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薄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他的結局是什麼?

王薄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他於大業七年號召農民參加起義軍,為什麼後來沒了消息?最終,山東人王薄率先在山東鄒平一帶長白山,揭竿而起,拉開了隋末農民起義的大幕。王薄起義之後,大量山東底層百姓,前往長白山,加入到農民軍當中。因為在隋朝末年的時候,王薄起義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標誌著隋末農民大起義的開始。

王薄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他於大業七年(611年)號召農民參加起義軍,為什麼後來沒了消息?老資料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攷。

西元611年,因為隋煬帝遠征高句麗,在全國範圍內徵兵,導致民不聊生。最終,山東人王薄率先在山東鄒平一帶長白山,揭竿而起,拉開了隋末農民起義的大幕。

王薄起義之後,創作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在民間廣為流傳,引起了廣大底層百姓的共鳴。王薄起義之後,大量山東底層百姓,前往長白山,加入到農民軍當中。在王薄起義之後,各地的百姓也紛紛開始起義,最終將隋朝徹底推向了滅亡。

這段歷史,很多熟悉隋史或者唐史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因為在隋朝末年的時候,王薄起義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標誌著隋末農民大起義的開始。但有意思的是,王薄起義之後,反倒卻越來越淡化。倒是後來起兵的竇建德、王世充、李密、李淵等割據勢力,都在隋末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麼,最先起兵的王薄,為何後來漸漸沒了動靜?王薄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

實際上,王薄之所以後來漸漸邊緣化,是因為他起兵之後沒多久,就被隋軍給揍趴下了!

王薄是山東鄒平人,出身底層百姓,生年不詳。隋朝末年的時候,山東這塊地方,可以說是整個中原最倒楣的地方。因為楊廣搞的幾個超級工程,對山東地區的壓迫最大。修大運河,途徑山東,需要調集大量的人力。修建洛陽城和各地的宮殿,基本上也都離山東不遠,會從山東抽調大量的勞役。征討高句麗,山東更是各地軍隊的必經之路,同時還是當時主要的兵源來源。

這幾座大山同時壓下來,山東、河北、河南這一帶的老百姓,基本上就活不下去了。所以隋朝末年的時候,也是這個地區的農民起義,鬧得最凶。

大業七年,當隋煬帝從全國範圍內徵兵,打算征討高句麗的時候,王薄在家鄉率先起義了。當時很多人都知道,只要去遼東打仗,基本上就回不來了。與其去遼東送死,還不如主動起義,說不定能爭取到一條生路。所以王薄起義後,很多老百姓都迅速投靠到王薄麾下,加入到起義軍當中。

正所謂‘站在風口上,猪都能起飛’。王薄當時便站在了隋末起義的風口浪尖上,作為第一個起兵的農民軍領袖,自然迅速壯大。短短一年之內,王薄麾下的農民軍,便擴充到數萬人。

但同時,槍打出頭鳥,王薄的壯大,也引來了隋朝官軍的注意。

當時隋朝因為在征討高句麗的過程當中,折損嚴重,各地守軍嚴重不足。所以隋朝官軍對農民軍採取的辦法,可以概括為‘放任小的,專打大的’。誰勢力最大,他們就打誰。當時山東這一帶負責鎮壓農民軍的將領,名叫張須陀。這個張須陀極其能打,演義小說裏那位‘靠山王楊林’,就是以他為原型的。

所以,在王薄壯大起來之後,張須陀就帶著隋軍來了。短暫交鋒之後,王薄領導的農民軍,被張須陀直接給打崩潰了。而且張須陀是一路追著王薄打,幾場大戰之後,王薄的數萬大軍,被張須陀打得只剩下不到一萬人了。

此時的王薄,知道自己不是張須陀的對手,於是便聯系其他農民軍領袖,打算聯合大家一起對付張須陀。其他農民軍領袖,也知道張須陀很難對付,所以便真的聯合了起來,打算共同對抗張須陀。在王薄的邀請之下,當時山東地區幾股勢力最大的農民軍,都加入其中。一時間,農民軍一方的兵力,多達十多萬人。

