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睡覺?科學家給出進一步答案

人類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包括蒼蠅、蠕蟲甚至水母等無脊椎動物也會睡覺。然而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要睡覺?事實上,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答案。

實習記者張佳欣

人類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包括蒼蠅、蠕蟲甚至水母等無脊椎動物也會睡覺。在整個進化過程中,睡眠對所有具有神經系統的有機體來說都是普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要睡覺?事實上,科學家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答案。據11月18日發表在《分子細胞》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大腦中的PARP1蛋白猶如“天線”,可向大腦發出睡眠和修復DNA損傷的時間訊號,這一發現朝著解開這個謎團更邁近了一步。

當我們醒著的時候,體內的穩態睡眠壓力會新增,保持清醒的時間越長,這種壓力就越大。在醒著的幾個小時裏,紫外線、神經元活動、輻射、氧化應激等因素會造成神經元中的DNA持續損傷。然而,大腦中過度的DNA損傷會帶來危險,睡眠則可以“召喚”DNA修復系統。

斑馬魚睡眠時的神經活動特徵與人類相似,是研究睡眠的對象。通過斑馬魚實驗,研究人員確定,DNA損傷的累積是引起睡眠狀態的驅動因素。當DNA損傷的積累達到最大閾值,穩態睡眠壓力便新增到了觸發睡覺的衝動,於是魚進入了睡眠狀態。隨後的睡眠促進了DNA修復,從而减少了DNA損傷。

研究還發現,至少需要睡6小時才能减少穩態睡眠壓力並修復DNA損傷。

那麼,大腦中是什麼機制告訴我們:該睡覺了?研究發現,PARP1蛋白是DNA損傷修復系統的一部分,是最先做出快速反應的蛋白之一。它可標記細胞中DNA損傷位置,並“招募”所有相關系統來清除DNA損傷。

通過遺傳和藥理學操作,PARP1的過表達和敲低(表達下調)實驗表明,新增PARP1不僅可促進睡眠,還可新增睡眠依賴性修復。相反,抑制PARP1會阻斷DNA損傷修復的訊號。結果就是,這些魚沒有完全意識到它們累了,因而不會進入睡眠模式,造成DNA損傷沒有得到及時修復。同樣的實驗結果也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驗證。

這一新發現描述了如何在單細胞水准上解釋睡眠的“事件鏈”。這種機制可解釋睡眠障礙、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症)之間的聯系。研究人員相信,未來的相關研究將能拓展到更多其它的動物,包括從低級無脊椎動物到人類。

資料標籤: 睡眠 dna dna修復
本文標題: 人為什麼要睡覺?科學家給出進一步答案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154939305982
相关資料
化繁為簡,AI影像在疾病診療中大顯身手
“人工智慧已經廣泛應用於醫學領域,其中有30%左右的人工智慧軟件與影像學相關。人工智慧影像在血管病灶和腫瘤的檢出、定型定量診斷等方面作用突出,有利於防治心臟、頭頸、肝臟等方面的重大疾病。”王志群表示,隨著AI影像應用場景增多,逐漸暴露出一些
標籤: 人工智慧
自然界中的礦物是如何形成的
礦物是自然界中的化學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化學成分和內部結晶結構的均勻固體,是構成岩石的基礎。其化學成分一定並可用化學式表達,例如石鹽的化學成分為氯化鈉,化學式為NaCl。地殼中的礦物是通過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自然界已知
標籤: 晶體生長 晶體
腸道菌群當上營養代謝“指揮員”
近年來,有關腸道菌群的研究熱度一度飆升。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林旭、陳雁等人合作,首次通過臨床營養干預研究,發現花生替代精製穀物能提高代謝綜合征逆轉率,進而發現腸道菌群在指導精准營養干預改善代謝綜合征中起著重要作用。
標籤: 代謝綜合征 腸道菌群
玉米,越黑越受寵
從前玉米的顏色只有黃色,現在不僅出現了白色、白黃相間的玉米,還有紫色、藍色、黑色等顏色的玉米。這幾種顏色的玉米,被統稱為黑玉米,且以黑色的為上品。時間推移到18世紀,英國有一比特叫頓·梅塞的生物學家移民到美洲,他對玉米中出現的極其罕見的黑色
標籤: 玉米 黑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