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之後,為何沒能恢復元朝的全部疆域

元朝滅亡之後,明朝其實也想過恢復元朝的全部疆域。但遺憾的是,後來因為明朝先後發生了靖難之役,以及後面的土木堡事變,直接讓明朝錯失了這個機會。朱元璋聲稱,自己是繼承了元朝的統治,而不是將蒙古人趕出了中原。到了這個時候,明朝雖然沒有繼承元朝的全部領土,但擴張的意圖,已經顯露無疑。

明朝建立之後,為何沒能恢復元朝的全部疆域?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麵和老資料網小編一起走進瞭解。

元朝滅亡之後,明朝其實也想過恢復元朝的全部疆域。但遺憾的是,後來因為明朝先後發生了靖難之役,以及後面的土木堡事變,直接讓明朝錯失了這個機會。

說到底,明朝沒能完成這個宏偉目標,全都怪老朱的子孫後代,太不給力了。

西元1368年正月初四,隨著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稱帝,明朝正式開國。在明朝開國的同時,朱元璋做出了一個讓很多人出乎意料的决定。朱元璋聲稱,自己是繼承了元朝的統治,而不是將蒙古人趕出了中原。

朱元璋的這個決定,看起來似乎就只是一句話而已。但實際上,在這個決定的背後,卻大有深意。

首先,當時的明朝,雖然已經開國,但勢力範圍其實僅限於南方。至於廣袤的北方,已經更北方的草原地區,則是完全歸北元政府統治。而在這部分區域當中,很多地主階級的鄉紳士族,內心深處對元朝還是有一定的認可的。

如果當時老朱宣稱,自己是將蒙古人趕跑,不認可元朝為正統王朝的話。那朱元璋想要得到這些北方地主階級的支持,就相當困難了。要知道,前者相當於改朝換代,除了皇帝換了姓氏之外,其他的基本沒變,那些北方的地主階級,自然會接受得更容易一點。

而如果是後者的話,那更近似於外族入侵了,性質是截然不同的。

除此之外,老朱的這個決定,其實還有一點小心思。既然明朝認可了元朝的正統性,那明朝作為接下來接替元朝的朝代,接管元朝的所有地盤,自然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也為後面明朝的擴張,留下了一個法理上的旂號。

當然,這些東西,其實都只是嘴上說說而已。真正要佔領地盤,肯定還是得靠拳頭。不過好在,到了朱元璋這會兒,北元政府內部矛盾重重,而且自身也比較衰弱。所以,明朝開國之後,明軍很快就一路北上,最後直接佔領了北京地區。

而接下來的二十多年時間裏,明朝更是不斷擴張,不但拿下了西北的陝甘寧地區,以及西南的雲貴川等地,就連北元朝廷,都被明軍直接打掉了。到了朱元璋在位後期,明朝的勢力範圍,已經徹底擴展到了北方草原。

到了這個時候,明朝雖然沒有繼承元朝的全部領土,但擴張的意圖,已經顯露無疑。

客觀來說,朱元璋這一代人,能够做到這一步,已經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和以往幾個朝代的開國皇帝對比,朱元璋的這個成績,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了。至於說老朱為啥繼續擴張,直接恢復元朝乃至蒙古帝國全盛時期的地盤,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老朱做不到。

在元朝和明朝之前,中國歷史曾經出現過兩個高峰,一個是漢朝,一個是唐朝。如果深入瞭解這兩個時代的擴張史,我們就不難發現,這兩個朝代的擴張,其實是驚人的類似。

首先是漢朝。漢朝自劉邦開國之後,劉邦在位期間,主要任務是統一中原,順便剪除那些异姓王,徹底完成對中原地區的統一。而接下來的呂後執政的十多年,以及再之後的文景之治,主要任務是休養生息,積攢國力。

