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逃逸機制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日電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成果,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最新發現,一種蛋白質能够成為超級細菌的“隱身斗篷”,幫助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躲避人體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攻擊。該發現為未來治療細菌感染提供了新靶點。超級細菌被認為是全球醫療健康領域最具挑戰性的目標之一,幾乎讓人類陷入了無藥可用的窘境。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日電(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成果,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最新發現,一種蛋白質能够成為超級細菌的“隱身斗篷”,幫助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躲避人體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攻擊。該發現為未來治療細菌感染提供了新靶點。

超級細菌被認為是全球醫療健康領域最具挑戰性的目標之一,幾乎讓人類陷入了無藥可用的窘境。超級細菌指那些對多種傳統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較常見的一種,也是具有潜在致命性的一種。幸運的是,它們雖然對抗生素有耐藥性,但在人體內仍然會受到免疫系統的攻擊。

然而,此前的研究顯示,超級細菌除了頑強,還兼有“與時俱進”的能力——它們中的一些已經能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也正由於此,治療它們引起的感染越來越困難。

此次,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膠體與介面研究所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報告稱,他們在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上發現了一種先前未知的蛋白質,並將它命名為TarP。研究人員介紹,這種蛋白質可起到類似“隱身斗篷”的作用,正是它使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不被人類免疫系統發現,也讓免疫系統無法產生針對這種細菌的抗體。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意味著未來可以將這種蛋白質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新靶點,開發抑制其功能的藥物,從而使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在人體免疫系統面前“原形畢露”,進而被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

本文標題: 超級細菌逃逸機制揭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415992509505
相关資料
超顯微鏡觀察到鋰離子在雙層石墨烯中遷移
科技日報柏林12月1日電德國斯圖加特馬普固態研究所和烏爾姆大學的科學家使用超顯微鏡,觀察到以原子分辯率顯示的鋰離子在電化學充放電過程中的表現,證明了在單個納米電池中雙層石墨烯發生的可逆鋰離子吸收。石墨烯是二維資料家族中最出名的。
標籤: 石墨 顯微鏡 石墨烯 科學 科普 納米
突破理論極限,我科學家提出超靈敏納米探測新技術
而現時,靈敏度最高的光學感測器可檢測10納米的微粒,已逼近理論極限。近日,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景輝,提出了一種突破靜態腔探測理論極限的新方案,利用旋轉環形光學微腔,可使靈敏度達到現時最好的靜態腔的3倍,從而探測到更小的納米顆粒。
標籤: 納米效應 科學 納米粒子 納米 光學 感測器
下一代光學原子鐘可用於探測引力波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英國《自然》雜誌29日線上發表的一項物理學研究指出,下一代光學原子鐘已經能比現有方法更精確地量測地球表面時空的引力扭曲。這一成果可用於探測引力波、檢測廣義相對論以及尋找暗物質。在2016年,NIST的物理學家曾利用
標籤: 原子鐘 引力波 科學 光學 科普
人類胎盤“類器官”可長期穩定培養
這些“類器官”可用於研究妊娠期間發生的生理、代謝和激素變化。人類對組織和細胞培養早已有之,但“類器官”的出現,卻是細胞培養科技真正的進步。囙此,胎盤“類器官”能够為發生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疾病,提供相當可靠的研究模型。
標籤: 胎盤植入 胎盤 器官 胎盤功能 細胞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