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採樣大戲奏序曲,到外星去“挖土”,真人和機器誰更强

11月17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國人期盼已久的月球採樣大戲已經奏響序曲,即將揭開大幕。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畫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是我國航太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國際上開展過哪些外星“挖土”的嘗試?

視覺中國供圖

11月17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國人期盼已久的月球採樣大戲已經奏響序曲,即將揭開大幕。

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畫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是我國航太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國際上開展過哪些外星“挖土”的嘗試?有人採集和無人採集哪種管道更好?航太專家向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介紹。

裝備越好太空人採集樣品越豐厚

半個世紀前,美國通過阿波羅計畫,率先從月球帶回了共計381.7千克的月岩樣品。

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寧靜之海。完成人類首次登月壯舉的太空人阿姆斯壯和奧爾德林,用裝在一根杆子頂端的採樣袋採集土壤,並將裝滿的採樣袋揣在“褲兜”裏,又用鏟子和帶有機械爪的探杆拾取岩石。奧爾德林還抄起鑽杆和錘子,取到了2根岩芯。二人在月球表面待了2小時32分鐘,累計行動了約1公里,直到地面警告他們代謝率過高,才依依不捨地回到飛船上。這次,他們一共得到了21.55千克月球樣品。

阿波羅12號和14號,也降落在月球赤道上,太空人採集樣品的勁頭越來越足,采回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到阿波羅15號任務時,太空人的裝備“鳥槍換炮”,攜帶了一輛由波音公司研製的月球車,太空人艾爾文也成為首位在月球上開車的人。交通工具的出現,讓登月太空人的活動範圍大大新增,阿波羅16號太空人約翰·楊還飆出了時速11公里的月球紀錄,同時他們採集的樣品相比前幾次任務也成倍增長。

在阿波羅17號飛船上,出現了一名特殊的太空人,他就是整個阿波羅計畫中唯一一名地質學家施密特。他的加入,將月球“挖土”事業推上了巔峰。如癡如狂的施密特帶著指令長塞爾南奮力挖掘,3次月面活動總計工作了22小時,帶回了總重111千克的741個樣本,其中包括一根深鑽3米取得的岩芯。

無人探測採樣活動五花八門

作為登月競賽中美國的對手,蘇聯由於載人登月計畫受挫,轉而開始了無人月球採樣的探索,並成為該科技途徑的先行者。利用月球16號、20號、24號探測器蘇聯共在月球採集到了300多克樣品。

隨著航太科技發展,人類探索的目標不再局限於月球,開展了五花八門的無人外星“挖土”活動。

1999年2月,美國發射了星塵號彗星探測器,主要任務是飛往懷爾德2號彗星,在穿過彗尾過程中採集塵埃及氣體樣本,並送回地球。

2004年1月2日,星塵號與懷爾德2號交會,遭到數百萬彗星微粒的撞擊。其間,星塵號伸出一個類似網球拍的“氣凝膠塵埃收集器”,收集彗星的塵埃微粒。全國空間探測科技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這個全球獨一無二的“氣凝膠塵埃收集器”,由美籍華人科學家鄒哲設計。當粒子撞上氣凝膠時,會立即把自己“埋”在裡面。採集工作完成後,收集器折疊收入羽毛球狀返回艙,將樣品貯存於容器中,返回地面後,科學家再從中尋找彗星塵埃。

2001年8月,美國起源號探測器升空,飛行4個月後抵達日地拉格朗日1點,並在該位置工作850天,採集了10到20微克太陽風粒子。

起源號上的收集設備非常純淨。龐之浩介紹,起源號看上去像一塊打開的腕表,採樣返回艙安裝在平臺頂部。採樣罐內裝有太陽風粒子採集器陣列和離子集中器,利用中心旋轉機械裝置展開採集器陣列。不過,2004年9月該探測器在返回下降過程中,由於加速度計安裝錯誤,導致主降落傘沒能按程式打開,返回艙以每小時32公里的速度撞到地面而遭到損壞,最終研究人員只收回了部分太陽風粒子。

這並非人類第一次嘗試獲取太陽樣本,實際上從阿波羅11號飛船開始,阿波羅計畫也開展了太陽風成分實驗。龐之浩說,阿波羅任務是利用飛船表面的一塊錫箔,在地月空間收集太陽樣本。不過,科學家很難分辨采到的物質究竟是來自太陽還是錫箔本身。

2003年,日本率先開展了小行星採樣嘗試。是年5月,世界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隼鳥1號發射,於2005年9月飛抵糸川小行星20公里高度軌道。隼鳥1號通過在小行星著陸、吸入飛濺粉塵的管道採集樣品,不過任務期間它出現故障,直到2010年6月才返回地球。雖然任務完成得一波三折,但它仍使日本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小行星採樣返回的國家,現時已確認探測器在糸川小行星表面獲取了1500粒樣品。