再之後,到了漢武帝時期,前期主要是打匈奴,擊敗匈奴之後,開始向西域方向擴張,最後逐漸讓漢朝的版圖達到最大。

從劉邦到漢武帝,這個過程一共花了四代人,五位執政者。

然後是唐朝。唐朝自從李淵建國之後,李淵在位期間,主要任務也是統一中原。等到中原統一之後,沒過兩年,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事變,這也算是唐朝的一個意外情况。而李世民登基之後,也是先打北方的突厥,然後再去揍西邊的吐谷渾和高昌,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而李世民去世之後,李治又繼續擴張,將唐朝的勢力範圍擴張到了西域。到了這個時候,唐朝的版圖才算達到極盛期。也就是說,唐朝達到極盛期,也是用了三代人,三比特執政者。

甚至就連後來的元朝,其實也差不多。成吉思汗在世的時候,其實也沒有打下那麼大的疆域,只是統一了北方草原而已。至於後來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則是先後經過成吉思汗、窩闊台、貴由、蒙哥、忽必烈三代人,五位執政者的治理之後,才逐漸形成的。

這當然不是一個偶然,而是一個客觀規律。

蒙古帝國比較特殊,我們暫且不論,只說漢唐。為什麼漢唐兩個巔峰期,都是先統一中原,然後先打北方草原,然後再向西發展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如果不統一中原的話,內部就會不穩定,根本無法對外擴張。

而如果中原統一之後,想向西方擴張,中國古代唯一的通道,就是河西走廊。這條狹長的地理通道,極易被北方的遊牧民族切斷。也就是說,如果不先解决北方的敵人,而是先向西擴張的話,很容易會被北方遊牧民族一分為二,太過危險。

所以,統一中原的重要性排在最前面,然後是解决北方的敵人,再之後才是向西擴張。

到了明朝這會兒,其實也差不多。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主要任務,其實是統一中原。在這一點上,朱元璋其實做得非常好。要知道,明朝和漢唐兩大時代都不一樣,漢朝前接秦朝,而唐朝則是前接隋朝,思想上大家都沒什麼區別。但是明朝的前面,則是元朝,兩個朝代有很大的區別。

這就導致朱元璋統一中原之後,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决內部衝突。即便這樣,朱元璋依然同時擊潰了北方的北元政府。不得不說,老朱的能力,真的是很强很强。他把原本屬於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皇帝的事情,都給做了。

但問題是,在老朱去世之後,接下來明朝發生的事情,卻讓明朝的擴張行程,走向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首先是靖難之役。老朱去世之後,因為跳過了兒子,直接傳比特給了孫子,所以導致他家老四不服氣,最後直接起兵造反,幹掉了自己的大侄子。這場靖難之役,不但對明朝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耗,而且還導致北方的很多遊牧民族,又有了再次崛起的機會。

當然,接下來即位的朱棣,能力也比較强。所以這個情况,倒也不算太麻煩。朱棣即位之後,很快就再次征討北方,對北方的遊牧民族持續進攻,再次打垮了北方的敵人。到了朱棣在位後期的時候,明朝其實已經逐漸控制了草原。此時明朝的情况,基本等同於唐朝李世民在位中期,或者漢武帝在位中期的時候。

按照以往的歷史劇本,接下來,明朝在控制了草原之後,就該向西方發展了。但問題是,到了朱棣在位後期的時候,明朝卻發生了一個以往所有朝代,都沒有遇到過的事件。這個事件,就是鄭和下西洋。

鄭和七下西洋,足迹最遠抵達了非洲。這場宏偉的航海行動,直接導致明朝的世界觀,和以往漢唐時代不一樣了。在漢唐時代,中原政權想要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交流,只能往西方走。但是鄭和下西洋這件事發生之後,明朝政府發現,原來不打仗不擴張,也能走海路和西方交流,也能和西方進行貿易。

如此一來,明朝的擴張欲望,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如果說,海上運輸的發展,成了明朝擴張受限的根本原因。那朱棣去世之後,連續兩代明朝皇帝,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早早去世,以及再之後的土木堡事變,就成了直接原因了。

朱棣去世之後,接下來即位的明仁宗,僅僅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而再之後的明宣宗,則是在位10年之後,僅僅36歲就去世了。

