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溶膠傳播“飄忽不定”,戶外公共場所也要戴口罩

4月12日,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發佈緊急提醒,該區一居民未佩戴口罩到戶外某處挖野菜,被同時間在該處停留的1名未佩戴口罩的無症狀感染者傳染上新冠肺炎,經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研判,系氣溶膠傳播導致感染。與其他傳播途徑相比,氣溶膠傳播似乎更加“飄忽不定”,這和氣溶膠的特性有很大關係。陳純琪表示,這也是氣溶膠傳播比較隱匿的原因之一。

◎本報記者陳曦

4月12日,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發佈緊急提醒,該區一居民未佩戴口罩到戶外某處挖野菜,被同時間在該處停留的1名未佩戴口罩的無症狀感染者傳染上新冠肺炎,經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研判,系氣溶膠傳播導致感染。

此前,寧波市疾控中心4月10日晚發佈消息,通報當地某確診病例乘坐自駕車(開車窗、未戴口罩)進入某地下停車場,同時間段內另有2比特續發新冠肺炎病例在該停車場內停留且未戴口罩,存在氣溶膠傳播導致感染的可能性。

早在2020年2月8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佈會上,衛生防疫專家就已表示,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與其他傳播途徑相比,氣溶膠傳播似乎更加“飄忽不定”,這和氣溶膠的特性有很大關係。

氣溶膠可以漂浮至更遠處,造成遠距離傳播

“氣溶膠是指固態或液態微粒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直徑在0.001—100微米之間的微小顆粒物組成的系統。”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純琪教授解釋,就像抽烟產生的煙霧,懸浮在空中久久不散,有時候即使看不到了也能聞到烟味。

直徑約為0.1微米的新冠病毒,可以附著在塵埃、飛沫上,或者是失去水分的飛沫核上,以氣溶膠的形式進行空氣傳播,也就是氣溶膠傳播。

“質量大的飛沫、塵埃很快就會落到地面,質量小的飛沫核在空氣中幾乎不下沉。而且飛沫核中的新冠病毒有蛋白質膜殼的保護,可以長時間保持活性。囙此氣溶膠可以漂浮至更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陳純琪表示,這也是氣溶膠傳播比較隱匿的原因之一。

很多行為都可以產生氣溶膠,比如呼吸、咳嗽、說話、吐痰、嘔吐、大小便(水沖洗)等。醫學檢驗實驗室等人員在接觸患者的血液、尿液、糞便等樣本時也可產生氣溶膠。產生途徑多,也讓氣溶膠傳播新增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隱匿性。

防範難度增大,但也並非防不勝防

不過陳純琪表示,雖然氣溶膠傳播讓人們防範難度增大,但也並非防不勝防。

“正常的呼吸雖然可以產生氣溶膠,但比咳嗽和噴嚏產生的量小得多。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的新冠病毒Ct值是比較高的,所產生的氣溶膠裏的病毒載量也會比較低,囙此傳播力也較差。”陳純琪介紹,通常來講,只有達到極高數量級的閾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進入人體。在密閉空間或空氣流通條件不好的地方,氣溶膠傳播病毒的風險較高。

陳純琪分析,寧波病例就發生在停車場內,這裡是相對比較密閉的空間,通風環境不好。氣溶膠比較怕空氣流通,風一吹就能很快散開。囙此在室內勤通風,是有效預防氣溶膠傳播的管道之一。

當然這也不能說,在戶外就一定能“高枕無憂”,山東病例就發生在戶外。對此陳純琪表示,如果戶外沒有風,那麼氣溶膠中的病毒載量也能達到一定的濃度。同時也不排除有一些人對於病毒更易感,或者像奧密克戎變異株,由於其表面刺突蛋白附著人體細胞能力更强,微量病毒可能就會造成新冠病毒的感染。

“這兩個病例再次提醒我們,在公共場所,無論室內還是戶外,一定要規範地戴好口罩,特別是在電梯、計程車、辦公室等密閉狹小的空間內。”陳純琪提醒,“口罩可以對顆粒直徑較大的氣溶膠進行物理隔絕,如果是具備熔噴層的口罩則可以通過靜電作用吸附小分子氣溶膠。”

此外,通過氣溶膠形式懸停在衣物、皮膚的病毒,只有極微小的比例能通過手部觸摸進入眼口鼻。這樣的病毒量,引發疾病的可能性不高。陳純琪建議,日常儘量不要去人員密集的地方,與人保持2米的安全距離,勤洗手、勤消毒;對於預防下水道途徑的氣溶膠傳播,儘量在使用馬桶的時候,閉蓋沖水。

資料標籤: 氣溶膠 口罩
本文標題: 氣溶膠傳播“飄忽不定”,戶外公共場所也要戴口罩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154593497058
相关資料
有了這項生物檢測科技,想“掛羊頭賣狗肉”?不存在的!
DNA宏條碼科技結合了DNA條碼科技和高通量測序科技,具有高通量、高精度、速度快等特點,為同時檢測食物基質中的多個物種提供了理想的方法,包括產品中非預期的物種,因而該科技在肉類及其製品的摻假檢測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已成為肉類成分鑒定的新方法
標籤: 條碼 dna條碼
暗物質或是來自其他維度的“宇宙難民”
科技日報北京4月12日電暗物質是一種難以捉摸的物質,占宇宙質量的大部分,它可能由被稱為引力子的質量粒子組成,這種粒子在大爆炸後的第一個瞬間首次出現。最近一項新的理論表明,這些假想的粒子可能是來自其他維度的“宇宙難民”。這意味著强大的粒子加速
標籤: 引力子 暗物質 暗物質存在形式 科學 天文 粒子物理學
3.9億年前,肺魚是這樣吃飯的
《系統古生物學雜志》近日報導了一個3.9億年前中泥盆世的肺魚化石新屬種——會澤滇雙翼魚。“它產自雲南曲靖會澤縣,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第9種泥盆紀肺魚。據此,我們揭秘了肺魚‘吃飯’的新管道。”約3.6億年前,四足動物演化出肺並征服陸地,而肺魚
標籤: 非洲肺魚 科技新聞
壓力山大下,化學元素也會“行為失常”
1869年元素週期表的發現是近現代化學理論誕生的標誌,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化學教科書後都附有元素週期表。近年來,研究人員發現,壓力會導致元素性質和電子行為發生顯著改變,進而會誘發豐富的物理化學現象。這是瞭解非常規資料合成和行星內部物質迴圈等科學
標籤: 化學元素 化學 元素週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