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銹病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四川省農作物及畜禽育種攻關計畫持續支持下,四川農業大學和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聯合發掘小麥條銹病持久抗性基因Yr41,這是我國學者發現並被國際上認可的第一個新的抗條銹病基因。近日,該成果高分通過同行專家評估,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一是成功發掘持久抗性新基因Yr41。該基因是從四川省自主培育的小麥新品種“川農19”中發掘,被國際小麥新基因命名委員會命名為Yr41。該基因經過18年連續抗性鑒定和育成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應用,保持了對條銹病多小種穩定高抗,為條銹病廣譜持久抗性基因。
二是新品種培育取得多項突破。利用“多樣性遺傳背景轉育法”培育出攜帶Yr41的川農19、21、26、27、29、30、32及渝麥13、14等抗條銹病系列品種9個。其中,川農19實現了抗病增產的突破,川農27為四川省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之一,川農32為生產上面積迅速擴大的矮杆抗倒廣適性品種。
三是成果轉移轉化效果顯著。作為親本資源在黃淮、長江中下游廣泛利用,育成審定品種和參加區試品系共計67個,為我國小麥條銹病的持續控制和小麥產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在長江上游麥區,利用“政府推動、企業帶動、專家指導、農戶參與”模式推廣育成新品種,累計推廣6832萬畝,社會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