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九品中正制和封國制,具體內容是什麼?

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瞞,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東漢末年權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作為這一變化的標誌的,是九品官人法的製定。九品中正制的實施和王公封國的實際待遇,反映了曹丕統治下的政局之狹隘、猜忌的情調,已失去了曹操時期的相當開朗的色彩。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瞞,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東漢末年權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的精神,到曹丕在位時就有了變化。

楊沛在曹操和曹丕兩代的不同際遇,很說明這種變化。

楊沛,馮翊萬年人。初平年間,作公府令史,以牒除為新鄭長。他歷任曹操時期長社令,九江、東平、樂安太守,鄴令,護羌都尉,京兆尹等職,一再為曹操所稱讚。

他任長社長時,曹洪的賓客徵調不肯如法,楊沛先打斷他的脚,然後殺掉。曹操以為能。

在九江、東平、樂安任內,也並有政績。

沛因坐與督軍爭鬥而髠刑五歲。輸作未竟,曹操聽到鄴下頗不奉科禁,想起楊沛的嚴能,遂從徒中起沛為鄴令。

曹洪、劉勳等聽得消息,遣家騎馳告子弟,使各自收斂。

這樣一比特嚴能之吏,到曹丕時卻是“冗散裡巷”,“家無餘資”,“妻子凍餒”。

楊沛前後不同的際遇,說明曹氏父子用人標準的不同。

像楊沛這樣以嚴能起家的人,就不免走到末路了。

作為這一變化的標誌的,是九品官人法的製定。

製定的時間是曹丕已即王位還未受禪稱帝的延康元年,製定的人是陳群。

《三國志•魏志•陳群傳》載:“文帝(曹丕)在東宮,深敬器焉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關於九品官人法出現的背景和具體辦法,《通典•選舉典》有如下的論述:“按九品之制,初因後漢建安中,天下興兵,衣冠士族,多離於本土,欲征源流,遽難委悉。魏氏革命,州郡縣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處人任諸府公卿及臺省部吏、有德充才盛者為之,區別所管人物,定為九品。”

由此可以看出,九品官人法的出現,就是為衣冠士族服務的。

州郡縣的中正,都是在朝廷任職的本地人來承擔,而這些任職的人自然是以本地的士族名士為主。

擔任中正職務的另一條件是德充才盛。

德的問題一提出,無德無行,不仁不孝,受金盜嫂的人就很難品評出來了。

所以九品官人法一出,就等於是對曹操“唯才是舉”的三令的精神的否定。

事實上也是如此。九品官人法出來後,中正一職就為各地在京作官的世家名士所把持,而九品所品評的人物,其高品都為世家高門所獨佔。

當然,這裡也有個演變過程,如西晋的衛瓘所說:“其始造也,鄉邑清議,不拘爵位,褒貶所加,足為勸勵,猶有鄉論遺風。”(《晋書•衛瓘傳》)

但不久,問題就顯露出來了。齊王曹芳正始年間,夏侯玄和司馬懿論中正制之失時,已經指出“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來,有年載矣,緬緬紛紛,未聞整齊”(《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

後來,到了西晋時代,在九品官人法和中正品評人物制度下,如劉毅所說,已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了(《晋書•劉毅傳》)。

九品官人法和中正制,實質上是漢末月旦評的延續,只是月旦評是社會輿論,九品官人法是官家評定。

主持月旦評的人和中正官大多是世家大族的名士人物,兩者是一樣的。

陳群在曹操時代,只作到侍中、領丞相東西曹椽。

他的態度是:“在朝無適無莫(凡事無可無不可),雅仗名義,不以非道假人。”(《三國志•魏志•陳群傳》)