這兩位皇帝,都算是比較不錯的皇帝,在位期間還締造了所謂的‘仁宣之治’。類比漢朝的話,大概就相當於是漢文帝和漢景帝在位期間,只不過時間更短一些而已。所以,按照正常的歷史行程,接下來的明朝,就應該在明宣宗之後的明英宗手裡,開始向西方擴張,版圖達到鼎盛時期。

但問題是,因為明宣宗去世比較早,導致明英宗是少年即位,根本沒受過什麼當皇帝的教育。所以,明英宗成年之後,根本認不清現狀。這直接導致明英宗受到了宦官王振的蠱惑,輕易率軍征討北方的瓦剌。結果,二十萬明軍精銳,全部被瓦剌幹掉,明朝的軍事力量,瞬間由盛轉衰。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事變。

土木堡事變結束後,明朝的軍事力量嚴重衰退,再也無力對外擴張。所以,自從明英宗以後,後面所有的明朝皇帝,基本上都再沒有發動過對外戰爭。再加上大航海時代的開始,明朝可以通過海上,和西方進行聯系和貿易,自然也就沒有了擴張的欲望。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明朝最後沒能繼承元朝的所有疆域。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當然,明朝的巔峰時期,版圖其實也很大了。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沒有任何一個政權,能够長時間維持巔峰版圖。交通速度,直接决定了一個政權,能够統治的版圖上限。

比如唐朝,真正的版圖巔峰期,其實也就是李治在位中期的十多年時間而已。等到李治去世之後,唐朝的版圖很快就迅速縮水了。

至於說像很多歷史愛好者暢想的那樣,由明朝政府完全恢復整個蒙古帝國的疆域,建立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一統帝國,這事基本上就不現實。就算是當年的元朝,其實也沒做到這一步。元朝開國之後,西邊的四大汗國,其實只是名義上對元朝稱臣,彼此之間其實並沒有太多管轄的關係。

以明朝的生產力和交通運輸能力來說,想要建立一個囊括整個蒙古帝國版圖的大一統國家,基本不現實。這樣一個國家,從東到西騎馬行走,恐怕一年的時間都不够用!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自然不可能完成統一。

所以,就算朱元璋能活兩百年,一直在位,最多也就只能將勢力範圍擴張到中亞。至於再遠一點,只要沒有進行工業革命,大幅提升交通和通信能力,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本文標題: 明朝建立之後,為何沒能恢復元朝的全部疆域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5332958455299
相关資料
關羽刮骨療毒是真實發生的還是小說故事?
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當時沒有麻藥,武聖關羽就硬抗疼痛,那麼這件事到底是真實發生的還是小說故事?其實刮骨療毒這件事情也不是個假的故事,只不過不是華佗罷了。這就不得不佩服關羽的超强的意志力了。看來,給關羽刮治病的也不是人們口中的華佗,畢竟中毒的
標籤: 關羽 刮骨療毒 三國 曹操
大一統的秦朝,為何在古代被稱為反面教材?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又是華夏族自己建立的朝代。按理說,秦朝的正統性毋庸爭議。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秦朝一度作為歷史上的反面教材,其正統性也遭受過後世的否定。而至張蒼為相,認為漢朝應為水德。出於對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投桃報李”,漢
標籤: 漢朝 秦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秦始皇 中國歷史
下宮之難是什麼時候發生的?結果怎麼樣?
下宮之難,又稱下宮之役、原屏之難、莊姬之亂、孟姬之亂,據《左傳》、《史記·晋世家》是指前583年晉國趙氏家族原屏兩支被滅,趙武一系奪回宗主的歷史事件。此事對趙氏打擊不小,直到晋悼公時期趙武才讓家族復興。等到趙武行弱冠禮,程嬰於是向諸大夫辭行
標籤: 趙莊姬 屠岸賈 東周列國志 歷史 趙氏孤兒 晋景公
下宮之難是如何發生的?罪魁禍首是誰?
《左傳》和《史記》中的時間線如此混亂,也難怪下宮之難會成為歷史上的一大謎題了。我認為下宮之難是確實存在的,至於其發生的時間,《趙世家》是對的,而且,下宮之難的罪魁禍首既不是趙莊姬,也不是屠岸賈,而是——晋景公。
標籤: 晋景公 邲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