手握十多萬大軍,王薄也再次有了自信,當即和其他農民軍領袖决定,打一場大仗,直接進攻章丘。

如此大的行動,自然瞞不過張須陀。接下來,張須陀率領兩萬隋軍前來。一場大戰之後,十多萬農民軍,再次被張須陀打到崩潰。

經此一役之後,山東地區幾股最强的農民軍,都元氣大傷。王薄本人雖然僥倖逃了出來,但麾下也只剩下了幾千人,只能再次回到山裡,慢慢恢復元氣。

這一年,是大業九年。

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裏,山東的農民軍,基本上就再沒什麼大的行動,因為已經被張須陀給揍怕了。王薄也不敢再快速壯大自己,生怕再引來張須陀的注意。但就在這兩年當中,河南地區,有一股農民軍勢力,異軍突起。這股農民軍,就是赫赫有名的瓦崗軍。

瓦崗軍最初的時候,也不是特別强。但後來因為隋朝大貴族李密的加入,驟然膨脹起來。兩年之後,瓦崗軍兵強馬壯,達到了數萬人之眾。此後,瓦崗軍又和前來圍剿的張須陀一場大戰,最後在李密的帶領下,幹掉了張須陀。

這下子,瓦崗軍徹底做大了。

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瓦崗軍橫掃整個河南,並且將勢力範圍擴張到山東地區。沒了張須陀的壓制,王薄率領的農民軍,也可以繼續發展了。但此時的山東,早已不是幾年前的山東。因為瓦崗軍的介入,再加上竇建德的崛起,屬於王薄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很多百姓就算想參加農民軍,首先想到的,也是瓦崗軍,而不是王薄。

此時已是大業十二年,隋朝在各地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雖然王薄無需再擔心引來隋朝官軍的追殺,但王薄率領的農民軍,發展速度卻十分緩慢。相比瓦崗軍來說,已經不值一提了。所以此時的王薄,只能像其他農民軍一樣,尊瓦崗軍為領袖。

再之後,到了大業十三年,這一年也是隋朝全面崩潰的一年。那些著名的隋末梟雄,比如劉武周、李淵、薛舉、蕭銑等人,基本上都是在這一年起兵的。這些人雖然起兵較晚,但他們起兵之前,各自都擁有一定的勢力,進行了充足的準備。比如李淵,原本就是太原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起兵之後,短短五個月就一路攻破了長安,成為隋末最强的一家割據勢力。

相比他們,此時的王薄,已經排不上號了。就算在山東地區,王薄也排不上號。因為此時的竇建德已經做大,擁兵十餘萬人,遠不是王薄能比得了的。

在各地梟雄紛紛起兵的時候,瓦崗軍的李密,領導瓦崗軍前去圍攻洛陽。在此之前,包括王薄在內的眾多農民軍領袖,甚至共同推舉李密稱帝。不過李密認為還沒攻下洛陽,所以就拒絕了。一場大戰之後,李密殲滅了大半的洛陽守軍,差點就能拿下洛陽了。但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傳來一個消息:遠在江都的楊廣,竟然被麾下的禁軍給勒死了。

楊廣死後,他所統領的江都隋軍,都被宇文化及所繼承。李密為了避免腹背受敵的局面,只能先和洛陽方面,握手言和,轉過頭去打宇文化及。再經過一場大戰之後,宇文化及被李密給打趴下了。

宇文化及戰敗之後,攜帶家屬帶著金銀財寶,向北逃竄,恰好途徑王薄的地盤。王薄聽說之後,倒是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假借投靠宇文化及之名,讓宇文化及入城。但同時,王薄也聯系了竇建德,讓竇建德率主力前來。最終,宇文化及全家被竇建德俘虜,隨後被殺。至於他帶的那些金銀財寶,也被王薄和竇建德瓜分了。

就在宇文化及被殺的同時,李密那邊也不是很順利。李密打垮了宇文化及之後,轉頭再去打洛陽。但此時的瓦崗軍,已經疲憊不堪。一場大戰之後,瓦崗軍戰敗。李密為了恢復元氣,前去依附李淵。結果李淵識破了他的計策,根本不給他實權。後來李密想逃跑,卻被李淵麾下給截殺了。李密死後,瓦崗軍原本的龐大地盤,直接被李淵、竇建德、王世充這三方瓜分。