但曹丕一上臺,他就活躍起來了。

另外,司馬懿,在曹操時也無地位,曹丕時也重要起來。

陳群、司馬懿和魏宗室曹真的地位一樣高,成為在曹丕死時受遺詔輔政的人物。

世家高門在當時是不可抗拒的社會勢力,陳群、司馬懿是世家高門的代表人物。

曹丕借助他們以鞏固曹家政權,他們借政治地位和九品中正制度以發展世家大族的勢力。

曹魏也有封國制,但名號是虛封,皆不食租。

自曹丕稱帝以後,朝廷對宗室頗多猜忌,同姓王公甚難自處。他們名義上是王公,實際上毫無權力,甚至連人身自由都沒有,形同囚犯。

法令規定:諸侯王皆須就國,不得停留京師;諸侯王不得輔政;諸侯王不得互相交往,也不得與別人交往。陳壽在《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中這樣評述魏之王公:“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比特號靡定,大小歲易。”

另一比特史家也評論:“魏興,承大亂之後,民人損减,不可則以古始。於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無其實。王國使有老兵百餘人,以衛其國。雖有王侯之號,而乃濟為匹夫。縣隔千里之外,無朝聘之儀,鄰國無會同之制。諸侯遊獵不得過三十裏,又為設防輔監國以察之。王侯皆思為布衣而不能得。”(同上傳,注引《袁子》曰)袁子,指袁渙子袁准,著有《袁子正論》。

魏王公的具體情況,可以陳思王曹植為例。

“時法制,待藩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植以前過,事事複减半。”(《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

所謂“前過”,就是曹操愛植才,欲立為王太子。

曹丕即位後,懷恨在心,故對植特為苛薄嚴峻。

曹丕有一次發世家子弟為兵,諸侯國世家子弟也在發中。

曹植上疏懇求停發他的世家子弟。

他所陳述的情况,反映了曹魏諸侯王封國的可憐相。

他說:“臣初受封,策書曰:植受茲青社,封於東土,以屏翰皇家,為魏藩輔。而所得兵百五十人,皆年在耳順,或不逾矩。虎賁官騎及親士凡二百人而名為魏東藩,使屏藩王室,臣竊自羞矣臣士息前後三送,兼人已竭。惟尚有小兒,七八歲已上,十六七已還,三十餘人。令部曲皆年耆,臥在床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視,氣息裁屬者,凡三十七人;疲瘵風靡,疣盲聾瞆者,二十三人。”

就曹植的情况說,裡面有曹丕對曹植怨恨的因素在內。

但曹魏封國的整個情况和曹植的情况是不會有什麼質的區別。

九品中正制的實施和王公封國的實際待遇,反映了曹丕統治下的政局之狹隘、猜忌的情調,已失去了曹操時期的相當開朗的色彩。

本文標題: 曹操的九品中正制和封國制,具體內容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3432134838499
相关資料
古代太子能够繼承皇帝,太子為何轉正,繼位那麼難
老資料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為何古代太子轉正很難,等不到繼承大統的那一天,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古代太子作為國家繼承人和國本,同時也是一個高危的職業,雖然很多太子都能正常轉正,死於非命的太子或者是等不到繼位的太子也不少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唐朝
盤點南北朝歷史,北周是如何滅齊的?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南北朝時期中國南方和北方處於分裂狀態,自東晉十六國至隋朝,始於420年劉裕建立南朝宋,止於589年隋滅南朝陳。在這些前提下,具有雄才大略的周武帝開始把目光轉向鄰國,轉向整個鼎峙中的南北雙方,欲以完成他夢寐以求的統一
標籤: 武帝 南北朝歷史 歷史 漢朝
古代皇帝讀書真的很艱苦嗎,古人窮為何讀不起書
對古代皇帝讀書有多艱苦?為什麼窮是讀不起書的呢?皇帝小的時候,虛歲6歲就要開始去上學,他們上學的地方叫做上書房,學堂規矩是非常嚴格的。皇帝必須要在淩晨3:00~5:00左右,就到上書房進行早讀。皇帝吃完後是不允許休息的,一吃完就必須要馬上讀
標籤: 讀書 國學
古人生活條件不是很好,古人讀書到底有多難
而且在古代受到一些世俗觀念的影響,人們都認為讀書人是高人一等的,所以古人對讀書都非常的重視,雖然非常重視讀書,但是對於他們來說讀書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標籤: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