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到底有沒有“錢”途

最新發佈的資料顯示了它在中國的熱度——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統計,中國去年申請225項區塊鏈科技專利,占了全球的一大半,其次是美國(91項)和澳大利亞(13項)。

這一年,區塊鏈火遍中國,計程車司機都知道它是互聯網經濟新風口。最新發佈的資料顯示了它在中國的熱度——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統計,中國去年申請225項區塊鏈科技專利,占了全球(406項)的一大半,其次是美國(91項)和澳大利亞(13項)。這些專利並不包括加密貨幣的領域。

有報導稱,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和金融服務商競相申請這種“分佈式帳本”科技的專利,是看好它會給金融和其他供應鏈帶來革命。與“炒幣”無關,在區塊鏈的試水者看來,新技術可以補上至關重要的一環——信用。

交易量不大,金融巨頭卻不敢掉以輕心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記錄體系,區塊鏈的帳本,由參與交易的所有結點共同記錄,囙此,從投資者到互聯網駭客,都對區塊鏈蘊含的前所未有的“無權威、防篡改”特質大感興趣。

許多“炒幣”的人知道,中國擁有的比特幣和其他區塊鏈貨幣的“礦場(參與區塊鏈計算的電腦)”之多,在世界上數一數二。與此相仿,2012年到2017年,區塊鏈科技專利申請最多的9家企業,有6家來自中國。

不過,近五年來最活躍的專利申請者,是總部位於美國的支付巨頭萬事達,其次是列支敦士登的n鏈控股。

研究機構廣州聯瑞指出,申請區塊鏈專利的著名公司還包括美國銀行和英國電信等。美國銀行計畫開發一款支持人對人的支付系統,各方均可化名交易;英國電信的科技則可以檢測針對區塊鏈的攻擊;萬事達則注重支付追跡,以及上傳銷售數據到區塊鏈。

其實現時區塊鏈體系的交易量,和主流的世界金融交易體系相比,仍是九牛一毛。各巨頭積極於專利佈局,也是為了提防萬一,避免在未來被設定障礙。

區塊鏈將說服你,這只大閘蟹來自陽澄湖

在物聯網專家、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總體組組長沈傑博士看來,區塊鏈的分佈式帳本和信用體系,為解决一些征信問題帶來了機遇,由此還可以發掘金融價值。

“農產品的流通中,數據是容易摻假和遺失的。”沈傑舉了個例子,比如市場上有許多聲稱是陽澄湖生產的大閘蟹,都有證書或某些“權威”數據記錄來證明,但那麼多大閘蟹不可能都產自陽澄湖,消費者怎麼知道哪些是真的?

“現在的農產品溯源,需要很多環節,從種苗、藥劑到環境,各種數據要齊備,但現在國內信用缺失的問題嚴重,到消費者手裡無法確認是好的農產品。農產品不能賣高的價格,農民利潤也越來越薄。”沈傑說,“現在政府、電商作為單一力量去推動溯源,成本很高。”

物聯網科技,利用大量設備採集物理世界資訊,以更好地感知和管理,本來是很好的溯源手段;但如果只有物聯網,各個主體傳遞數據到平臺,仍不能排除造假和篡改的可能性。沈傑說:“要確保從設備端到平臺不可被篡改,就可以用到區塊鏈底層的征信機制。”

據報導,京東等企業正嘗試在農業中引入區塊鏈科技,做到一頭牛從出生到屠宰到商場上架,每一步數據都上傳區塊鏈,做到可以信賴。

一塊田,或將被區塊鏈征信成為資產

“以往,物理世界的實體在流通中的價值挖掘是不充分的。”沈傑說,“比如我在農村有一塊田,但沒有人投資,它只是一塊田。如果它數位化了,就可以交易,可以分享權益。”

沈傑認為,物聯網本可以將這塊田,映射為數位資產。但過去要讓金融機構用上物聯網數據不那麼容易,而區塊鏈讓感測器數據和金融的結合有了場景。

“物聯網加區塊鏈,可以幫助銀行和保險公司獲得可靠的數據,解决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農民和金融機構之間建立了征信機制。”

