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田氏代齊是怎麼回事?真相是什麼?

田氏代齊這件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鳩占鵲巢的故事。這個過程,說起來雖然很簡單,但實際上卻持續了近三百年的時間,中間發生了無數傳奇的故事。而田氏代齊的整個過程,大體上則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歷史上真實的田氏代齊是怎麼回事?真相是什麼?這是今天老資料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田氏代齊這件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鳩占鵲巢的故事。

話說當年陳國內亂,國君的一個兒子跑到了齊國,被齊桓公重用。此後經過近三百年的發展之後,這個外來戶逐漸發展壯大,先是和齊國內部幾個大氏族,聯手削弱宗室,然後又擊敗了這幾個大氏族,徹底獨掌大權,最終取而代之,成了新的齊國國君。

這個過程,說起來雖然很簡單,但實際上卻持續了近三百年的時間,中間發生了無數傳奇的故事。而田氏代齊的整個過程,大體上則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田氏入齊。

春秋初期,中原地區的大國陳國,曾經圍繞著國君的寶座,發生過一場嚴重的內鬥。當時陳國的國君陳桓公病重,他的弟弟趁機幹掉了陳桓公所立的太子,然後在陳桓公死後奪取了國君的寶座,史稱陳廢公。但之後不久,陳桓公的三個兒子,又設計幹掉陳廢公。

陳廢公被幹掉之後,接下來的幾十年裏,兄弟三人先後做了國君,分別是陳厲公、陳莊公以及陳宣公。至於說為什麼是兄弟相傳,而不是父子繼承,這個原因史書上基本沒什麼記載。我們只知道,兄弟三人的傳承,應該是比較和平的,而不是弟弟弑殺哥哥然後奪權。

這場兄弟相傳,雖然比較和平,但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兄弟三人都做過國君,那他們的後人,是不是都具有合法繼承國君寶座的權力呢?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最終,到了小弟陳宣公在位的時候,陳宣公就直接立了自己的兒子做太子。至於他的兩個哥哥的兒子,那就只能變成旁支了。

在這些失去繼承權的國君後代當中,有一個叫陳完的人比較特殊。這個陳完是三兄弟當中首先做國君的那個陳厲公的兒子。如果陳厲公可以多活幾年,說不定也就沒有什麼兄終弟及的事情,而是直接由陳完或者陳完的兄弟來繼承國君之比特了。但可惜的是,既然國君的寶座已經丟掉了,那陳完自然也就只能成為一個普通的卿大夫了。

對此,陳完倒是也沒太過在意,直接認命了。所以陳完長大之後,一直努力工作,非常有才能。在整個陳國,名聲都很不錯。另外,陳完和陳宣公的兒子,也就是那位當時被陳宣公立為太子的堂兄弟,關係非常不錯。

如果劇情正常發展下去,陳完大概會成為一代賢臣,雖然沒能繼承國君的位置,但還是可以好好輔佐自己的堂兄弟,做出一番事業。但誰也沒想到的是,後來陳宣公晚年的時候,色令智昏,竟然打算廢掉太子,改立自己另外一個寵妾的兒子做太子。

但問題是,當時這位太子和陳完交好,在國內非常有實力。就算是陳宣公本人,也不是動動嘴就能輕易廢黜的。再加上這個過程當中,又有奸臣從中作梗,導致陳宣公誤以為太子和陳完交好,是打算造反推翻自己。所以最終,陳宣公直接下令,幹掉了太子。

隨著太子被殺,陳完的處境,瞬間就尷尬了起來。

當時的陳完,繼續留在陳國,肯定會被自己的叔叔陳宣公直接剷除。為了保護自己,也為了保護家人,陳完不得不帶領自己的家族,離開陳國,逃往了齊國避難。

之所以要逃往齊國,主要是因為當時的齊國,正是齊桓公在位期間。此時的齊國,已經成了列國之中公認的霸主。只有這樣的齊國,才有實力庇護陳完一家。而陳完逃到齊國之後,齊桓公也展現出了自己的霸主氣度,直接收留了陳完一家。

