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僖被認為是准皇位繼承人,為何突然去世?

許王趙元僖作為宋太宗趙光義的次子,在堂兄趙德昭、趙德芳和叔叔趙廷美先後離世,而兄長趙元佐又因縱火焚宮被廢的情况下,以“親王+京尹”的身份成為了准皇位繼承人。然而,在沒能正式被確立為皇位繼承人的情况下,趙元僖便於淳化三年十一月突然去世,按照《宋史》的記載來看,趙元僖似乎是因病去世,然而真相或許並沒有這麼簡單。

趙元僖(966年―992年12月6日),初名德明、元佑,宋太宗趙炅次子。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許王趙元僖作為宋太宗趙光義的次子,在堂兄趙德昭、趙德芳和叔叔趙廷美先後離世,而兄長趙元佐又因縱火焚宮被廢的情况下,以“親王+京尹”的身份成為了准皇位繼承人。然而,在沒能正式被確立為皇位繼承人的情况下,趙元僖便於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突然去世,按照《宋史》的記載來看,趙元僖似乎是因病去世,然而真相或許並沒有這麼簡單。

叔叔堂兄身死、兄長被廢,趙元僖成為准皇位繼承人

趙元僖,初名趙德明、趙元佑,作為宋太宗趙光義的次子,由於《金匱之盟》的存在,以及上有兄長趙元佐,趙元僖可以說與皇位基本無緣。然而,由於堂兄趙德昭、趙德芳和叔叔趙廷美先後身死,再加上兄長趙元佐被廢,趙元僖反而成為了皇位繼承人。

雖然始終沒有發現《金匱之盟》的原文,但自古以來普遍認為該盟約是存在的,唯一存在的爭議只是盟約到底規定是“三傳”還是“二傳”,即宋太祖趙匡胤去世後,由其弟趙光義繼位,再由趙光義傳給趙光美,最後由趙光美傳給趙德昭,還是趙匡胤傳趙光義,再由趙光義傳趙德昭。

但不管怎麼說,由於《金匱之盟》和趙元佐的存在,趙元僖都是沒法順利成為皇位繼承人的。但宋太祖趙光義即位之後,卻顯然不想再將皇位傳給旁系,結果便是趙德昭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自盡、趙德芳於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病逝,趙廷美於雍熙元年(984年)病逝,如此一來便確保了皇位在自己一脈的傳承。

在堂兄和叔叔先後身死後,擋在趙元僖面前的便只剩下了兄長趙元佐。然而,趙元佐雖然從小聰明伶俐、善於騎射,頗受宋太宗趙光義的器重,但卻天性善良,不忍看見老爹加害叔叔趙廷美,不僅為救趙廷美四處奔走,甚至直接正面硬懟趙光義。

被寄予厚望的兒子正面硬剛,趙光義實在是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更無奈的是背後的原因根本沒法明說,只能予以搪塞。結果,當趙廷美死於流放地房州後,趙元佐竟然囙此深受刺激,就此變得神神叨叨,不僅經常稱病不見老爹,性情也變得异常暴躁,動不動就拿刀砍人。

即便如此,趙光義仍然沒有放棄這個長子,只是希望其未來能够理解自己的苦心。雍熙二年(985年),當得知兒子病情有所好轉,趙光義極為高興,不僅為此大赦天下,更是在重陽日於宮內設宴,與諸皇子痛飲。由於趙元佐病體初愈,為了其身體健康,趙光義並未邀其赴宴,誰知就此引發了更大的災禍。

《宋史·趙元佐列傳》有載,“諸王宴歸,暮過元佐第。曰‘若等侍上宴,我獨不與,是弃我也’。”也就是說,諸王飲宴歸來後,路過趙元佐的府邸,趙元佐囙此得知了父親設宴款待諸兄弟之事,想到唯獨沒有邀請自己,以為父親這是徹底放弃了自己,囙此獨自飲酒以致大醉,而醉酒之後更是縱火焚宮。

