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沒有兩種“湯”是一樣的

在這張藝術構想圖中,行星是由圍繞一顆年輕恒星的原行星盤中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的。這種氣體由許多不同的分子組成,包括氰化氫和更複雜的腈。盤中特定位置的分子湯塑造了在那裡形成的行星的未來。9月15日在預印本平臺arXiv中發表的20篇系列論文表明,天文學家已經非常詳細地繪製了行星“托兒所”內的化學物質。

◎本報記者張夢然

在這張藝術構想圖中,行星是由圍繞一顆年輕恒星的原行星盤中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的。這種氣體由許多不同的分子組成,包括氰化氫和更複雜的腈。盤中特定位置的分子湯塑造了在那裡形成的行星的未來。圖片來源:M.WEISS/哈佛和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

今日視點

9月15日在預印本平臺arXiv中發表的20篇系列論文表明,天文學家已經非常詳細地繪製了行星“托兒所”內的化學物質。

新公佈的圖集揭示了五個原行星盤(行星在年輕恒星周圍形成塵埃和氣體的區域)內數十種分子的位置。

生命存在或更廣泛

領導圖集製作項目的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天文學家凱琳·奧伯格表示,這些行星形成盤中充滿了有機分子,其中一些與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有關。“這真的很令人興奮。每個盤中的化學物質將最終影響形成的行星類型,並决定行星是否可以承載生命。”

研究結果表明,導致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化學條件可能會更廣泛地存在於整個銀河系中。在環繞新形成的恒星的原行星盤中發現了大的有機分子,而一個類似的盤曾經圍繞著年輕的太陽,形成了現在構成我們太陽系的行星。

這些分子的存在意義重大,因為它們是更簡單的碳基分子(如太空中大量發現的一氧化碳)與創造和維持生命所需的更複雜分子之間的“墊腳石”。

行星在不同的“湯”中形成

新的圓盤圖顯示,原行星盤中的化學物質在每個盤中的分佈並不均勻。相反,每個盤都充滿不同的行星形成“湯”(分子混合物或行星成分)。結果表明,行星的形成發生在不同的化學環境中,並且在它們形成時,每個行星可能會根據其在盤中的位置而暴露於截然不同的分子中。

系列論文之一的主要作者奧伯格說:“我們的圖集揭示了行星在盤中形成的位置非常重要。盤中的許多化學物質都是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在特定盤內的分佈變化很大。兩顆行星可以圍繞同一顆恒星形成,它們的有機物含量非常不同,囙此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另一篇論文則繪製了18種分子(包括氰化氫和其他與生命起源有關的腈)在五個盤中的具體位置。這些影像是研究人員在2018年和2019年使用智利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望遠鏡(ALMA)拍攝的。收集的數據高達100TB位元組,研究人員花了兩年時間來分析,並將其分解成每個分子的單獨圖示。

每個盤的最終圖示表明,即使在單個盤中發生的化學反應也比人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研究人員解釋說:“每個單獨盤看起來都與下一個大不相同,都有自己獨特的化學子結構集。在這些盤中形成的行星將經歷非常不同的化學環境。”

重要的是,這些有機分子所在的盤區域也是小行星和彗星形成的地方。在這些盤中也可能發生類似於在地球上啟動生命的過程——小行星和彗星的轟擊將大有機分子轉移到新形成的行星上。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工作的主要結果表明,在我們的星球上孕育生命所需的相同成分也存在於其他恒星周圍。在行星上啟動生命所需的分子可能很容易在所有行星形成環境中發現。”

尋找未來的行星新生兒

新研究專案不僅僅為天文學家提供研究圓盤化學環境的機會。奧伯格說:“我們的團隊使用這些圖集來展示一些正在形成的行星位於盤內的位置,這使科學家能够將觀察到的化學湯與特定行星的未來成分聯系起來。”

研究人員正使用收集的數據和圖集來尋找新生行星。天文學家確信行星是在原行星盤中形成的,但有一個問題:他們無法直接看到它們。密集的氣體和塵埃將持續約300萬年,掩蔽了年輕的、正在發育的行星。

研究人員表示:“這就像在看一條水下的魚。我們知道它們在那裡,但我們無法看見深處的魚。我們必須在水面上尋找細微的迹象,比如漣漪和波浪。”

在原行星盤中,氣體和塵埃自然地圍繞中心恒星旋轉。天文學家可以量測的移動物質的速度應該在整個盤上保持一致。但如果一顆行星潜伏在表面之下,研究人員認為它會輕微擾亂圍繞它移動的氣體,形成速度的微小偏差,導致螺旋狀氣體以意想不到的管道移動。

使用這種策略,研究人員分析了五個原行星盤中的兩個——圍繞年輕恒星HD163296和MWC480的氣體速度。盤中某些部分的速度出現小波動,揭示了每個盤中都嵌有一顆年輕的類似木星的行星。

研究人員說,隨著行星的生長,它們最終會“在盤結構中形成開放的缺口”,以便人們可以看到它們,但這個過程將需要數千年的時間。研究人員希望比即將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領先一步確認這些發現,並在未來通過研究更多的原行星盤來證實這一結果。

本文標題: 宇宙中,沒有兩種“湯”是一樣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155108708988
相关資料
消滅胃中“幽靈”,這些網傳招數都不可靠
據媒體報導,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平均感染率為59%。很多人都知道幽門螺桿菌可能引發胃潰瘍、胃癌,但我們真的瞭解它嗎?感染幽門螺桿菌後,部分患者沒有典型症狀,有的患者會有胃痛、口臭等症狀,還可能出現慢性胃炎。在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中,2
標籤: 幽門螺桿菌 胃癌
你不知道的航太新知識——立方體衛星科技
近年來,隨著人類對航太事業的研究不斷深入,為彌補傳統衛星製造成本高昂、研發週期長等缺陷,具備多載荷適配性的低成本航天器平臺——立方體衛星應運而生,並得到了廣闊的應用。1999年,立方體衛星的概念被提出,目的是提供一款研製時間更短、成本更加低
標籤: 立方體 航太 通信衛星 衛星 航太科技 航空航太
三維結構詳析新冠病毒感染新細節,有助開發新療法和新疫苗
科技日報北京9月15日電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4日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對新冠病毒的三維結構進行了迄今最全面的分析,他們彙編了27種新冠病毒蛋白的2000多個結構,揭示了這一病毒如何感染人類細胞並複製的新細節,有助研究人員開發更好的新冠疫苗和療法
標籤: 科學 科普
國際團隊聯合研究認為,本世紀30年代中期,載人登陸火星時機最佳
科技日報莫斯科9月14日電俄羅斯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所與德國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波茨坦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本世紀30年代中期是載人登陸火星的最佳時期。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空間天氣》雜誌上。太陽活動的下一個
標籤: 登陸火星 科學 天文 飛船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