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特刊聚焦五大生物學革命性科技

近年來,現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從早先觀察細胞結構的顯微鏡到允許改造編輯生物生命密碼的工具,全新的科技正在加速我們對生物系統的理解,並且正在向應用領域滲透。而這些生物技術在解决資源、環境、健康等問題上有著巨大的潜力。近期,《科學》雜誌出了科技轉化生物學特刊。

近年來,現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從早先觀察細胞結構的顯微鏡到允許改造編輯生物生命密碼的工具,全新的科技正在加速我們對生物系統的理解,並且正在向應用領域滲透。基因編輯、精准醫療、高通量測序等詞開始被福斯談起。而這些生物技術在解决資源、環境、健康等問題上有著巨大的潜力。

近期,《科學》雜誌出了科技轉化生物學特刊。特刊包含1篇社論、4篇綜述和1篇研究性論文,其中不乏盧冠達、莊小威、程亦凡、謝曉亮等華人科學家的身影。這些文章突出報導了强大的新技術,這些科技正在打破生物學研究中可能的壁壘。

CRISPR-Cas科技

CRISPR-Cas系統的多樣性、模組化和有效性正在推動一場生物技術革命。在第一篇綜述中,加文·諾特(Gavin Knott)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概述了CRISPR-Cas系統,討論了CRISPR-Cas系統與其他基因編輯科技的區別,以及該系統如何用於治療人類遺傳性疾病(如肌營養不良症)和設計農作物的遺傳特性。

體內DNA編寫科技

盧冠達(Timothy Lu)和法希姆·法爾紮法德(Fahim Farzadfard)在第二篇綜述中討論了另一種動態基因組工程技術——體內DNA編寫(in vivo DNA writing),享有細胞DNA“答錄機”的美稱。該科技能將基因組DNA轉化為在活細胞內記錄存儲生物和人工資訊的介質。作者概述了該科技一系列潜在的用途,包括了創建活體生物感測器,進而追跡整個發育過程中的細胞譜系,並討論了技術特點和現階段的局限。

超高分辯率顯微科技

在第三篇綜述中,莊小威團隊概述了超高分辯率顯微方法、先進的功能和在生物學上不斷拓展的應用。由於突破了繞射極限這一傳統光學顯微鏡長久以來的障礙,超高分辯率成像方法能够顯示生物系統中早先無法觀察到的分子細節,囙此可用於細胞結構和生命系統的納米級三維成像,幫助理解生命的分子基礎,如揭示神經元突觸的形式和功能。儘管該科技仍然存在局限性,但有朝一日,科技進一步的發展將能够全面瞭解訊號通路及其相關分子組成。

冷凍電子顯微鏡科技

在第四篇綜述中,程亦凡關注另一種類型的成像——冷凍電子顯微鏡科技(cryo-EM,冷凍電鏡),它開創了結構生物學的新紀元。該綜述概述了冷凍電鏡科技的發展歷程,並討論了它們的突破性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向。其中,單一微粒冷凍電子顯微術(single particle cryo-EM)幫助研究人員解析近原子分辯率的蛋白質三維結構。程亦凡認為,這一科技徹底改變了結構生物學中複雜問題的解决管道,為基於結構的其他研究打開了新的大門。

Dip-C——全新的基因組3D結構重建

最後,在本期的報告中,謝曉亮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基因組三維結構重建方法。除了序列之外,基因組的3D結構在基因表達調控中起著重要作用。雖然先前的研究已經報導了小鼠單倍體細胞的3D基因組結構,但重建二倍體哺乳動物細胞的3D基因組結構仍然是一個挑戰。研究人員新開發單細胞染色質構象捕獲科技(Dip-C)成功重建單個二倍體人類細胞的3D基因組結構。研究還表明3D基因組結構取決於來源的組織,對各種組織中細胞類型的系統調查有可能促使細胞分化、癌症、學習記憶以及衰老等領域的新發現。

至於這項科技優勢在哪裡以及有哪些應用?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譚隆志博士介紹:“Dip-C科技的優勢主要有兩點。首先它的分辯率高,超過了普通光學顯微鏡,可以研究基因的精細結構,比方說我們觀察了H19/IGF2這個經典的印迹位點。更重要的是,利用父母基因組之間僅0.1%的細微差异,我們得以區分這兩套染色體,首次獲得了雙倍體細胞的三維結構。以往的科技只能研究單倍體,囙此只能研究一種特殊的小鼠單倍體細胞系,對正常細胞、尤其是人類細胞無能為力。所以Dip-C特別適合研究各種人類組織,比如說我們全身和大腦裏的各種神經元、免疫細胞、上皮細胞等,為我們建高分辯率人類細胞圖譜提供了絕佳工具。另外很多疾病,尤其是癌症,會伴有明顯的染色質結構和錶觀基因組异常。醫學上癌症裏很重要的名額之一,就是細胞核的大小和形態,所以Dip-C也非常適合研究這些疾病。”

(作者系中山大學碩士研究生)

本文標題: 《科學》特刊聚焦五大生物學革命性科技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160770169654
相关資料
2.37億年前,“昆蟲總動員”已在湖泊上演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團隊6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成果揭開了這個謎底,2.37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期,“昆蟲總動員”正式開演,湖泊就是它們的“舞臺”。通過對火山灰中的鋯石分析,得出了2.37億年的精確年齡,從而認定三疊紀中、
標籤: 昆蟲 科學
系外行星大氣中的鐵,能告訴你這些秘密
瑞士伯恩大學的延斯·霍伊梅克斯和凱文·亨教授帶領的研究團組近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報告在KELT-9b的大氣中發現了中性鐵原子,以及一次電離的鐵和鈦離子。這是首次在系外行星的大氣中直接探測到重金屬的原子和離子,是系外行星領域的重要研究
標籤: 天文 科學
仰望蒼穹,大“眼睛”有大本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承擔的“4米量級高精度SiC非球面反射鏡集成製造系統”項目通過了驗收。作為天文望遠鏡最為重要的部件,有人將用於折射或反射光線的鏡片比作是望遠鏡的“眼睛”。望遠鏡的“眼睛”越大越好
標籤: 反射式望遠鏡 伽利略望遠鏡 天文 望遠鏡 光學 科技新聞
無脊椎動物和人類的選擇評估類似
要做出選擇,必須比較選項。通常,我們會對選項進行權衡,才會做出最佳選擇。然而,消費者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達到預期會讓事情看起來更糟,即使客觀上它其實同樣好。而這一點,對於無脊椎動物也是一樣。這意味著,在許多方面,螞蟻和人類在評估選擇和做出决
標籤: 動物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