趙元佐此舉無疑徹底觸怒趙光義,宋太宗當即派禦史捉拿趙元佐,將其廢為平民,遷居均州,雖有百官求情,但還是將其廢居南宮。

雍熙三年(986年),趙元僖被任命為開封尹兼任侍中,進封為許王,加任中書令。要知道,自五代十國以來,“親王+京尹”便已經成為了皇儲的標配,趙光義當年便是如此。可見,隨著兄長趙元佐的出局,趙元僖實際上已經被默認為了皇位繼承人。

朝臣多次請立太子未果,趙元僖最終死的莫名其妙

隨著成為潜在的皇位繼承人,再加上趙元僖的有意為之,他身邊很自然的便形成了一股勢力。不過,雖說趙元僖已經成為了潜在的儲君,但畢竟沒有正式被立為太子,仍然存在一定變數,囙此無論是趙元僖還是圍繞在其身邊的大臣,都急於促請立其為太子。

如此大背景下,便時常有大臣在趙光義面前念叨,希望其能儘快確立太子之比特。然而,根據《續資治通鑒·宋紀》的記載,對於此等提議,只是說道,“累有人言儲貳事,朕以諸子沖幼,未有成人之性,所命僚屬,悉擇良善之士,至於臺隸輩,朕亦自揀選,不令奸險巧佞在其左右。讀書聽講,鹹有課程,待其長成,自有裁制。何言事者未諒此心邪?”

趙光義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諸皇子尚且年幼(畢竟趙元僖也就二十多歲,其他皇子年紀更小),自己還要再觀察觀察,以確保挑選出個合適的儲君,希望眾大臣不要太過心急。

趙光義的這種態度,無疑卻讓趙元僖及其同黨更為不安,於是在淳化二年(991年),左正言宋沆(另稱度支判官)、左正言尹黃裳、馮拯,以及右正言王世則、洪湛五人“伏閣上疏”,公然請立許王趙元僖為皇太子。

根據《續資治通鑒·宋紀》的記載,對於五人請立太子之舉,趙光義以“詞意狂率”為由,先將宰相呂蒙正貶為了吏部尚書(宋沆是呂蒙正的妻族),而宋沆也於同年九月被貶為宜州團練使。

趙光義原本以為呂蒙正和宋沆被貶,能够讓大臣們放弃請立,結果事與願違,尹黃裳、馮拯、王世則、洪湛等人竟然再度請立。根據《宋史·洪湛列傳》的記載,宋太宗為此對近臣說道,“儲副,邦國之本,朕豈不知。但近世淺薄,若立太子,即東宮僚屬皆須稱臣,官職聯次與上臺無異,人情深所不安。此事朕自有時爾”。

事後,四人皆被貶職,其中尹黃裳被貶為邕州知州,馮拯被貶為端州知州,王世則被貶為蒙州知州,洪湛被貶為容州知州。趙元僖雖然並未受此事牽連,但也不敢再提請立之事,只能好好的盡忠職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坐在殿廬中等待上早朝的趙元僖,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只好徑直回到家中,宋太宗隨後親自前往探視,而趙元僖的病情卻突然加重,不久後便去世了,年僅二十七歲。對於愛子去世,宋太宗極為悲痛,不僅追贈其為皇太子,而且還寫下《思王子詩》,以錶悲痛之心。

趙元僖之死可謂撲朔迷離,真正死因現時仍無定論

關於趙元僖之死,從正史有限的記載來看,似乎是正常病逝,畢竟早在雍熙三年(986年)時,便已經出現了趙元僖患病的記載,囙此病逝倒也說得過去。然而,從後來趙光義對趙元僖妾室和屬官的處理來看,似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在趙光義的安排下,趙元僖雖然迎娶了隰州團練使李謙溥之女李氏為妻,但他卻並不喜歡李氏,而是更寵愛妾室張氏。在趙元僖去世後不久,便有人向宋太宗告發,張氏憑藉趙元僖的寵愛額專橫放肆,不僅捶打奴婢、僕人,以致他人身死,更加在都城汴京僭越禮制埋葬父母。

