所以嚴令各地守城將領不得出城野戰,命令他們守好城池就行,結果到了李繼隆這裡,他再次違背了趙光義的意願:

初,朝議有寇至,令堅壁清野,勿與戰。一日,契丹驟至,攻蒲城,至唐河。護軍袁繼忠慷慨請出師,中黃門林延壽等五人以詔書止之。繼隆曰:“閫外之事,將帥得專。”乃與繼忠出兵,戰數合,擊走之。

如果李繼隆不出戰,北宋邊境除主要城池之外的鄉間將被遼軍一掃而空,這對於宋朝軍民的士氣將是重大的打擊。李繼隆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名義悍然率部出城和遼軍死戰,再次大勝耶律休哥統帥的遼軍鐵騎,斬首超過一萬五千級,以一己之力終止了遼軍試圖一鼓作氣打到黃河邊的猛烈勢頭。

不輕言失地,李繼隆違背中樞決策,率部捍衛邊境要地

宋太宗端拱二年(西元989年),耶律休哥又來入侵北宋邊境,一直打到威虜軍(軍寨,今河北省徐水縣西)所防守的地域,當時宋朝中樞對於這個邊境小軍寨的去留有頗多爭議,最終採取的策略是放弃這個地方,但李繼隆表示強烈反對:

嘗有詔廢威虜軍,繼隆言:“梁門為北面保障,不可廢。”遂城守如故,訖為要地。

為保證遼軍不攻破威虜軍所在,李繼隆親率大軍為威虜軍運糧,途中遭到耶律休哥的攻擊,李繼隆臨陣不亂,派遣大將尹繼倫統帥精銳繞至遼軍背後發動進攻,一舉取得了這場被稱為“第二次徐河之戰”戰鬥的勝利,遼軍大敗,損失無算,連耶律休哥本人也在宋軍的進攻中受重傷狼狽逃竄。

李繼隆多次違背趙光義的指令對外作戰,如果是一般將領早就被趙光義幹掉了,可李繼隆有護身符護體,他和趙光義的關係可不是普通關係,他們是親戚,李繼隆是趙光義的妻子明德皇后李氏的兄長,可以說是當時最牛的外戚,

李繼隆既是趙光義認可的自家人,又能統兵打勝仗,這樣的人才對於需要小心防範軍中非嫡系勢力抱團的趙光義來說是絕對要拉攏和重用的,所以趙光義對李繼隆不嚴格遵從陣圖作戰等舉措也只是一笑而過,“將從中禦”是害怕非嫡系將領作怪,李繼隆這樣的自己人就不存在這個擔憂。

趙光義其實巴不得李繼隆多立軍功,有自己人在軍中幫助他掌控軍隊那是相當美好的。當然,這也是宋太宗時期文官集團還沒有完全崛起時才能出現的情形,這個時候,還沒有發展到強勢的文官集團集體出外領軍,會打仗的外戚牛逼一點還是能出頭的。李繼隆身份特殊,所以才能抗住壓力,時勢造英雄而。

本文標題: 李繼隆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9566503012472
相关資料
薛舉是誰?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薛舉出身河東薛氏,薛汪之子。在隋末的幾大割據勢力當中,薛舉是唯一一個曾正面擊敗過李世民的人。其他的戰績,最差也是平局。歷史上真實的薛舉,其實是一個典型的豪强型人物。薛舉他們家,本來是山西省萬榮縣人。薛舉自稱西秦霸王,徹底自立一方。事實證明,
標籤: 李世民 李淵 薛舉 隋朝歷史 唐朝 中國古代史
孫桓,連敗關羽和劉備的東吳小將,可惜英年早逝
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名垂青史,有的將領有著出眾的軍事才能,也立下戰功,卻因為種種原因被世人遺忘,三國時期的東吳將領孫桓就是其中之一。孫河遇害時,孫桓才六歲。在這場戰役中,孫桓隨軍隊在華容道阻擊並大敗關羽,俘虜了五千蜀軍,並繳獲大量牛馬及軍備。孫
標籤: 孫桓 三國 歷史 英年早逝 陸遜 孫權
李存勖是以勇武著稱的開國皇帝,為何最後眾叛親離?
李存勖,即後唐莊宗,他是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囙此,李存勖在解除威脅,穩定內部之後,便開始以此三點為奮鬥目標。無奈之下,李存勖只得親自率軍東征,
標籤: 李存勖 歷史 中國歷史 李嗣源 李克用 梁朝
明朝有多少開國功臣有丹書鐵券?其中絕大多數下場很慘
丹書鐵券是指古代帝王頒授給功臣、重臣的一種特權憑證,又稱“丹書鐵契”,亦即民間敘事中所說的“免死牌”、“免死金牌”,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然而,正如“引蛇出洞計謀高,免死券是催命符”所言,“免死鐵券”非但沒有
標籤: 明朝 朱元璋 徐達 明成祖 洪武四大案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