非但如此,面對逃難的陳完,齊桓公還直接表示,要讓陳完做齊國的上卿。面對齊桓公的好意,陳完直接表示,自己沒有能力接受,最後只是接受了工正的官職,負責管理齊國的工匠。這個官職,在齊國內部雖然不算低,但也不像上卿那麼高。

不得不說,陳完的這個決定,還是很有道理的。畢竟,當時陳完是從陳國逃難到齊國,自身根基未穩。如果這個時候,陳完貿然接受任命,成為齊國內部的高層,勢必要侵佔其他齊國大氏族的利益,很容易引來其他家族的排斥。一旦被排斥,陳完家族想要在齊國紮根,恐怕就很困難了。

正是因為陳完的這招以退為進,陳完家族也得以順利留在了齊國。而且,留在齊國之後,陳完還順便給自己家族改了氏,由陳氏改為了田氏。

這裡我們要稍稍解釋一下,先秦時期的姓氏,和我們後來姓氏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簡單來說,姓指的是人繼承的始祖關係,而氏則是同一始祖的後人,後來在發展過程當中,逐漸到了不同地方,組成了不同的氏族。

之所以會有這樣複雜的關係,主要是因為母系社會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固定的婚配關係,導致很多人只知道自己母親是誰,卻不知道自己父親是誰。所以就用姓這個東西,來確定自己母系這一脈上面的先祖到底都是誰,避免近親結婚之類的問題。而進入父系社會之後,姓的制度也同樣延續了下來,繼續作為區別先祖的標誌。

但問題是,後來在發展當中,大家漸漸發現,太多人都是一個始祖。比如炎帝和黃帝,後世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是他們的後代。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單純的姓已經很難再進行區別了,所以氏就開始逐漸普及。就算是同一個始祖,生活到了不同的地方,本身的氏也會截然不同。

比如陳完一家,他們的姓其實是姓媯,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八個姓之一。媯姓一脈的後裔很多,而陳國這個分支,因為封國的名字叫做陳,所以這一支的氏就被稱之為陳氏。

而到了齊國之後,既然陳完一家,已經轉移到了陳國以外的地方生活,氏自然也就可以變一變了。至於說為什麼會由陳氏改為田氏,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按照當時的口音,陳這個字和田這個字的念法是非常接近的,所以這就是一個音同字不同的說法。

總之,到了齊國之後,陳完一家變成了田完一家,並且徹底紮下根來。從這時開始,齊國的田氏一族開始出現,並且在此後的上百年時間裏,逐漸成為了齊國的大氏族。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齊桓公這次好心接納,後來竟然會讓自己的後人,直接丟掉了整個齊國。

隨著齊國田氏正式出現,接下來田氏代齊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也就是所謂的壯大階段。

從田完入齊開始,此後的122年當中,田氏歷經五代家主,逐漸成了齊國的大氏族。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裏,齊國更是換了九比特國君。而到了第五代之後,因為多次聯姻,田家的關係和齊國國君這一脈,已經非常近了。雙方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同時,經過上百年的發展之後,這時的田氏,自身力量已經極為强大。到了這個時候,田氏再想繼續壯大下去,就勢必要侵佔齊國宗室佔據的那塊蛋糕。所以,到了田家第六代家主在位的時候,田氏代齊開始進入第三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叫做爭權。

此時已經極為强大的田氏,再想繼續壯大下去,就勢必要和齊國宗室競爭。畢竟,齊國本身就那麼大,這種衝突幾乎是不可調和的。

而當時的齊國宗室當中,有三個氏族可以被稱之為齊國宗室,分別是呂氏、高氏以及國氏。這三個氏族的姓,都是姓薑,都是當年那位姜太公的後人。只不過在後來的發展當中,高氏和國氏逐漸成了遠房偏支,而呂氏這一脈,則是繼續繼承國君之比特。

對於此時的田氏來說,想要繼續壯大,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壓高氏和國氏,從這兩個姜太公的後代偏支手中,爭奪更多的利益。

在這場鬥爭當中,田氏首先拿出來的手段,叫做爭取民心。當時的田氏,使用各種手段,大肆宣揚田氏的恩德,讓齊國百姓對田氏的印象越來越好。比如說,對待下麵的佃農,貸款給下麵的佃農,有大鬥貸出。回收貸款的時候,則是用小鬥收回,以此來讓利於民,收買民心。

