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梃擊案是怎麼回事?是鄭貴妃所為,還是朱常洛的苦肉計?

梃擊案是發生在萬曆四十三年的一場有關太子朱常洛被刺殺的政治事件。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黃昏,一男子手持木棍闖入皇宮,直入太子朱常洛所在的慈慶宮,擊傷守門太監,意圖行刺太子朱常洛。這便是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的“梃擊案”,關於此案到底是鄭貴妃所為,還是太子朱常洛上演的“苦肉計”,至今也無人能够搞清。

梃擊案是發生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場有關太子朱常洛被刺殺的政治事件。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黃昏,一男子手持木棍闖入皇宮,直入太子朱常洛所在的慈慶宮,擊傷守門太監,意圖行刺太子朱常洛。這便是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的“梃擊案”,關於此案到底是鄭貴妃所為,還是太子朱常洛上演的“苦肉計”,至今也無人能够搞清。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萬曆時期的“國本之爭”說起。

明神宗意圖廢長立幼,引發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

正所謂“太子者,國之根本”,册立太子往往都是影響朝局穩定的大事,雖然明朝曾多次出現世系偏移,但其總體仍然秉承了“立嫡立長”的立儲原則。然而,明神宗因無嫡子,卻也不喜長子,便有了廢長立幼的想法,結果就此引發了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

萬曆九年(1581年),年僅18歲的明神宗前往慈甯宮向太后請安,一時興起臨幸了宮女王氏,因當時內有太后約束、外有張居正監督,明神宗心虛之下便不願提及此事,但卻不想王氏囙此而懷孕,結果被李太后得知。鑒於皇帝始終無子,李太后非但沒有深究此事,反而勸說皇帝認了臨幸之事,並封王氏為恭妃。

數月後王恭妃誕下一子,取名朱常洛,由於明神宗乃是被迫接納王氏,因而連帶著對於這位長子也是極為厭惡,而王恭妃的地位和待遇,也並未因為生子而有任何提高。與之相反,萬曆九年(1581年)八月才選秀入宮的鄭氏,則因為明神宗的寵愛,在短短三年內便先後被晋封為淑嬪、德妃、貴妃。

萬曆十四年(1586年)正月,鄭貴妃生下朱常洵,兩個月後鄭氏再晋皇貴妃。正所謂愛屋及烏,由於明神宗極度寵愛鄭貴妃,因而對於朱常洵也是極為寵溺。當時,由於皇后無子,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本應立庶長子朱常洛為儲君,但明神宗卻開始思考廢長立幼之事,就此拉開了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

很快,宮外便有了皇帝有廢長立幼之心的傳言,再聯想到申時行在出場尋出生前請立太子被拒,王恭妃長期未獲晋封等現象,這種流言立即引起了朝臣們的警覺。囙此,就在鄭貴妃被册封皇貴妃當天,戶科給事中薑應麟、吏部員外郎沈璟等人便紛紛上書請立太子,然而此舉卻觸怒明神宗,薑應麟因言辭激烈直接被貶為大同廣昌典史。

朱翊鈞的打壓非但沒能壓制群臣,反而變相坐實了廢長立幼的心思,於是吏部員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孫如法相繼上言,結果兩人也接連被罰。然而,明神宗此舉卻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大臣們紛紛上書,表示應該册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甚至有人借此抨擊後宮幹政,目標直指寵冠後宮的鄭貴妃。

對於接連遞到案前的請立奏章,明神宗朱翊鈞後來乾脆不再理會,眼見奏章無效,大臣們乾脆將此事抬到了朝會上,此舉直接導致朱翊鈞一氣之下,乾脆連朝會也不參加了。然而,明神宗的抵觸並未換來平靜,朝臣們的奏摺仍然不斷遞入內廷,甚至連皇帝的日常生活也進入了抨擊之列。

結果,在這場曠日持久的交鋒中,中央及地方官員三百多人參與其中,申時行、王家屏、趙志皋、王錫爵等四任內閣首輔皆因此事被迫辭退,另有一百餘比特大臣被罷官、廷杖、解職或發配充軍。

直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在李太后的直接干預下,明神宗這才不得不下旨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儲君。與此同時,其他諸皇子也相繼封王,其中朱常洵獲封福王。直到此時,這場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才算短暫畫上了句號。

太子遇襲導致風波再起,“梃擊案”背後的複雜黨爭

在這場國本之爭中,實際上還牽扯到了外廷的黨爭,由於葉向高的原因,當時朝中的東林黨極力擁戴太子,而與東林黨極不對付的齊楚浙黨便轉而支持鄭貴妃和朱常洵。雖說朱常洛被立為太子應該算是東林黨獲勝,但由於一直以來抵觸皇帝,該黨在朝中的勢力卻也是損失慘重。

朱常洛被立為太子,國本之爭也算告一段落,但鄭貴妃一派卻並不甘心。按理來講,朱常洵獲封福王后,便應該離開京城到洛陽就藩,但在鄭貴妃的干預之下,朱常洵卻遲遲不肯離京,萬曆皇帝也是有意拖延,這導致太子地位並不穩固。

直到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大臣們以鄭皇貴妃和福王朱常洵意圖謀害太子為名再度上書彈劾,萬曆皇帝這才命朱常洵前往洛陽就藩。

然而僅僅兩年後,事情卻再起波瀾。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黃昏,一男子手持木棍突然闖入太子朱常洛所在的慈慶宮,擊傷守門太監後意圖刺殺太子,幸好太子內侍韓本用聞訊趕到,這才將其捕獲。

