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內部確有巨大彌漫核

此次是對土星內部結構的全新認知,也是對標準行星形成模型的一次挑戰,同時也對土星的形成歷史提供了新的、關鍵性的約束。研究人員表示,是土星環的振盪為土星內部結構提供了新認知。

科技日報北京8月16日電(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16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科學家的深入分析結合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的“凱西尼”號土星探測器的資料顯示,土星有一個缺乏清晰邊界的彌漫核,核的大小一直延伸至土星半徑的約60%,這顯然遠遠大於之前的估算。此次是對土星內部結構的全新認知,也是對標準行星形成模型的一次挑戰,同時也對土星的形成歷史提供了新的、關鍵性的約束。

巨行星的內部結構通常需要借助繞其旋轉的探測器進行觀測,再對其引力場的詳細構形加以研究來確定。然而,行星核(行星最中心部分)對行星引力場造成的擾動十分微弱,這會限制確定其內部結構時所能達到的精確度。NASA的“凱西尼”號土星探測器1997年被發射到飛往土星的軌道,是二十世紀最後一艘行星際探測的大飛船;2017年探測器燃料將盡,科學家控制其向土星墜毀,任務至此結束。不過此前其發回的大量科學數據,科學家們依然在分析。

這其中一項資料顯示,土星有一個缺乏清晰邊界的彌漫核,而其會限制土星的形成和演化。為了更明確土星的內部結構及演化過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克裏斯托弗·曼科維奇與吉姆·弗勒以前所未有的詳細程度研究了土星內部。這個氣態巨行星一般被認為有一個金屬核,核周圍有一個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包層。但通過將引力數據與土星環震的觀測數據相結合,研究團隊提供了對土星內部結構的新認知。

研究人員發現,土星核的大小一直延伸至土星半徑的約60%,並且土星核是由混合了氫、氦的彌漫物質與重金屬共同組成,核與包層之間並沒有清晰的界限。此外,重元素的逐漸分佈限制了土星的混合過程,這可能是行星原始結構和吸積歷史的特定反應。

研究人員表示,是土星環的振盪為土星內部結構提供了新認知。他們認為,此次確定土星內部結構及其演化是對標準行星形成模型的一次挑戰,同時也對土星的物質吸積歷史提供了一個重要約束。

資料標籤: 土星 科學
本文標題: 土星內部確有巨大彌漫核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411623280409
相关資料
太陽活動區浮現過程物理本質進一步揭示
科技日報昆明8月16日電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獲悉,該台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利用本臺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以及太陽動力學觀測站的數據,探討了太陽活動區浮現過程的物理本質。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天文學與天體物理》上
標籤: 太陽 科學 天文 科普
控制數百萬個量子比特或不再是夢,量子電腦體系結構中“缺失的拼圖”找到
自旋量子比特設備被連接到集成電路上準備量測。科技日報北京8月16日電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找到量子電腦體系結構中“缺失的拼圖”。研究人員賈裏德·普拉博士說,迄今為止,量子處理器原型機只能對少量量子比特進行控制,但要想用量子電腦解决實際問題,
標籤: 量子電腦 量子晶片 比特 科學 諧振器 自旋
我科學家研究成果表明有望將肺癌變成慢性病
本報訊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癌症》近日刊發了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即用於中國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的新型聯合治療方法。該方法可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至17.9個月,意味著疾病進展風險降低了45
標籤: 肺癌 科學 科普 癌症 健康 慢性病
我首次在固態體系實現突破標準量子極限的磁量測
科技日報合肥8月15日電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石發展等人,基於金剛石固態單自旋體系在室溫大氣環境下實現了突破標準量子極限的磁測量,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標籤: 量子 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