這種手段,聽起來似乎不怎麼高明,但確實非常有效。而當時田氏的這種做法,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忌憚。這其中,就包括當時的齊國頭號政治家晏嬰,也就是後世常常說起的那位晏子。尤其是晏子使楚這個故事,更是被直接寫入了我們現時的課本,所以大家基本上都知道晏子。

晏子掌權的時候,就曾注意到田氏的這些舉動。當時晏子就明確表示,如果讓田氏再這麼搞下去,齊國遲早會被田氏收入囊中。然而當時在位的齊景公,對此卻不以為意,並沒有採納晏子的建議。只是用了一些無關緊要的手段,來對田氏進行限制。但這些手段,最後顯然都沒有任何用處。

最關鍵的是,田家自身也比較爭氣,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人才輩出。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數那位大名鼎鼎的田穰苴。這可是曾經留下了一部《司馬法》,後來被抬進武廟直接被奉為武廟十哲之一的存在。而當時的田穰苴,其實只是田家內部眾多的傑出者之一。

對於這樣的田家,齊國宗室自然更沒辦法打壓了。

就這樣,經過齊景公這個時代的發展之後,田氏一族徹底發達了,逐漸到了齊國宗室都無法壓制的地步。

而齊景公去世之後,因為他的嫡長子先一步去世,而齊景公臨死之前,又立自己一個寵妾的兒子做太子,而這個寵妾的兒子又比較年幼,所以齊國一度出現了主少國疑的局面。趁著齊國內部暫時內政不穩的機會,當時的田氏家主田乞,通過一系列高超的手腕,挑起了齊國內亂,最終成功驅逐了國氏和高氏。

再之後,田乞又從國外接回了齊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重新擁立為國君。經過這場動亂之後,田氏不但成功解决了高氏和國氏,讓齊國宗室最得力的兩個支持氏族,自此逐漸消失。而且,新上位的齊國國君,對田氏還需要感恩戴德。

就這樣,田氏一族逐漸掌握了齊國的大權,並且開始操縱權柄,架空齊國國君。等到田乞去世,到了田家的第七代家主田常掌權的時候,田家已經可以直接發動武裝政變,逼得齊簡公不得不逃離齊國,最後還被田家人追上來給殺了。

堂堂齊國國君,被自己國內的氏族逼得逃走,最後還被殺了。顯然,此時的田氏,在齊國內部已經擁有了難以想像的威勢和聲望。至於齊國國君這一脈,已經被徹底架空了。

隨著齊簡公被殺,田氏徹底掌握了齊國的大權。此後幾十年裏,田氏雖然依舊擁立呂氏的後裔做國君,但卻開始在整個齊國內部,到處安插田氏的族人。齊國內部幾乎所有城池的大夫,都是田家人。

到了這個時候,爭權這個階段,已經算是大功告成了。所以接下來,田氏也進入了第四個階段,那就是正式取代呂氏,成為齊國新的宗室。

如果從後世的角度來看,當一個權臣或者一個家族,已經可以掌控全國,甚至連國內每一個城城主,都已經是自家人的時候。到了這個時候,改朝換代似乎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仿佛只要說句話就行。

但問題是,在先秦時代,這恐怕還真行不通。因為當時的規則,和後世有點不太一樣。

經過八代人的奮鬥之後,田氏雖然已經徹底掌控了整個齊國,實際上已經成了齊國新的統治者。但到了這個時候,田氏還是沒能得到其他諸侯國的承認。

如果田氏貿然廢了齊國國君,很容易會引來其他諸侯國的圍攻。因為篡位這件事,是不被當時的規則所接受的。其他强大的諸侯國,也完全可以借此為理由,插手齊國內政,甚至直接率兵攻入齊國,徹底滅了田氏一族。

此時的田氏,雖然在齊國內部,可以算是一手遮天。但要想要擋住其他諸侯國的進攻,還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第四個階段,田氏的主要任務,就是取得其他諸侯國的承認,直到最後得到周天子的册封,合法的取代齊國宗室。

