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8月4日電(劉曉倩記者陸成寬)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湖泊與環境變化團隊首次在青藏高原納木錯中心湖區近百米水下成功獲取144.79米岩芯,鑽探深度達153.44米。超長岩芯的獲取有望重建近15萬年連續氣候環境記錄。
此前,我國高原湖泊最大鑽探深度為114.9米,本次鑽探首次將我國湖泊岩芯鑽探深度推進到150米級別。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納木錯湖,湖面海拔約4730米。面對納木錯水深浪大的環境,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湖泊與環境變化團隊聯合鑽探公司進行技術攻關,逐一解决了水上鑽探平臺不穩定、套管難固定等關鍵技術難題。
通過4個200多公斤的加重錨和捲揚機拉緊錨繩,最終將81平方米的大型鑽探平臺在湖面牢牢固定。8月3日18時45分,本次納木錯鑽探完成既定目標,表明我國已經能够利用自主研發科技在深水區域獲得長尺度、高取芯率的湖泊岩芯。
納木錯鑽探專案負責人、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王君波說:“第二次青藏科考啟動以來,我們以納木錯、色林錯等藏北高原的深水大湖為主要研究區域,依託納木錯站,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湖泊觀測資料,開展了亞洲水塔水資源變化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氣候變化背景下亞洲水塔變化趨勢及古環境變化等觀測和研究,其中納木錯長岩芯鑽探是我們的重點攻關課題。”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湖泊與環境變化團隊負責人朱立平研究員表示,本次144.79米岩芯的成功獲取,為實施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畫(ICDP)積累了經驗,不僅從科技上提高了鑽探水准,也為今後高水平研究奠定了基礎,提高了中國科學家在合作項目中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