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自稱朕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攷。
古時候,皇帝自稱是真龍天子,受命於天,囙此凡事都要享有與眾不同的至尊待遇。如上朝要坐龍椅,出行要坐龍輦,連對自己的稱呼也要全天下獨一份,自稱為朕。在許多的歷史題材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朕”即是皇帝的代名詞,上至秦皇漢武,下至康熙乾隆,無一例外都自稱朕。但是,“朕”這個稱謂並非是所有皇帝都在用,古往今來,不自稱為朕的皇帝也有不少。接下來,咱們就來具體看看。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之中,追本溯源,開啟家天下統治的是夏王朝。而鮮少人知的是,夏朝天子的自稱就並非是“朕”,而是“予一人”。這個稱呼也很有封建王室霸道的意味,具體解釋就是“我一個人,天下必須聽從我的號令”。這個稱謂貫穿了夏商周三朝,在周朝時,這個稱呼不僅用於君主自稱,國人和諸侯也稱呼國君為予一人。
而到春秋戰國時期,情况就發生了變化。彼時周天子的地位被削弱,群雄並起。這些逐漸强盛起來的諸侯,認為自己也有稱王稱霸的資本,於是在自立為王后,便稱自己為“孤”。意為“坐在王位之上無比孤寂”,與此類似的稱謂還有“寡人”,這個稱謂既有些孤家寡人的意味,同時將自己稱作寡德之人,也是一種自謙。
也是在這一時期,大家熟知的“朕”一字誕生了,但是這字誕生伊始並非皇家專用,當時市面上的百姓走卒,商賈小販都可以用,因為這個詞就是“我”的意思。之後隨著秦朝崛起,並最終購並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王朝,秦始皇認為自己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壯舉,囙此一切都要有相應的創新。為了表明自己千古一帝的地位,他從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個字,首創“皇帝”之稱,並且他還决定將“朕”作為自己的專屬自稱。
因為秦朝時使用的字體是小篆,所以“朕”這個字的結構與如今不同。當時的朕是由“舟”和“灷”兩個字組成。這其中舟駛於群山之巔,急流之上,搭載世間眾生。而“灷”是紅火興旺之意。囙此,秦始皇覺得這個字十分吉利,以它做自稱,有秦朝江山穩固紅火之意,於是就將它變成了自己的專屬,且嚴令禁止他人使用,一經發現就會惹來殺身之禍。
但可惜字意雖好,但也沒能挽救秦朝的短命統治。之後在中華大地上建立的下一個强盛王朝是西漢王朝,其建立者劉邦保留了“朕”這個稱謂,但出身平民的劉邦對這個字並不是特別習慣。囙此除了外邦來朝或擬定聖旨的時候,私下場合裏,他一般還是以“吾”自稱。而在這一點上,另一比特平民皇帝朱元璋也是如此。他在坐上皇位以後也不習慣用“朕”這個稱謂,而是用“咱”,相比其他帝王,他這一點倒讓人覺得很接地氣。
而在兩漢之後便是幾十年的亂世,“朕”這個稱謂的代表性地位也有些動搖。這段時期裏,許多稱帝的英雄豪傑,如曹操、劉備也只是自稱為“孤”,而後的一些政權如北魏、北周則多用“寡人”。直到隋唐時期,“朕”作為皇帝稱謂的地位才再次體現出來。據統計,唐朝甚至是用此稱謂最為頻繁的一個朝代。之後的宋明清時期,“朕”也是作為皇帝自稱,未再有變。
看到這裡,想必各位看官對歷史上各個時期皇帝的自稱,已經有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瞭解。希望大家以後再遇到這樣有趣的歷史問題,依舊可以保持這股刨根問底的探究精神。畢竟,歷史本來就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