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新技術精細“雕刻”光子晶體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了連續數位光處理3D列印科技,利用紫外線光束在光敏樹脂溶液中雕刻形成3D結構。研究結果表明,連續數位光處理3D列印科技在個性化珠寶配飾及裝潢、藝術創作等領域有著比較廣闊的應用前景。3D列印科技近年來的成熟發展,也使其成為最好的光子晶體製備手段之一。

視覺中國供圖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了連續數位光處理3D列印科技,利用紫外線光束在光敏樹脂溶液中雕刻形成3D結構。除了在列印管道上創新,研究團隊還對列印所需的墨水進行了大膽革新。研究結果表明,連續數位光處理3D列印科技在個性化珠寶配飾及裝潢、藝術創作等領域有著比較廣闊的應用前景。

◎實習記者都芃

五彩繽紛的蝴蝶翅膀、光鮮靚麗的孔雀羽毛、閃耀著金屬光澤的昆蟲甲殼……點綴著這些大自然奇妙傑作的並非普通色素,而是光與光子晶體結構發生散射、干涉、繞射等作用後形成的結構色。

光子晶體是由不同折射率介質週期性排列而形成的光學超資料,也被稱為光學電晶體。通過設計和製造光子晶體資料及相關器件來控制光子運動,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光子晶體資料的各種應用,是人們長久以來的夢想。

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宋延林、副研究員吳磊等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連續數位光處理(DLP)3D列印科技,實現了具有明亮結構色的三維光子晶體結構製備,為創新結構色製備方法及擴展3D列印的應用開創了新的途徑。

創新方法,讓光子晶體精准“生長”

光子晶體作為未來光子產業發展的基礎性資料,其獨特的三維光學控制能力使其在集成光學元件、光子晶體光纖及高密度光學數據儲存等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3D列印科技近年來的成熟發展,也使其成為最好的光子晶體製備手段之一。

宋延林向記者介紹,雖然近年來有一些將3D列印科技應用於多種圖案化光子晶體製備的案例,但普通的3D列印科技因為墨水中樹脂的光固化速度和納米粒子組裝速度的差异,存在結構色效果較差、列印精度較低、難以實現複雜三維結構等問題。上述方法製備的多種圖案化光子晶體具有表面形貌粗糙和保真度較差等缺陷,難以被廣泛應用於光學器件中。

要實現高精度、高保真的光子晶體結構3D列印,就必須要開拓出新的方法。此次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了連續數位光處理3D列印科技。與常見的將原材料層層擠出、堆疊而成的3D列印科技不同,連續數位光處理3D列印科技基於光敏樹脂資料在紫外線照射下會快速固化的特性,利用紫外線光束在光敏樹脂溶液中雕刻形成3D結構。

此次研究團隊所採用的連續數位光處理3D列印方法主要的列印步驟如下:首先,在透明基板上滴上墨水,將墨水上方的成型平面緩緩下降,與墨水進行接觸;接下來,通過基板下方的光束將列印圖案照射在墨水上;之後,受到紫外線照射的墨水會凝固成預先設計好的形狀。一滴滴小小的墨水被“雕刻”為一個3D光子晶體結構,其整個產生的過程仿佛是從基板上“生長”出來。

宋延林表示,研究團隊所採用的連續數位光處理3D列印科技主要在兩方面上取得了重要改進。

在列印模式上,市面上的光固化連續數位光處理3D列印科技大都是層層列印,列印速度較慢。研究團隊研發出的低黏附光固化介面,讓液滴與基底之間的粘附力極低,列印過程沒有任何“拖泥帶水”,能够實現迅速連續列印成型,極大地提升了列印的速度。

在成型管道上,市面上的光固化連續數位光處理3D列印科技通常要採用液槽來盛裝大量液態樹脂。採用液槽來盛裝大量液態樹脂的管道導致在連續列印過程中,不該固化的區域因為受到照射而固化,不僅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費,也降低了連續列印過程中的穩定性及分辯率。研究團隊摒弃了液槽,而是以單墨滴為成型單元,通過控制固化過程中氣、固、液三相接觸線,顯著减少了液體樹脂在固化結構表面的殘留。同時,以單墨滴為成型單元還降低了介面粘附,新增了液體內部樹脂的流動,顯著提高了3D列印的精度和穩定性。

克服困難,逐個擊破墨水難題

除了創新列印管道,此次研究中,研究團隊對列印所需的墨水也進行了大膽革新。“我們這次研究中最困難的環節就是列印墨水的開發。”宋延林表示。

針對上述問題,研究團隊創造性地研發出了利用氫鍵輔助的膠體顆粒墨水,賦予了列印結構高品質的結構色與光子晶體特性。研究團隊研發的墨水由三部分組成:實現三維結構構建的光固化單體和光引發劑、保證結構色的納米顆粒、减少光散射的添加劑。

