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飯碗的背後,種糧大戶有這些“黑科技”

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種糧大戶,希望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建家庭農場,做職業農民,他們在種糧的路上用了哪些農業“黑科技”?

◎本報記者馬愛平

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種糧大戶,希望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6月的祖國大地,一片片金色麥浪隨風蕩漾,不時有收割機忙碌地穿梭於田間地頭,夏風所及,陣陣麥香,這是豐收的味道。

建家庭農場,做職業農民,他們在種糧的路上用了哪些農業“黑科技”?

“最高單產750公斤!平均畝產也有600公斤!”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西二鋪鎮葛林村雷修春家庭農場裏,種糧大戶雷修春正在對自己的千畝豐產方實打驗收。

雷修春說,他的高產“黑科技”主要有三項:一是在種子和肥料上的投入上注重精准、有效,選用高產、穩產、抗灾性强的品種,同時做到測土配方施肥;二是做到良種良法配套;三是抓好中後期的田間管理。

“在小麥生產上,科技法寶離不開小麥綠色高產攻關、良種良法配套和農機農藝融合,如今全區麥玉兩熟制周年輪作全程機械化等綠色高質高效科技模式累計推廣面積接近420萬畝,小麥赤黴病全程綠色持續控害科技集成應用等8項農業主推技術應用率已達到100%。”談到農業“黑科技”在夏糧生產上的作用,埇橋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科技站站長張熠如數家珍。

山東省高唐縣匯鑫街道王貴村的超輝種植合作社位於黃河中下游平原,合作社種植的800多畝綠色無公害黑小麥喜獲豐收,沉甸甸的麥穗“笑彎了腰”。

被合作社負責人王慶輝點贊的種糧“黑科技”,就是科技特派員、匯鑫街道農技師馬麗霞帶來的兩種種植新模式實驗:一種是“黑小麥—糯玉米—蔬菜”一年三熟模式,這種模式的地塊有800畝,以產黑小麥為主;另一種是實行“糯玉米—糯玉米—黑小麥—糯玉米—蔬菜”兩年五熟模式,這種模式的地塊有500畝,以產糯玉米為主。

“這兩類種植新模式,實現了兩年內糯玉米產出五茬、黑小麥產出三茬的均衡發展狀態,兩種模式的兩年畝產收益均在8000元左右。”馬麗霞振奮地說。

江蘇省農墾集團也擁有自己的種糧“黑科技”——無人農場。在這裡可以看到,無人機自動起飛,在空中採集著農作物的生長情况。通過這些數據,農戶就可以製定精准化的施肥、噴藥方案,並交由植保、施肥無人機完成自動化工作;同時,設備工作的相關參數可實时傳回後端,方便資料存儲與分析。整個流程中,農戶只需進行方案的決策,執行工作均可交由設備自動完成。

據大疆農業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大疆在江蘇落地智慧農業系統,給農場帶去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從“農業數位化”到“土地平整—溝埂檢查—種子飛播—水層監測—出苗分析—株高分析—長勢分析—無人機變數撒肥—無人機變數打藥—產量預估”構建了完整的種植閉環;並對整個農事過程中的“耕—種—管—收”4個環節的農機工作質量監管也構建了完整的工作閉環。

“過去巡田1萬畝需要將近10個人,現在有了這套方案,利用多光譜無人機可以實現10000畝/天的巡田任務,並且可以精確地找出哪裡有問題,幫助我們實現精准、變數施肥。”種糧大戶王海斌高興地說。

資料標籤: 科技 農業 三農 種植業
本文標題: 端牢飯碗的背後,種糧大戶有這些“黑科技”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8154401843334
相关資料
這種節能玻璃可靈活“調控”熱量進出
在冬季,室內熱量的來源主要是太陽輻射和加熱器輻射。把它塗到玻璃上,玻璃就擁有了調控陽光的能力,變成新型節能玻璃。與傳統節能玻璃相比,又有什麼優勢呢?這表明,高效節能玻璃對太陽光熱輻射有著更好的通過率,同時對室內熱輻射的外溢也有著更好阻攔效果
標籤: 調控
藍碳,海洋中的氣變解決方案
專家估計,紅樹林砍伐造成的碳排放占全球森林砍伐排放的10%。海洋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之一,更是解决氣候問題方案的强大來源。藍碳是海洋、沿海生態系統和物種捕獲與儲存的碳,具有作為氣候變化“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的潜力。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標籤: 海洋污染 碳匯
酷暑之下,莫讓這些謠言再增“熱”度
夏至過後,全國多地開啟了高溫模式,部分地區氣溫甚至達到40攝氏度。伴隨滾滾熱浪而來的,還有謠言,包括“蚊子包越大,蚊子毒性越强”“用空氣炸鍋做的菜致癌”“長時間戴口罩可致肺結節增大”“地球到達遠日點天氣將變寒冷”……今天,科技日報記者就對本
標籤: 丙烯醯胺 健康
30個!中國科協發佈2022年科技領域重大問題難題
據介紹,2022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科技問題徵集發佈,重點圍繞數理化基礎科學、地球科學、生態環境等10大領域,徵集到107家全國學會和學會聯合體、8家領軍企業和企業科協提交的649個問題難題。
標籤: 中國科協 科技 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