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智囊團,神經科學研究的基礎設施

國家人腦組織資源庫負責人馬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國家人腦組織資源庫是神經科學的重要基礎設施。根據國家科技資源共亯服務平臺的建設運行發展方案,通過國家人腦組織資源庫的建設和運營,將培養起一支專業人才隊伍,推動我國人腦組織的資源共亯,加强國內外智囊團機构合作,為有效支撐我國產出高水准的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礎。

用好科技資源支撐創新發展

本報記者張蓋倫

這是一個醫用冷藏櫃,雙門,內有擱架。架子上疊著一個個透明的盒子,放得有些擁擠。

盒子外側寫著編號,再仔細看,泡在福馬林溶液裏的,就是你在電視上、在科普片裏看過很多次的——人類的大腦組織。

除了冷藏櫃,還有超低溫冰柜,常年溫度維持在-80℃。

這裡是國家發育和功能人腦組織資源庫(以下簡稱國家人腦組織資源庫)。它是由科技部、財政部共同支持,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指導下,以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為依託單位,建設的國家科技資源共亯服務平臺之一。

國家人腦組織資源庫負責人馬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國家人腦組織資源庫是神經科學的重要基礎設施。現時,該資源庫內有254例全腦組織,其中183例生前未發現腦疾病,34例有癡呆症病史,37例有其他腦疾病史。

智囊團需要“規範化”儲存

人腦,是現時自然界已知最複雜的結構。所有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都和它有關,但大多數神經疾病,現時均無有效預防和治療方法。

這也意味著,我們對大腦的瞭解還太少。要認識人腦,就必須以它為資料和對象進行直接研究。2012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依託基礎醫學研究所成立了人腦組織資源庫,開啟了規範的人智囊團建設工作。

所謂“規範化”,就是在腦取材、保存、基本病理檢測程式等方面採取統一標準化操作,不能稀裡糊塗“一存了之”。馬超介紹,最好能收集各年齡、性別、種族、地域、教育程度等人口學和臨床病史資訊明確的人群的腦組織,收集齊全具有各類型神經系統疾病的腦組織,以及盡可能完整地收集腦組織。

“收集腦組織要盡力縮短死亡後延誤時間,最好在24小時以內。大腦的取材和保存也要嚴格遵循規範。還有一點非常必要——對大腦做神經病理學的檢測或診斷。”馬超表示,對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在內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來說,診斷的“金標準”是神經病理學。也就是說,工作人員需要在取得腦組織後對其進行固定、切片、製片和染色,才能最終確認大腦的患病狀況。準確的病理診斷,可以有力支撐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以及對智囊團樣本的科學研究。

現時,國家人腦組織資源庫已經無償為國內包括17家科研單位及大專院校的26個相關課題組提供組織樣本4000多例次,涉及衰老、神經退行性疾病(以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為主)和腦血管疾病,至少產出了10篇研究論文。

支撐我國產出高水准研究成果

根據已開發國家的歷史發展經驗,結合我國人口學和流行病學資料統計趨勢,我國年齡相關性神經退行性疾病高發期已經逼近。不僅如此,高社會壓力也將促發某些情感性和精神疾病。“我國大力開展人腦及其疾病的研究勢在必行。”馬超說。

現時,美國國家阿爾茨海默病協調中心(NationalAlzheimer’sCoordinatingCenter)已收集了13000例人腦;英國有多家醫學高等學府都擁有人腦組織庫,並形成了全國人腦組織資源網,由10家智囊團組成的共亯平臺已收集10000例人腦;荷蘭人智囊團創立於1985年,已儲存多種神經精神疾病和對照人腦3000多例。

與國外相比,我國國家人腦組織資源庫建設起步較晚,基礎薄,面臨多方面的困難。國內多家組織也積極開展了智囊團建設,但是符合國際主流標準規範的數量只有幾百例。從國外借腦研究已無法滿足科研需求。同時,外國人大腦和中國人大腦的錶觀遺傳靶點很可能有所區別。囙此,也不適合許多研究內容和方向。可以說,智囊團是人腦研究上的核心競爭力,是支撐人腦研究的基礎條件平臺。“如果缺失,也就很難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了。”馬超表示。

此前,受傳統觀念影響,普通中國群眾一般不願意捐獻遺體和器官。但近年來,捐獻登記的人數在逐年上升。從1999年到2018年底,僅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遺體志願捐獻站登記捐獻的人數已有13500多名,實際捐獻1646名。全國其他醫學院校的遺體志願捐獻數量近年來也在逐漸增長。

“我國人口眾多,即使只有很少病例實現捐獻,我國國家人腦組織資源庫資源量也能在較短時間內形成相當規模,從而迅速改變我國人腦疾病研究嚴重缺乏樣本的被動局面。”馬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最理想的狀況是,每個地區都能建設一個規範化智囊團,讓有意願的捐獻人可以順利進行捐獻。

智囊團服務於腦科學、腦疾病研究和教育,其儲存的人腦組織資源,就不能單純地僅為本組織所用,建設國家級資源庫的初衷也正是在此——實現資源共亯。根據國家科技資源共亯服務平臺的建設運行發展方案,通過國家人腦組織資源庫的建設和運營,將培養起一支專業人才隊伍,推動我國人腦組織的資源共亯,加强國內外智囊團機构合作,為有效支撐我國產出高水准的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礎。

本文標題: 國家智囊團,神經科學研究的基礎設施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159239941051
相关資料
中國科學家獲得亞洲科學大獎
科技日報訊科技日報記者從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獲悉,12月6日,日本仁科紀念基金會在東京會館召開仁科芳雄獎項的頒獎典禮和晚宴,基金會理事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林誠宣佈,將2019年度“仁科芳雄亞洲獎”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以
標籤: 科學
銀和磷酸鈣納米粒子可阻礙細菌滋生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科研人員發現,用白銀和磷酸鈣納米粒子包覆的外科移植物可阻礙細菌滋生,並能用於製造個性化移植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應用錶面科學》雜誌上。如果利用個性化移植物,則有助於降低機體在手術過程中感染的可能性,縮短手術時間。現時
標籤: 納米粒子 納米 科普
NASA擬明年送兩個人體模型繞月
科技日報北京12月8日電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計畫明年將兩個人體模型送上繞月軌道,以調查太空輻射對太空人的影響,為未來的阿耳忒彌斯登月計畫做準備。此次任務將飛越月球,然後返回地球,研究結果將為NASA在2024年
標籤: 美國航天局 輻射劑量 航空航太 太空 航太
小行星貝努為何會噴射顆粒
科技日報訊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OSIRIS-REx探測器抵達小行星貝努後不久,OSIRIS-REx任務團隊發現,貝努持續向外噴射顆粒。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小行星上發現顆粒噴射活動。該團隊在近日的《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流星撞擊、熱應力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科普 熱應力 水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