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太陽能電站,讓人類盡享來自太空的清潔能源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電動汽車或將告別因電量耗盡在高速上“趴窩”的悲劇。全國空間探測科技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如果我國建成空間太陽能電站,電動汽車或能隨時隨地充電,不再有“斷糧”之憂。2019年,我國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在重慶啟動建設,名為“逐日工程”的空間太陽能電站系統項目也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啟動。

黑科技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電動汽車或將告別因電量耗盡在高速上“趴窩”的悲劇。全國空間探測科技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如果我國建成空間太陽能電站,電動汽車或能隨時隨地充電,不再有“斷糧”之憂。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曾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我國已在開展太陽能電站具體研究工作,其在科技原理上已沒有太大問題。

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已普及,但太陽能在地面的利用率並不高,其會受大氣、天氣、時段等影響,同時能量密度變化巨大,很不穩定。

而宇宙中的太陽能卻非常充裕。龐之浩說,如果在大約3.6萬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建設太陽能電站,太陽光線不會被大氣削弱,也不受季節、晝夜變化影響,99%的時間內可穩定接收太陽輻射,且其强度是地面的6倍以上。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研究員王立表示,與化石能源相比,空間太陽能是一種高效、持久、清潔的能源。在宇宙運行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可以大規模收集、轉化太陽能,並以無線管道將電能穩定傳輸到地面電網,發電量與地面核能電廠相當。

龐之浩說,空間太陽能電站發展的覈心應用目標,是為地面提供大規模商業化的電力供給。由於覆蓋面積廣、電力傳輸靈活,該科技能對偏遠地區、受灾地區以及重要設施等進行定向或移動供電,為改善電力能源結構及供電管道提供創新方案,社會效益極高。

空間太陽能電站還能為“可視”範圍內的航天器供電,使航天器擺脫巨大的太陽能電池翼,並大大新增功率水准、控制精度,還能作為深空探測能源系統的候選方案。未來還可以利用它進行空間燃料生產以及空間加工製造,實現空間工業發展。

記者從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瞭解到,我國自2008年起將空間太陽能電站研發工作納入國家先期研究規劃。近年來,提出了平臺非聚光型、二次對稱聚光型、多旋轉關節以及球型能量收集陣列等空間太陽能電站方案,同時在無線能量傳輸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步。當前,我國在空間太陽能電站研究方面初步實現從“跟跑”到“並跑”,成為國際上推動空間太陽能電站發展的重要力量。

不過,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建設面臨重大科技挑戰,其在重量、尺度方面遠超現有航太設施,被稱為新時期航太和能源領域的“曼哈頓工程”。從建設到運營,都需要巨額投資、廣闊市場及環境、政策等因素配合。

現時,國內已有幾十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在進行空間超高壓發電輸電、高效無線能量傳輸、超大型空間結構在軌裝配等關鍵技術的研究。2019年,我國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在重慶啟動建設,名為“逐日工程”的空間太陽能電站系統項目也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啟動。

本文標題: 空間太陽能電站,讓人類盡享來自太空的清潔能源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155759733193
相关資料
超高能宇宙線從哪來?這個世紀之謎現破解曙光
“囙此,1912年發現宇宙射線以來,超高能宇宙線的起源問題至今未解,是一個世紀之謎。”這個超新星遺跡囙此成為銀河系中一個“拍電子伏特宇宙線加速器”候選體,為解開超高能宇宙線起源的世紀之謎打開了一個寶貴的視窗。
標籤: γ射線 宇宙起源 電子伏特 天文 科學 超新星
橫亙夜空的銀河其實是一座可靠的“時鐘”
橫亙夜空的銀河,不僅給世界各族人民帶來了許多生動的遐想,還是一座可靠的“時鐘”,昭告著不同的時令。6月往後的傍晚,銀河較亮的那一段開始從東方露出地平,並且高度日漸新增。一年中最適於夜觀銀河的時段終於姍姍來遲。所以夏季銀河最為耀眼,成為備受人
標籤: 銀河 天文
北方現近十年最强沙塵暴,防護林開的口子?
15日一早,北京天空一片渾黃,空氣中彌漫著沙土的味道。中央氣象臺3月15日06時發佈沙塵暴黃色預警。“這是近10年我國遭遇强度最强、範圍最廣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現時已達到强沙塵暴級別。”張碧輝表示,防護林主要是近地面地表植被的一些改變,對大
標籤: 沙塵暴 天氣 空氣污染
構建零碳網絡未來上網只用電不排碳?
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ICT基礎設施帶來的便利,依靠發達的網絡、迅捷的網速,人們可以享受線上辦公、線上學習、線上醫療等便利。這背後,要靠越來越多的海量計算和越來越大的資料存儲來支撐,同時伴隨著能源消耗的增長。其中,華為首
標籤: 資料中心 碳排放 可再生能源 極簡設計 能源 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