想要取得其他諸侯國的承認,顯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這個過程,前後持續了整整近七十年的時間。不過,在這七十年當中,有一件事的發生,對田氏帶齊有著特別重要的影響。

這件事,就是三家分晉。

和齊國一樣,同樣作為中原大國的晉國,在春秋末期的時候,也出現了權臣佔據國家的問題。齊國還只是出了田氏一家,晉國卻出了好幾個大氏族。而這些大氏族經過多年的混戰之後,最後由韓趙魏三家勝出。因為這三家的實力差不多,整體上都無法奈何對方,所以三方乾脆直接聯手,共同瓜分晉國。

韓趙魏這三家,想要瓜分晉國,繼而自立為諸侯,同樣也會遇到田氏面對的問題,無法得到其他諸侯的承認。所以,在這之後,田氏便和韓趙魏這三家,開始頻繁來往,相互支持,共同謀求諸侯的位置。

除此之外,田氏也開始向外發動戰爭,利用齊國的强大軍力,逼迫其他小諸侯國,不得不承認田氏對齊國的控制權。

就這樣,又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之後,這期間韓趙魏三家又先行一步,逼迫周天子承認他們的諸侯地位,給田氏帶齊做了一個好榜樣。就在韓趙魏三家被正式册封的兩年之前,田氏已經把齊國的國君,轉移到了海上一個小島,只留了一座城作為薑家的封邑。至於剩下的齊國,則是完全由田氏控制。

即便如此,田氏仍是不肯放心,此後又努力了十多年的時間,爭取到更多的諸侯國認可。最終,在西元前387年,田氏通過魏國國君,向周天子表達了自己自立的想法。此時的周天子,面對强大的田氏,也無可奈何,只能做一個順水人情,徹底承認了田氏繼承齊國。

就這樣,隨著周天子的册封完成,田氏也徹底鳩占鵲巢,成為了齊國新的宗室。

縱觀整個田氏代齊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田氏能够佔據齊國,完全就是一個鳩占鵲巢的行為。如果當年齊桓公沒有接納陳完,或者齊景公全力打壓田家,田氏最後都不可能取代齊國。

至於說田氏為什麼能成功佔據齊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除了田家幾代人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當時的時代背景。在春秋戰國交替的時代,傳統的井田制徹底瓦解,社會進行了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誰能取得更多的人支持,誰就能佔據更多的生產力,誰就能成為新的諸侯。至於傳統的禮樂制度,在這個時代,早已經徹底失效了。

而田氏一族,順應了時代的發展,爭奪了更多的民心,以及諸侯們的支持。最後能成功佔據整個齊國,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本文標題: 歷史上真實的田氏代齊是怎麼回事?真相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3345748813763
相关資料
項羽過早對宋義下手,導致了什麼後果?
項羽,秦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自立為西楚霸王。作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比特以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巨鹿之戰的巨大成功,使項羽的個人威望達到頂峰。但實際上,項羽完全可以不打巨鹿之戰,借助宋義的奇謀奪去
標籤: 項羽 宋義 三國 歷史 趙國 章邯
古代打仗為什麼多選擇秋天,打秋風又是什麼意思
古代為何總是在秋天打仗?打秋風是什麼意思?打仗之前為何用大糞塗抹箭頭?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攷。為什麼古代大多數在秋天打仗,就像辛弃疾所說的沙場秋點兵,其實這還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在古代,為什
標籤:
蘇洵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六國論》?對後世有何啟示?
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的遠見卓識,越過千年時光,依舊閃閃發光,引人深思,那麼,蘇洵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才寫出了《六國論》的?蘇洵的《六國論》,不但對北宋的統治者,對於今天的中
標籤: 六國論 宋朝 蘇洵 中國古代史
古代敲竹槓說法流傳那麼廣,這個說法是怎麼出現的
“敲竹槓”的說法,在民間也是流傳較為廣泛的了,在現在的許多小說中,也是比較常見的,那麼問題來了,“敲竹槓”的說法到底是從何而來呢?主要是“敲竹槓”說法出現的並沒有你想的那麼久遠。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師爺 阿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