結果,宋太宗大怒,派昭宣使王繼恩查問,不僅囙此絞死了張氏,而且還下令毀掉了張氏父母的墳墓,親屬全部予以流放。然而,如果僅僅如此,處理張氏一家便足以,卻不必處理趙元僖的屬官和親吏,更不必停止兒子的册封禮,改為以一品鹵簿埋葬。

此外,宋人王銍在《默記》中,對趙元僖之死給出了另外一種說法。當時,張氏為了奪取正妻之比特,在趙元僖遲遲沒有表示的情况下,决定在酒中下毒毒死李氏,誰知趙元僖卻和妻子換了杯子,結果誤將趙元僖毒死。

這種說法雖然能够解釋趙元僖突然去世和處理趙元僖親吏的疑問,但卻沒辦法解釋處理開封府屬官和朝中大臣的問題。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趙元僖的確是因病去世,但在去世後被發現了有爭奪儲君之比特(可能是謀害趙元佐事件)甚至奪取皇位的計畫,這種說法雖然沒有史料予以支撐,但似乎是唯一能够解釋兒子去世之後,趙光義對兒子親信官吏大規模處理的疑點。

要知道,在趙元僖去世後,開封府判官、右諫議大夫呂端和推官、職方員外郎陳載乃是因輔助有失而被貶,而許王府諮議、工部郎中趙令圖和侍講、庫部員外郎閻象則是因“輔導無狀”被免職。同樣,也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停止册封禮,改以一品鹵簿埋葬的問題。

從趙元僖死後趙光義的態度變化來看,趙元僖之死顯然並不像《宋史》描述的那麼簡單,但由於史料對此並無記載,而以上兩種說法一個出自文人筆記,一個僅是猜想,可信度實在無法保證,因此趙元僖去世前後到底發生了什麼,現時倒是已經無從得知了。

本文標題: 趙元僖被認為是准皇位繼承人,為何突然去世?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4036875430832
相关資料
傅昭儀嫉妒了馮媛三十年,最終誣陷成功
歷史上,後妃之中有妒心者雖不在少數,但因妒心而跨越長達三十年予以報復者,卻實在不多見。漢元帝時期,馮媛因“擋熊救駕”而深受漢元帝寵愛,卻囙此而被傅昭儀所妒忌,結果在長達三十年後,傅太后依舊沒有放下此事,馮媛最終在傅太后的誣陷下,被迫服毒自盡
標籤: 傅昭儀 馮婕妤 歷史 漢朝 漢成帝 劉欣
漢宣帝曾一度想要廢掉劉奭,為何最終放弃了易儲?
劉詢,即漢宣帝,原名劉病已,字次卿,西漢第十比特皇帝,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開創了“孝宣之治”。為此,漢宣帝曾一度想要廢掉劉奭,改立淮陽王劉欽為太子。那麼,作為一手締造了“孝宣之治”的漢宣帝,為何最終又放弃了易儲呢
標籤: 漢武帝 劉奭 漢朝 西漢 許平君 漢宣帝
歷史上的建寧公主是怎樣的?她的一生比影視劇中更淒苦
和碩恪純長公主,即建寧公主,清朝公主,名阿吉格,清太宗皇太極第十四女,崇德六年十二月初七日丑時生,其母為皇太極庶妃蒙古察哈爾部奇壘氏。然而,歷史上的建寧公主,不僅人生經歷與《鹿鼎記》截然不同,其一生相較於《鹿鼎記》更是要淒苦很多。
標籤: 吳應熊 吳三桂 康熙 建寧公主 歷史 中國古代史
三國時期,曹操、孫權和劉備的尊稱是如何變化的?
三國時期,其尊稱主要延續自漢朝,通常將管轄一郡的官員尊稱為“府君”,管轄一州的被尊稱為“使君”,而將獲得開府權力的官員尊稱為“明公”。接下來,我們便來看看三國時期,曹操、孫權和劉備的尊稱變化。
標籤: 孫權 劉備 曹操 三國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