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響鸚鵡的受精率的因素有哪些
1、光照時長。光照時長不足可能會導致鸚鵡的性腺异常,容易導致其產出白蛋的幾率新增。囙此,給予母鳥適當的光照可以維護其性腺正常,對提高母鳥的受精率具有很大的作用。另外,最好在早上讓鸚鵡曬太陽,如果中午的陽光不是很猛烈的話,也可以選擇在中午進行。
2、營養。在鸚鵡繁殖之前,飼主需要給鸚鵡多餵食一些新鮮的蔬菜,給鸚鵡補充豐富的維他命,促進鳥兒對鈣質的吸收,新增營養。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補充過量,以免造成鳥兒拉稀。此外,在給鳥兒餵食蔬菜之前,要注意先將蔬菜洗淨之後再餵食。此外,也可以給鸚鵡餵食適量蛋米,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鸚鵡繁殖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以便給鸚鵡繁殖提供充足的必須的營養。
3、種鳥選擇。飼主需儘量選擇品質較好的種鳥進行配種繁殖,這是提高鸚鵡繁殖率的重要前提。如果種鳥兩種配種都不受精或受精率低,則需要注意觀察找出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具體原因,如果不能解决或查不出是什麼原因,則最好先更換掉公鳥,讓母鳥與其他公鳥配種。
4、鳥爪影響。如果鳥兒的爪子太長,還需及時進行適當修剪後再讓鳥兒交配。因為如果公鳥的爪子過長或比較彎,則很有可能會導致它在踩背的時候不能很好的抓住母鳥,導致無法正常受精,最終導致母鳥產出白蛋。
二、提高鸚鵡繁殖率的技巧
1、計劃性繁殖
不同鸚鵡的性成熟期不同,多在半年左右,但是最好在鸚鵡一周歲之後再讓它們繁殖,此時鸚鵡的體質較好,抵抗力更强,受精率也更高。另外,飼主要注意控制好鸚鵡每年的繁殖次數,不宜讓鸚鵡頻繁配種,否則將會嚴重影響雛鳥抵抗力,導致雛鳥的成活率低。
2、以鸚鵡生理習性為依據
鸚鵡在缺乏光照的情况下很難發情,最好保持鸚鵡每天有11~14小時的光照,這樣可以刺激鸚鵡發情和增强其活力。
老資料網溫馨提示:鸚鵡繁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飼主如有讓鸚鵡繁殖的想法,則最好提前多學習一些鸚鵡繁殖需要滿足的條件及相關準備措施,以促使鸚鵡順利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