2014年12月,日本發射了更先進的隼鳥2號,對龍宮小行星進行了探測。該探測器的採樣管道是先向小行星發射金屬彈,然後在撞擊坑處著陸,吸收飛濺碎片後迅速飛離。隼鳥2號先後實施了3次採樣,共采到20克以上樣品。其預計在2020年底將樣品送回地球。

最近的一次小行星採樣活動,發生在今年10月20日——美國冥王號探測器使用採樣機械臂末端的採樣器,從貝努小行星表面採集了60克以上的風化層樣品。該探測器計畫在2023年9月將採樣返回艙送回地球。

此外,美國還於今年7月30日發射了毅力號火星探測器,計畫讓其探索火星傑澤羅隕坑並採集樣品。這些樣品將被毅力號保存,在2031年美歐聯合實施的太空任務中帶回地球。

有人採集和無人採集各有千秋

回顧人類的外星“挖土”史可以看出,除了阿波羅計畫採用有人採集管道,其餘的均為無人採集。兩種方式孰優孰劣?人與機器相比,“挖土”哪家强?

龐之浩表示,從採樣數量上看,有人採集無疑占優。阿波羅計畫共帶回約380千克樣品,相比同時期蘇聯實施的無人採集任務,樣品重量超出上千倍。這些樣品至今都沒有研究完,大部分還封存在實驗室裏。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認為,有人採集更大的優點,是可以在任務中隨機應變,處置不同的情况。

航天器的裝載容量有限,所採集樣品有多大意義,取決於其代表性和特殊性。楊宇光說,例如阿波羅17號任務中,施密特撿到了一塊橙色月球岩石,極為特別。這樣的稀有樣品,只有靠太空人仔細尋找才能得到,通過無人採樣管道幾乎不可能獲取。

然而,太空人的參與,使得航太任務的難度和成本大大新增。

楊宇光說,一艘阿波羅飛船重約45噸,而蘇聯的“月球”系列無人採樣探測器重量不足6噸,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重8噸多。同時,載人飛行任務對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生命保障系統等要求很高,這都直接影響著工程規模及成本。

龐之浩進一步解釋說,一艘阿波羅登月飛船比等重黃金貴十多倍,而發射阿波羅飛船所用的土星五號火箭,造價高達5億美元。阿波羅計畫歷時11年,耗資255億美元,為實施該計畫,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每年預算占到美國政府總預算的4.5%左右,平均每個美國家庭要負擔400多美元。

而無人採集不僅工程規模較小、成本較低,而且無需考慮生保、補給等問題,任務週期可達數年之久,探測距離也達到數億公里。楊宇光認為,至少在未來十幾年裏,無人採集管道都將是外星“挖土”的主流。

不過,有人採集也不是全無用武之地。楊宇光說,對於一些情况複雜、目的性較强的特殊任務,例如發現一顆很有意思的小行星,要去採集一些特別的樣本,就要依靠人來完成了。這種情況下,付出多一些成本和時間,也是值得的。

到更遠的未來,如果人類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產生了更多科學與工程上的需求,那麼也需要太空人長期駐紮,開展更大範圍的考察活動。

本文標題: 嫦娥五號採樣大戲奏序曲,到外星去“挖土”,真人和機器誰更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156015858264
相关資料
每次網絡蒐索背後,都離不開她的貢獻
克倫·施拜克·瓊斯1935年8月26日生於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市,一個紡織業較發達的都市。由於父母都顧不上照看她,便將她託付給鄉間的一戶人家。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中,鐘斯從小便鍛煉出了一定的獨立性。她在計算語言學和資訊檢索兩個領域都作出了傑出貢獻。
標籤: 劍橋 英國科學院
害死居里夫人的元兇,至今仍“活”在其筆記本上
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比特科學家幾乎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化學元素選取工作,她就是居里夫人。11月8日,諾貝爾獎官方推特公佈了居里夫人使用過的筆記本。諾貝爾獎方面稱,居里夫人於1934年7月4日死於再生障礙性貧血,這是她多年來在工作中受到輻射的
標籤: 居里夫人 半衰期 筆記本
上天的事兒,為什麼要用船?
有人可能要問了:上天的事兒,為什麼要用船呢?測量船是航太測控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多次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6號船,於今年年初在東海某海域圓滿完成慣導精度鑒定和海上綜合校飛任務。
標籤: 航空航太 衛星 航太
新興技術或新增網路安全系統性風險
自網路安全首次出現在《全球風險報告》中以來,不到十年時間,它已成為全球經濟中最重要的系統性問題之一。網路安全事件不斷增多,但這只是一個新的、日益嚴重的問題的冰山一角。新興技術環境將“壓倒”現時部署的許多風險減緩措施。對於全世界而言,它們帶來
標籤: 網路安全 科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