守衛森嚴的皇宮大內竟然出現刺客,而且行刺目標還是當朝太子,萬曆皇帝得知消息後,當即便命法司提審問罪,當時負責巡視皇城的禦史劉廷元便按律當場審問了該男子,然而由於該男子說話顛三倒四,狀若瘋癲,因而只搞清了其名叫張差,是薊州井兒峪人。

劉禦史審問完畢,便向萬曆皇帝稟報表示,該人是個瘋子。這個結果自然無法令人信服,瘋子不能以常理度之不假,可一個瘋子是怎麼混進守衛森嚴皇宮的?又是如何繞過層層守衛摸到太子寢宮的?群情汹汹之下,萬曆皇帝只好將此事交由刑部繼續審理。

案件交到刑部後,由刑部郎中胡士相和嶽駿聲負責審理,這次倒是又審理出了一些細節。根據張差交代,他因被鄰居李自强、李萬倉等人燒掉了自家柴草,便打算入京告狀,結果因為不認路,半路上遇到兩個男子,給了自己一根棗木棍,並告訴自己只要拿著這個就可以申冤,之後自己便糊裡糊塗的便闖進了皇宮。

雖說這次審理多了不少細節,可其中仍是含糊不清,胡士相等人難下結論,只得繼續以張差是瘋癲之人為由,將情况上奏了萬曆皇帝,並决定判處張差死刑。

由於禦史劉廷元和刑部郎中胡士相和嶽駿聲皆為浙黨成員,而三人審理的結果又是如此荒誕,這自然引起了朝中有心人的注意。於是,同年五月十一日,身為東林黨的刑部主事王之寀跑去私下審理了張差,威脅道,“實招與飯,不招當餓死”。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威脅,卻從張差口中套出了更多消息。根據張差交代,自己經馬三舅、李外父認識了一個公公,那公公說有事情交給自己去做,事成之後便給自己三十畝地。於是張差便跟著這位公公來到京城,幾天後又被另外一個太監引入紫禁城,在交給自己一個木棒後,將自己帶到了慈慶宮,讓自己去打殺一個身穿黃袍的奸人,並承諾事成之後必有重賞,就算被捉住也會有人搭救。

王之寀審出這些後,頓時在朝堂引起了轟動,在刑部郎中陸夢龍等人的建議下,刑部右侍郎張問達决定,不必等皇帝批示,下令將案件交由十三司會審,並立即提審馬三舅、李外父等人,務必盡快弄清真相。

這次審理的規模可謂空前,按照明朝制度,刑部按照十三個行省的劃分,分為“十三清吏司”,而這次問案不僅十三清吏司郎中全部到場,再加上提牢主事王之寀等官員,一共來了十八個問官。

雖然這次審案的各位官員,分屬不同派系,導致問案一度陷入焦灼,但在陸夢龍等人的主張下,還是基本搞清了經過。

案件至此,朝野譁然,不少大臣懷疑此案乃是鄭貴妃背後指使,想要謀害太子,進而扶立福王朱常洵,王志、何士晋、張問達更是上書譴責外戚鄭國泰“專擅”。事情到了這一步,內廷外廷皆震動,鄭貴妃連忙跑去見萬曆皇帝,向皇帝哭訴不止。

萬曆皇帝則對鄭貴妃表示,想要平息此事,非得太子出面不可。鄭貴妃便又跑去見太子,朱常洛見事情鬧到了這一步,便表示只要張差一人伏法便可,不需再株連其他人。大臣們見太子如此態度,也只好息事寧人,最終只是將張差處死,並將龐保、劉成兩個太監下獄。

不久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前後五次會審龐保、劉成,但兩人均矢口否認涉案。六月一日,龐保、劉成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刑部大牢,轟動一時的“梃擊案”至此告一段落。

關於“梃擊案”到底是鄭貴妃意圖謀害太子,還是太子為了穩固地位而自導自演的“苦肉計”,現時已經無從得知。但就結果而言,鄭貴妃雖然並未囙此受到懲處,但她的勢力卻也就此一蹶不振,無法再威脅到太子的地位,朱常洛的地位至此才算基本穩固。

本文標題: 明末的梃擊案是怎麼回事?是鄭貴妃所為,還是朱常洛的苦肉計?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9220816510995
相关資料
歷史上兩位駕崩時不足一歲的皇帝,他們分別是誰?
在古代皇權社會,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在歷史上的數百位皇帝中,固然有清高宗弘曆、梁武帝蕭衍、宋高宗趙構等長壽之人,但皇帝作為高危職業,更有大量皇帝英年早逝,甚至還有兩比特駕崩時還不足一歲的皇帝。而我國歷史上年紀最小的皇帝,同樣出自於東漢
標籤: 歷史 元靚女 漢朝 胡太后 劉勝 明帝
張飛是蜀漢大將,為什麼會被部將輕易刺殺?
張飛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章武元年六月,劉備以“為關羽復仇”為名出兵伐吳,並令張飛自閬中率兵順江而下出兵江州,然而就在張飛出發之前,卻被部下範强、張達謀害身亡。那麼,作為蜀漢大將的張飛,為
標籤: 張飛 三國 三國志
漢宣帝即位前,有著怎樣的經歷?當時的生活有多艱苦?
劉詢,即漢宣帝,他是西漢第十比特皇帝,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漢宣帝在位期間一手締造“孝宣之治”,從而不僅成為了西漢歷史上有廟號的四比特皇帝之一,後世更是認為其功績“不負高祖,不輸漢武”。
標籤: 漢武帝 霍光 漢朝 歷史 西漢 江充
公孫瓚的實力遠超袁紹,為何短暫崛起又迅速敗亡?
公孫瓚是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然而,公孫瓚在短暫崛起之後,卻又迅速敗亡,以致最終兵敗自焚而亡。
標籤: 公孫瓚 袁紹 冀州 青州 三國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