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歷史上真實的松錦之戰,明軍為何全軍覆沒?

松錦之戰是明崇禎十三年到崇禎十五年間清帝皇太極發動的旨在消滅明朝關外最後一支勁旅,打通關寧錦防線的戰役。明朝和清朝的這場主力決戰,在歷史上被稱之為‘松錦之戰’。松錦之戰當中,明軍之所以最終會全軍覆沒,原因很多。當然,歷史上真實的松錦之戰,其實極為複雜,而且持續了整整兩年時間。

松錦之戰是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到崇禎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間清帝皇太極發動的旨在消滅明朝關外最後一支勁旅,打通關寧錦防線的戰役。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明朝和清朝的這場主力決戰,在歷史上被稱之為‘松錦之戰’。松錦之戰當中,明軍之所以最終會全軍覆沒,原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當時明軍被切斷了補給,所以才會被清軍打敗。

當然,歷史上真實的松錦之戰,其實極為複雜,而且持續了整整兩年時間。在這期間,不但戰場上發生了很多變化,就連雙方的國內,也出現了很多變數。

想要說清楚這場决定大明國運走向的松錦之戰,我們還得從崇禎皇帝剛登基那會兒說起。

崇禎皇帝登基的時候,明朝的情况已經很糟糕了。內部天灾不斷,外部後金崛起,在東北方向虎視眈眈。而早在崇禎皇帝登基以前,明朝和後金已經交手過很多次了。

在交手的過程當中,明朝這邊,也發現了後金的一些特點。後金軍隊强於野戰,如果對拼騎兵的話,明朝這邊只有最精銳的軍隊,才勉强能和後金正面抗衡。但是,如果換一種思路,改為以守為攻,則可以克制後金軍隊的野戰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不斷修城,壓縮後金的生存空間,逼著後金軍隊放弃野戰,轉為攻城戰。

一旦進入攻城戰的狀態,這就是明軍擅長的領域了。就算打不贏,守住還是可以的,這麼打容錯率也比較高。所有後來,明軍在北方的幾任統帥,都採取了這個做法。最後,到了崇禎登基以後,袁崇煥正式在遼東地區,正式完成了這條關寧錦防線的建造。

這條防線,以山海關為後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徹底堵死了遼西走廊。在這三座城之間,明軍又修造了很多聯防戍堡。不管後金軍隊攻擊哪一點,都必須面對堅硬的城牆,不可能馬上攻克。一旦拖得時間長了,其他地方的明軍,就能前來增援,對後金形成有效的反擊。

後金軍隊,雖然戰鬥力很强,但面對這條防線,也是毫無辦法。後來,後金想了個辦法,直接繞過這條防線,突襲北京。雖然沒能成功把北京打下來,但是也利用一系列手腕,讓明朝這邊殺掉了袁崇煥。

而袁崇煥死後,後金雖然占了一些便宜,但面對强大的關寧錦防線,仍是沒有任何辦法。

所以,隨著雙方戰鬥的時間越來越長,雙方的戰爭焦點,逐漸彙聚到了錦州地區。對於後金方面來說,只有拿下錦州,才能繼而破壞整個關寧錦防線。只要這條防線沒了,後金軍隊攻克山海關,就不再是一個夢想。

而對於明朝來說,只要錦州還在,明朝在山海關以外,就還有較大的戰畧迴旋空間。錦州如果丟了,後金便可以輕鬆打到山海關。到時候再想守,就難如登天了。

所以,此後的幾年時間裏,後金這邊多次强攻錦州,但卻始終沒有取得多大的戰果。因為駐守在錦州的明朝軍隊,是最為精銳的關寧鐵騎,戰鬥力同樣十分彪悍。這期間明軍這邊,還曾玩過詐降之類的手段,反正總之,後金在錦州這邊死磕了好幾年,直到後金改名為清朝,依然沒能打下來。

直到幾年之後,已經改名為清朝的後金,終於意識到,或許是自己的戰畧出了問題。想要靠著軍隊勇猛,一戰攻克錦州,多半是不現實的。於是,清朝方面開始轉變思路,由原來的强攻,轉變成了包圍。

既然是一座城,那城裡的補給就是有限的。只要將這座城徹底圍起來,耗光城內的補給,這座城自然就陷落了。若是在此期間,明軍前來救援,那就更好辦了,直接圍點打援!清軍這邊最頭疼的,就是明軍堅守不出,反倒不怕明軍主動出擊。

在修改了作戰計畫之後,接下來,清軍這邊從出征到定點圍困,總計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當中,清軍全力拔除錦州城外的戍堡,把錦州變成了一座孤城。

另外,在之前的幾年當中,清朝又收復了朝鮮和蒙古。如此一來,清朝就有了穩固的後方,明朝就算想騷擾清朝後方,也完全沒了機會。到了這個時候,清朝在關外戰場上,其實已經開始取得壓倒性的優勢了。

而到了崇禎十四年三月,經過長時間的圍困之後,錦州已經被清軍徹底圍死,城內的補給即將斷絕。到了這個時候,守城的明軍,只能開始求救。明朝政府也知道,一旦錦州丟了,整個山海關外的防線就徹底崩了。所以接下來,明朝派洪承疇為統帥,調集了十三萬明軍,前去救援錦州。

此後,明軍經過數月的跋涉,終於抵達了錦州戰場。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八日,明軍抵達錦州城南的乳峰山一帶,雙方很快展開了第一次交鋒。

