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深空之門”,主導太空探索

月球軌道平臺“深空之門”(上)與獵戶座(中)、太空發射系統(下)一起,構成人類空間探索的覈心網絡,為未來人類繞月、登月行動和火星任務做好準備。作為繞月太空梭,“深空之門”將允許搭載可重複使用的人類建築和車輛。該機构強調對構建“深空之門”的國際支持,並就其“作為人類探索月球、火星甚至太陽系更深處的重要節點”達成共識。

月球軌道平臺“深空之門”(上)與獵戶座(中)、太空發射系統(下)一起,構成人類空間探索的覈心網絡,為未來人類繞月、登月行動和火星任務做好準備。

圖片來自:NASA官網

今日視點

北京时間5月3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發表了一份雄心勃勃的《“深空之門”備忘錄——關於月球軌道平臺合作與發展的聲明》,希望通過加强現時的人類航太工作,確保美國在太空領域的持續領先地位;並在未來幾十年裏,培育基於低地軌道的强大太空經濟,將美國的能力進一步擴展到太陽系。

正如NASA探索活動所反映的,人類航太飛行的下一步,是通過部署美國領導的月球軌道平臺“深空之門”(Gateway),與太空發射系統(SLS)和獵戶座(Orion)一起,構成人類空間探索的覈心網絡,為未來人類繞月、登月行動和火星任務做好準備。

備忘錄中明確提出:“‘深空之門’能推動美國的產業發展,確保美國在新興的關鍵領域保持全球領導地位,並能借此製定其他國家加入的路線。”

平臺重要模塊亟待研發

作為繞月太空梭,“深空之門”將允許搭載可重複使用的人類建築和車輛。鑒於美國政府對小型商業登月系統的扶持,“深空之門”也在進行著召集人類重返月球的任務,著手開展大型登月機器人等一系列應用模塊的研發。

備忘錄指出,在“深空之門”的構建中,必要能力包括:動力和推進及通信(PPE)、居住/利用、物流補給、機器人等模塊。

備忘錄認為,第一個重點實施的模塊應是PPE,計畫在2022年推出,其利用美國商業衛星的專業支持,將為推動美國公司通信系統航天器匯流排科技的發展帶來機會;居住/利用模塊則集成居住系統和組件、對接埠、環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統、航空電子和控制系統、輻射緩解和檢測以及消防安全系統等。

“這些努力不僅有利於NASA,還有利於美國保持商業衛星產業的全球優勢。‘深空之門’提供的平臺,可以實現包括攜帶月球樣本返回、機器人以及太空系統運行在內的重要科學和深空技術開發。”

國際支持與合作不可少

與日本、歐洲、加拿大和俄羅斯的國際夥伴關係,以及與他們共同積累的30多年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經驗,一直是美國太空探索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際空間探索協調組(ISECG)成員包括14個空間機构,NASA也是其中之一。該機构強調對構建“深空之門”的國際支持,並就其“作為人類探索月球、火星甚至太陽系更深處的重要節點”達成共識。

備忘錄指出,NASA將平衡國際合作夥伴之間的貢獻,並集成美國商業合作夥伴、政府實體航太機构的能力。通過國際國內合作,NASA將為推動人類航太提供創新技術和方法。

NASA預計其他國際合作夥伴可能會提供不同的貢獻。備忘錄明確寫道:“‘深空之門’提供了引人矚目的未來願景,能吸引美國私營公司和國際合作夥伴的捐助。”

選擇合作夥伴製定時間表

NASA認為,有必要選擇成熟的合作夥伴開展活動,其中包括利用國際夥伴關係、商用體系服務商等。

作為互利管道,合作夥伴將為NASA月球表面探測計畫提供能分析樣本的設備配置,能够在SLS、獵戶座上應用的商業運載工具選項等。

為此,備忘錄提出,將國際空間站相關國家航太機构和其他合作夥伴近20年的經驗教訓,用於管理和綜合合作夥伴未來的貢獻。

備忘錄指出,雖然開展太空探索活動特別是硬體製造要經過多年的努力,但NASA將在今年夏季製定時間表,就平臺的關鍵功能做出决定。考慮到2020年前後開工建設和具體部署,NASA將與國際、國內合作夥伴密切合作,開展必要的前期溝通,以保障整個任務按初步擬定的時間表順利推進。

(科技日報北京5月3日電)

本文標題: 構建“深空之門”,主導太空探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417010873811
相关資料
美“迷你”核裂變反應堆測試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5月3日電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官網2日消息,NASA和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安全局成功展示了一種新的核反應爐動力系統,該系統可為前往月球、火星及更遙遠深空的載人飛行任務提供動力。NASA於當地時間2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了名為“使用斯
標籤: 核裂變 能源
小鼠幹細胞可在體外形成“類胚胎”結構
科技日報北京5月3日電一個歐洲科學家團隊3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醫學論文稱,他們僅利用小鼠幹細胞,在培養皿中培育出了類似早期胚胎的結構。這一“類囊胚”形狀類似3.5天的囊胚,並且表現出類似的基因活性模式。像囊胚一樣,當內部幹細胞發出訊號誘
標籤: 幹細胞 科學 科普
恒星“吸血鬼”新迹象挑戰傳統天文學觀點
藍離散星也被稱為恒星中的“吸血鬼”,一直被認為是經歷過恒星碰撞或者雙星物質轉移與並合演化,才使得它們看起來更加年輕。但這個團隊通過研究NGC2173中恒星密度的空間分佈,並沒有發現任何該星團曾經發生過核塌縮的痕迹,這直接挑戰了傳統天文學家認
標籤: 天文 吸血鬼恒星 恒星演化 科學
摩爾定律難以為繼?,新型二維資料有話說
近年來,半導體行業總是籠罩在摩爾定律難以為繼的陰霾之下。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呂勁團隊與楊金波、方哲宇團隊最新研究表明,新型二維資料或將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的預言。
標籤: 二維 摩爾定律 二維資料 電晶體電腦 科學 電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