沈傑介紹了一個正在推進的案例,是將區塊鏈科技應用於漁業。物聯網感測器能够監測和管理魚塘的水質,同時還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採集農民數據,給予貸款。在農民拿到更多利潤的同時,提升產品的品質,做到可追溯。

而且區塊鏈的數據有跨平臺的可信度。“阿裡巴巴芝麻信用積分,出了阿裡巴巴的體系就沒有意義。”沈傑說,區塊鏈科技依靠多主體之間的協同和數據傳遞,將讓數據的金融價值像物理世界一樣實在。

從醫療保險到遊戲積分,信任不再難

江蘇恒為資訊科技公司是較早涉足區塊鏈技術研發的一家公司,企業負責人徐鈺淳說:“你可以把區塊鏈通俗地理解為‘全網公開的分佈式電子帳本科技’,它實現了低成本的信用體系建立和價值傳遞,能解决金融、公益、監管、打假等很多領域的痛點和難點。”

徐鈺淳說,利用區塊鏈科技,可實現在醫療、醫保和醫藥“三醫聯動”中,健康醫療資料查詢和使用記錄不可篡改;而在金融方面,利用區塊鏈科技可實現企業征信數據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性,實現供應鏈溯源防偽、自動化智慧合約、訂單履約追跡、應收款項管理、抵質押品認證等功能。

或許正因為區塊鏈公開透明的天生特質,正好契合中國缺乏信任的應用場景,從而引發企業研發和申請專利的熱情。

沈傑認為,在一些已經數位化的領域,區塊鏈的信用優勢會更快顯現。

“一個是數位版權,比如互聯網音樂的知識產權,區塊鏈應用發展可能比較快;一個是博彩業,過去互聯網上博彩難以避免欺詐的可能,有了區塊鏈,信用可以建立。”沈傑說,“另一個可能是遊戲的虛擬收入,比如積分,過去離開了遊戲這些積分就沒用了,區塊鏈可能推動各種遊戲的互通。”

沈傑說,數位化的銀行票據等領域也在積極試水區塊鏈。他認為,現在還是區塊鏈科技的早期,大家一股熱情去推動發展;但創新進入深水區後,一個點或一條線的突破都不够,需要生態和系統性觀念的配合。

資料標籤: 區塊鏈 金融 專利
本文標題: 區塊鏈到底有沒有“錢”途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161320827438
相关資料
當量子計算遇上人工智慧
曾經,量子物理學和人工智慧被看作“油和水一樣無法結合”。如今,人工智慧已被學術界和科技巨頭視為量子計算的重要著力點。穀歌、IBM、英特爾、微軟等科技巨頭不斷高調大秀量子計算“科技肌肉”的行為,讓全球對量子計算的追逐更加白熱化,這其中,中國相
標籤: 人工智慧 量子電腦 科技 量子晶片 量子傳輸 計算機科學
急救大數據,做身體的精准預報員
然而,人工智慧在這方面堪稱“預測帝”,它擁有向一個人發出“離猝死還有幾小時”訊號的底氣,為提前搶救生命爭取到寶貴時間。這種底氣來自於對成千上萬個猝死案例多名額的聯合分析。在近日召開的“第五届長城國際軍事醫學論壇”子論壇上,國內首家急救大資料
標籤: 人工智慧 大數據 急救
那些源於“意外”的科學發現
近日我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點鐵成氫”科技,其突破口竟是工作人員一次偶然的操作失誤——拿錯了鑷子。這看起來是“陰差陽錯”,但回顧科技史發展,很多科學發現都源於某種程度上的“意外”。這些由“意外”得來的成果聲名赫赫,改變了人類生活;還有不少科學
標籤: lsd 科學 霍夫曼
霍金的世界,物理學家到科普大咖
今天,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家族的發言人稱,霍金逝世,享年76歲。霍金的子女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親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我們深感悲痛”。聲明稱,霍金“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不平凡的人,他的研究和成就的影響將持續多年”。對
標籤: 廣義相對論 霍金輻射 霍金預言 黑洞效應 奇點理論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