在瓦崗軍倒塌的過程當中,王薄依然沒能分到太多利益。因為不管是竇建德還是王世充,勢力之大,都遠不是他能比的。此時的王薄,已經沒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格,只能選擇強勢的一方進行依附。最終,在經過仔細權衡之後,西元619年三月十一日,王薄率眾投降了唐朝,李淵隨即任命他為齊州總管。

投降唐朝之後,王薄倒是十分賣力。在王薄的勸說下,青州、萊州、密州等地,都紛紛投降唐朝。在這件事上,王薄倒是也立下了大功,囙此得到了李淵的重視。

但王薄萬萬沒想到,不久之後,他就將死於一樁仇殺案。

此後,王薄跟隨唐軍將領盛彥師,一起進攻。在此期間,王薄代表唐軍,向潭州徵調軍糧。然而潭州刺史李義滿,卻和王薄有仇,所以乾脆不肯給他軍糧。等到這場大戰結束之後,盛彥師前來興師問罪,將李義滿逮捕入獄。後來,李義滿憂憤之下,死於獄中。不久之後,王薄率兵返回的時候,恰好路過潭州。途徑潭州時,李義滿的侄子,出於洩憤的目的,捉住了王薄,最後將他殺害了。

就這樣,率先拉開隋末農民起義大幕的王薄,死於一樁簡單的仇殺案。

縱觀王薄的一生,我們其實可以看出,王薄其實就是一個站在時代風口浪尖上的小人物而已。在隋末的舞臺上,王薄因為一個偶然事件,第一個揭竿而起,成為了一個關鍵人物。但當他站到風口浪尖上之後,他的能力卻不足以讓他進一步發展。

張須陀在的時候,他打不過張須陀。張須陀死後,他又沒抓住機會迅速做大,繼而讓瓦崗軍和竇建德甩在身後。瓦崗軍崩潰之後,他也沒能及時抓住機會,擴張地盤。後來雖然投降了李淵,但因為本人能力有限,同樣也得不到重視,最後還死於這種莫名其妙的仇殺事件當中。

說白了,王薄就是那種機緣巧合之下,站到歷史舞臺中央的人。但以他的能力,卻不足以在這個舞臺上扮演主角的角色,所以才會逐漸邊緣化,最後變得藉藉無名起來。

對於一個能力有限的人來說,過大的機緣砸到頭上,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本文標題: 王薄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他的結局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6888142771914
相关資料
李世民為何被封為“天策上將”?這是個怎樣的概念?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被李淵拜為天策上將。這個天策將軍,是什麼概念呢?在唐朝的官制當中,李世民的這個天策上將,其實並沒有到頂。李淵登基之後,李世民被改封為秦王,同時被授予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雍州牧這三個官職。
標籤: 天策上將 李世民 天策 竇建德 李淵 唐朝
“狂”這個字,完美地評估了李密的一生
在《舊唐書》當中,隋末唐初割據群雄之一的李密獨自占了一個列傳。老資料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攷。這四個人分別是李淵、李世民、李密、魏征。至於魏征本人的事蹟,其實只占整個列傳的三分之一而已。然而對於
標籤: 李密 王世充 宇文化及 張須陀 李淵 洛陽
宋朝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朝代?真的很軟弱嗎?
960年後周禁軍將領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取帝位,定都東京開封府,建立宋朝。宋朝又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歷史上真實的宋朝,相比漢唐時期,往往被後世視作是軟弱無能的代表。歷史上真實的宋朝,其實是這樣的。宋朝在歷史上的評估雖然不高,但是經濟、文化
標籤: 宋朝 歷史 宋朝經濟 中國古代史 宋朝文化 趙匡胤
貞觀之治的發生對唐朝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復蘇、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被稱為“貞觀之治”。使得貞觀年間朝內人才濟濟,對貞觀之治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標籤: 貞觀之治 李世民 唐朝 貞觀元年 貞觀 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