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屢“搞事情”的沙門氏菌到底啥來頭

當溫度達75攝氏度後,沙門氏菌可在10分鐘內滅活,囙此預防沙門氏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食物徹底煮熟後再食用。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佈公報稱,近期已有11個國家報告了疑似與比利時生產的巧克力相關的沙門氏菌感染病例,被沙門氏菌污染的巧克力已銷往至少113個國家和地區。現時相關巧克力的全球召回已經啟動,不過有關沙門氏菌的話題熱度仍舊不减。

◎本報記者陳曦

當溫度達75攝氏度後,沙門氏菌可在10分鐘內滅活,囙此預防沙門氏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食物徹底煮熟後再食用。此外,在處理食品時,最好生熟案板分開,避免交叉感染。

牛金剛天津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處食品安全二科二級主任科員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佈公報稱,近期已有11個國家報告了疑似與比利時生產的巧克力相關的沙門氏菌感染病例,被沙門氏菌污染的巧克力已銷往至少113個國家和地區。

世界衛生組織介紹,英國3月27日向該組織報告一組沙門氏菌感染病例,調查顯示,感染源可追溯到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義大利費列羅集團在比利時阿爾隆的工廠生產的Kinder巧克力系列產品。

現時相關巧克力的全球召回已經啟動,不過有關沙門氏菌的話題熱度仍舊不减。

極易引發食物中毒

“沙門氏菌屬腸杆菌科,確切說是革蘭氏陰性腸道杆菌的一種。”天津海關進出口食品安全處食品安全二科二級主任科員牛金剛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1885年美國病理學家沙門等人分離出這種細菌,並將其命名為沙門氏菌。

可別小瞧了沙門氏菌,它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極易引起食物中毒,主要通過污染食物危害人類健康。

“同時,沙門氏菌是腸道菌科中最複雜的菌屬,它的‘家族’十分龐大。現時已發現2500多種不同類型的沙門氏菌,其中約1400餘種能够感染人類。”牛金剛表示,引發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沙門氏菌主要是食源性非傷寒沙門氏菌。這次引發“巧克力污染”事件的鼠傷寒沙門氏菌,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

天津市泰達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王一旻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人感染沙門氏菌後可能出現發熱、腹瀉、嘔吐、腹痛等症狀,通常會持續2至7天。大部分感染者無需特殊治療,即可自愈。

“對於身體強壯的人,感染沙門氏菌的後果,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拉肚子。但若嬰幼兒、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感染此菌,則可能出現嚴重且危及生命的症狀,例如血液感染、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王一旻提醒道,當患者出現發熱、長時間拉稀或嘔吐、虛脫、精神萎靡、少尿或無尿以及大便中帶膿血等任一症狀,需立即就醫。

生命力强且“壽命”長

這已不是沙門氏菌第一次“搞事情”了,此前就有由其引發的食物中毒報導。“沙門氏菌之所以難防,主要是因為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沙門氏菌的身影。”牛金剛說,它廣泛分佈於自然界之中,任何食物都有可能被它污染,而且受到沙門氏菌污染的食物在外形與味覺上與正常食物沒什麼兩樣。

沙門氏菌常寄居在人和動物體內,特別是家禽、家畜的腸道中。其主要傳播途徑為糞口傳播,即腸道中的沙門氏菌從糞便中排出,然後通過直接或間接污染水源和食物,又被人或其他動物再次攝入,病原體又經糞便再次被排出,如此連續迴圈傳播。

各種家禽、家畜在餵養、屠宰、運輸、包裝等加工處理過程中,均有感染沙門氏菌的機會;沙門氏菌還可以穿過完整蛋殼進入蛋內,進而污染蛋類或蛋製品;乳類及其製品,如霜淇淋、袋裝熟食等,也會受到沙門氏菌的污染。除此之外,水果、蔬菜、花生醬、燕麥等常見食物都存在被沙門氏菌污染的可能。

“沙門氏菌污染巧克力雖不常見,但是食品在加工、運輸、出售過程中都有可能被沙門氏菌污染。”牛金剛分析。

“即使在人或動物體外,沙門氏菌也有極强的生命力:在水中能存活2到3周,在糞便池中最長可存活8個月,在醃肉裏可以存活75天。就算在超過60攝氏度的環境中,也需要15分鐘才能將其殺死。”牛金剛表示,强大的生命力與較長的“壽命”,新增了消滅沙門氏菌的難度。

但沙門氏菌並非刀槍不入,不耐高溫就是它的“死穴”。“當溫度達75攝氏度後,沙門氏菌可在10分鐘內滅活,囙此預防沙門氏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食物徹底煮熟後再食用。此外,在處理食品時,最好生熟案板分開,避免交叉感染。”牛金剛建議。

可是,若遇到不能高溫加熱的食物,如冰淇淋等,我們該怎麼殺菌呢?

對此,牛金剛建議:“在選購食品時,特別是選購肉、奶、蛋類食品時,一定要購買合格的產品。選購水果、蔬菜等農產品時,消費者應儘量選取新鮮產品,並在食用前徹底清洗。”

“在儲存食物時也要將未經加熱烹製的肉類食品與水果、蔬菜、熟食等直接入口的食品分開存放。”牛金剛建議,生冷食物在室溫下放置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超過2小時後被細菌感染的風險會急劇升高。

本文標題: 屢屢“搞事情”的沙門氏菌到底啥來頭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154526180471
相关資料
地球“最動盪年代”發生了什麼,635萬年前三峽地區方解石有答案
5月2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線上發表了中美以學術團隊的一項成果,解開了地球最古老的冷泉碳酸鹽岩成因之謎。現時,最老的冷泉碳酸鹽岩是大約635萬年前三峽地區陡山沱組底部方解石。彭永波表示,這個地質時期,是地球地質歷史上經歷過的“最動盪的年
標籤: 方解石 科學
基因測序計畫知多少
瞭解基因型和錶型之間的關係是生物學和醫學的覈心目標之一。2008年1月開始的國際千人基因組計畫是一項旨在建立迄今為止最詳細的人類遺傳變異目錄的國際研究工作,其收集了來自四個不同洲的數千人的遺傳多樣性基因組序列,可幫助解決與疾病相關的遺傳變異
標籤: 基因組 基因測序 科學 科普
新冠病毒空氣傳播率或是接觸面的千倍
科技日報訊美國科學家在近日出版的《暴露科學與環境流行病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對從校園周圍的空氣和表面採集的樣本進行測試後發現,人們從呼吸的空氣中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從接觸表面感染的1000倍。他們總共收集了250多個空氣樣本,其中1.6
標籤: 科普
恐龍如何換牙?古生物學者揭秘古老角龍換牙管道
新華社武漢5月9日電哺乳動物一生只換一次牙。億萬年前,恐龍又是如何換牙的?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地球科學學院韓鳳祿副教授研究團隊聯合中外科研人員,研究了早期角龍的牙齒形態和替換特徵,揭秘了早期角龍的換牙管道。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
標籤: 三角龍 角龍 古生物 恐龍 牙齒 口腔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