在單體的選擇和引發劑合成上,考慮到環保要求,研究團隊合成的墨水為水性體系。但由於現時廣泛使用的引發劑大多為油溶性,少數水溶性的引發劑又與3D列印所採用的光波波長不匹配,光引發效率較低。為了能够得到較高光引發效率的水溶性引發劑,團隊查閱了大量文獻並進行了反復的摸索實驗,最終成功合成出了水溶性的光引發劑。

除了引發劑,光固化單體的選擇更加至關重要。宋延林表示,合格的光固化單體必須滿足既能實現三維結構化,又不能在列印過程中引起聚合物和納米顆粒的相分離的條件。論文第一作者張虞表示,“最終我們找到了丙烯醯胺這種適合的單體。”

選定單體後,還需確定光固化單體與納米顆粒的比例。如果光固化單體較少,就會無法列印。反之,如果光固化單體太多,則會影響納米顆粒的運動和分散,進而影響結構色的質量。團隊經過大量實驗,對多種不同的比例組合反復嘗試,最終確定了最佳比例。

最後,為了减少光的散射對列印過程的影響,盡可能地提高列印結構的色彩飽和度,在添加劑的選擇上,團隊嘗試了包括碳納米管、碳納米纖維以及黑色墨水等多種資料。但上述材料均存在種種缺陷,研究團隊最終將經過特殊處理的炭黑作為添加劑。

前景廣闊,讓結構色“五彩斑斕”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視角、膠體顆粒粒徑以及列印速度等因素都會影響3D結構色的呈現。當膠體顆粒粒徑和列印速度不變時,隨著視角新增,結構色藍移,即從橙色轉變為黃綠色,最後轉變為藍紫色。這種視角依賴的特性,使得連續數位光處理3D列印科技在個性化珠寶配飾及裝潢、藝術創作等領域有著比較廣闊的應用前景。

除了視角變化會影響結構色的呈現外,當列印速度固定時,控制固定膠體顆粒粒徑、調節列印速度,都可以得到覆蓋可見光範圍的系列結構色。採用順序切片、依次投影、分段列印的管道,還可使同一物體結構上呈現出多種結構色。

除了實現“信手拈來”般地製備結構色,研究團隊利用此種連續數位光處理3D列印科技製備出的多種具有光滑內外表面、低光學損耗及顏色選擇性的線性光傳輸和非線性光傳輸3D結構,也驗證了該方法在製造高效光學傳輸器件方面的獨特優勢。宋延林表示,未來研究團隊會在光子晶體功能器件的製備方面繼續進行新的探索。

資料標籤: 光子晶體 墨水 宋延林
本文標題: 3D列印新技術精細“雕刻”光子晶體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175402618035
相关資料
噴塗智慧皮膚用AI理解手部任務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9日電美國斯坦福大學開發的一種新智慧皮膚可能預示著有一天人們可在隱形鍵盤上打字,僅靠觸摸來識別物體,或者允許用戶在沉浸式環境中通過手勢與應用程序交流。這種噴塗智慧皮膚的方法在形式上足够精簡,在功能上也足够靈活,基本適用於
標籤: 動作捕捉
“流體智力”相關腦區圖譜繪成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9日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領導的一個團隊已繪製出一個擁有解决問題的能力而無需先前經驗的大腦腦區圖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大腦》雜誌上。流體智力可以說是人類認知的决定性特徵。儘管流體智力在人類行為中起著核心作用,但關於它是單一
標籤: 流體智力 腦損傷
研究發現量子霍爾態介面電荷序調控新機制
本報訊近日,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韓拯課題組實現了一種垂直電場調控的准二維介面局域電子態,通過庫侖相互作用對石墨烯自身能帶產生有效調控,並在磁場下呈現新奇量子霍爾態。該研究發現,石墨烯與一氯一氧化鉻垂直複合系統中的介
標籤: 量子 量子態 霍爾係數 科學 科普 電子
基於硫廢物的高靈敏紅外偏振器問世
現在,韓國科學家基於富硫聚合物,研製出一款高靈敏度基偏振器,不僅成本低廉且製造方法簡單,相關研究刊發於最新一期《先進材料》雜誌。通過“逆硫化”合成的富硫聚合物因在紅外區域固有的高透射率而成為紅外光學器件的合適候選資料,受到廣泛關注。基於上述
標籤: 紅外科技 科學 納米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