這次交鋒,最後以明軍小勝而結束。

清軍這邊,雖然擅長野戰,但在這一戰當中,人數上處於絕對的劣勢。另外,清軍圍困錦州已經很長時間了,自身也比較疲憊。而明軍這邊,調來的又是當時明朝最猛的一部分精銳。所以,在這場接觸戰當中,清軍戰敗,其實並不奇怪。

照理來說,這個時候的明軍,其實已經成功救下了錦州。如果按照之前的戰畧,這時候明軍應該迅速給錦州補充兵員和補給,主力部隊進行戰畧後撤。如此一來,不但解了錦州之圍,同時也能保存明軍主力的戰鬥力。

但問題是,這個時候,明朝內部的情况,不允許明軍主力撤退,甚至要求明軍必須一戰勝利,殲滅清軍主力。

因為就在這一年年初,明朝內部,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已經攻下了洛陽,此後又攻下了大量的地盤。如此一來,明朝內部早已是捉襟見肘,在這個時候,明軍又抽調了十三萬主力,出關作戰,國內已經空虛到了極點,根本擋不住農民軍。

所以,崇禎皇帝曾多次催促洪承疇,讓洪承疇快點結束關外的戰爭,然後立刻帶領這些精銳回援,解决內部的農民軍問題。

正是因為崇禎皇帝的催促,洪承疇從出征那天開始,其實就一直沒有做好準備。離開寧遠的時候,軍糧補給也嚴重不足。別說迅速補充錦州,就連這十三萬主力軍隊的補給,都是一個大問題。

於是,當清朝這邊反應過來以後,明軍的麻煩就來了。

在那場短暫的勝利之後,清朝這邊,以皇太極為首的清朝精銳,開始迅速馳援錦州地區。到了錦州戰場之後,皇太極經過仔細的觀察,很快就意識到了明軍的補給弱點。同時,皇太極率領的這支援軍抵達,也使得雙方的整體戰力,開始持平。

接下來,清軍開始玩了命的挖戰壕,將洪承疇統領的明軍主力先鋒給包圍了起來。與此同時,清軍又派遣精銳,偷襲了明軍位於筆架山的糧草補給點,並且切斷了明軍的補給線。

沒了補給的明軍,頓時慌作一團。主帥洪承疇不得不下令,十三萬明軍,分頭突圍,能跑一點是一點。但是,此時的清軍,哪裡還會給明軍機會?除了吳三桂、馬科兩位總兵,成功率軍突圍之外,剩下的明軍大部隊,全部被清軍圍在了松山城地區。就連主帥洪承疇,也沒能跑出去。

此後,清軍兵圍松山城,將明軍主力徹底圍了起來。沒過多久,松山城內便糧草斷絕。因為明朝在遼東地區的大部分主力,都已經被圍在了這裡,所以也不會再有援軍前來救援他們。

於是,崇禎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松山城被攻破。數日之後,錦州守軍將守城無望,也開城投降了。而隨著錦州和松山兩座城的陷落,明朝在山海關外的防禦體系,已經徹底崩潰,再無任何希望。

經此一役之後,明朝不但折損了超過十萬以上的精銳,同時也失去了山海關外所有的戰畧縱深。此戰之後,清軍便可以直接衝擊山海關,明朝再無任何反擊的能力了。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松錦之戰。

松錦之戰當中,明軍之所以會全軍覆沒,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補給被切斷。但如果細究其根本原因的話,那可就太多了。說到底,還是因為明朝內部衝突太多,統治機器已經徹底腐朽。在這種情況下,明軍打不過清軍,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本文標題: 探索歷史上真實的松錦之戰,明軍為何全軍覆沒?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5851325150195
相关資料
曾被嚴厲打擊的匈奴,為何能捲土重來並造成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是西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的事件。蒙恬死後十年,漢代秦而立,漢高祖劉邦再次北擊匈奴,結果發生了令人震驚的“白登之圍。”為何短短十年間,那個曾被蒙恬打得一敗塗地滿地找牙的匈奴,就捲土重來了,就搞了令人震驚的“白登之
標籤: 白登之圍 蒙恬 中國古代史 漢朝 中國歷史 歷史
劉邦親征歸來,為什麼臨幸了張敖的美人?
劉邦,即漢高祖,字季,沛縣豐邑中陽裏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漢朝開國皇帝,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漢八年,劉邦親征韓王信餘黨歸來,途中,路過趙國,便在趙國小住。在趙國小住的那段時間裏,劉邦臨幸了趙王張敖的美人。也就
標籤: 劉邦 趙姬 張敖 歷史 趙國 楚漢戰爭
劉邦為何做出與秦始皇相反的選擇?他為何分封子弟為王?
劉邦,即漢高祖,字季,沛縣豐邑中陽裏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漢朝開國皇帝,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丞相王綰等人建言,燕、齊、荊等地離關中太遠,不如封一些子弟為王,用以震懾當地的百姓。秦始皇認為李
標籤: 劉邦 秦始皇 中國古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漢朝
韓信功成名就後,為何不殺了當初羞辱他的屠夫?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被劉邦評估為麾下三比特人傑之一,後世以此稱之“漢初三傑”,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後人奉為“兵仙”。多年之後,韓信功成名就,成了高高在上的楚王,回到故鄉淮陰,找到當年羞辱自己的屠夫,卻沒有選擇殺掉屠夫
標籤: 韓信 歷史 楚王 軍事歷史 春秋戰國 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