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吳楚爭霸是什麼樣的?真相是什麼?

因為洛邑在鎬京的東方,所以在這之後的周朝,就被稱之為東周。因為之前西周覆滅的時候,周王室損失了不少力量。如此一來,周王室的內耗,自然更加嚴重。但同時,這場長達二十年的兩王並立,也讓周王室進一步衰落。

歷史上真實的吳楚爭霸是什麼樣的?真相是什麼?今天老資料網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西周末年,隨著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鎬京,西周的最後一比特天子周幽王被殺,西周便算是徹底結束了。此後,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遷都到了洛邑。因為洛邑在鎬京的東方,所以在這之後的周朝,就被稱之為東周。

因為之前西周覆滅的時候,周王室損失了不少力量。再加上東周開國之後,周幽王的一個弟弟,也被其他諸侯擁立做了天子。在此後二十多年的時間裏,周王室內部一直都是兩王並立的局面。如此一來,周王室的內耗,自然更加嚴重。

直到二十多年以後,隨著中原地區的大國晉國,插手周王室的內鬥,幫助周平王擊敗了自己的叔叔,周王室內部這才結束了兩王並立的局面。但同時,這場長達二十年的兩王並立,也讓周王室進一步衰落。

此後,又過了三十多年,周王室一直在持續衰落。到了周平王的孫子周桓王在位時期,周桓王不甘心周王室就此衰落下去,便想要發動周王室最後的一點力量搞事情,結果周桓王剛剛想要折騰一下,周王室就和旁邊的鄭國產生了衝突。最終,周王室更是被鄭國擊敗,徹底威嚴掃地。

鄭國擊敗周王室的這場戰爭,對於整個春秋時代乃至中國歷史來說,都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因為自此之後,中原地區的其他諸侯國,徹底看清了周王室的衰敗。既然周王室連一個鄭國都打不過,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聽從周王室的話呢?

所以,在這場戰爭結束後,整個中原便逐漸進入了一個混亂的時代。很多諸侯國都想要購並其他國家,以此來壯大自身實力。但問題是,如果貿然侵佔其他國家,很容易會引來公憤。到時候如果被其他諸侯國圍毆的話,自身恐怕都會有被滅的風險,實在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第一個解决這個難題的,是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歷史上著名的齊桓公。

大概在周王室被鄭國擊敗二十多年以後,齊國那邊換上了一比特新國君,這就是齊桓公。齊國本就是中原地區的大國,國力很强。再加上齊桓公上位之後,銳意改革,國力很快就遠超其他諸侯國。

而接下來,當齊桓公打算擴張的時候,齊桓公想出了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叫做‘尊王攘夷’。這個辦法在後世的時候,也被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簡單來說,就是齊桓公打著周天子的名義,去清理那些對周天子不尊敬的諸侯國。如此一來,在名義上齊桓公就變得無懈可擊,而滅了那些諸侯國之後,他們的地盤則是都歸齊國所有。如此一來,齊國便可以合法合理地侵佔其他國家。

正是因為打出了‘尊王攘夷’這杆大旗,此後的幾十年裏,齊國迅速擴張,同時又多次舉行會盟,終於被大家公推為諸侯國中的盟主。自此之後,齊桓公作為春秋時代第一位霸主的地位,也就算是徹底定下來了。

不過,到了齊桓公晚年的時候,因為齊桓公本人識人不明,導致齊桓公死後,齊國內部圍繞著國君寶座,開始瘋狂內戰。這場內戰,直接導致齊國國力暴跌,再也坐不穩霸主的位置了。所以在這之後,對於這個空出來的霸主國寶座,中原地區其他幾個强大的諸侯國,都開始紛紛躍躍欲試,打算成為下一個霸主國。

當時在整個中原地區,有資格競爭霸主寶座的國家,大致有四個,分別是秦國、晉國、宋國以及楚國。這四個國家,國力要更强一些。所以在這之後,楚國和宋國開始交戰,最後以宋國戰敗而結束。秦國和晉國也開始交戰,最後秦國無法擊敗晉國,跨過晉國去參與中原腹地的爭霸。所以在整個春秋時代,秦國就只能轉而向西發展。

等到宋國和秦國先後失去爭霸資格之後,接下來要爭奪霸主國寶座的,就只剩下晉國和楚國了。

對於晉國和楚國爭霸的這段歷史,我們只能簡單來介紹一下,因為實在是太長。簡單來說,在接下來上百年的時間裏,晉國和楚國直接交戰十三次,晉國勝十一次,楚國勝兩次。至於雙方間接引發的代理人戰爭,已經雙方針對對方附屬國的戰爭,那就實在太多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晉國首先佔據上風,在晋文公時代首先稱霸。而晋文公死後,僅僅過了十幾年之後,楚國就出了一比特楚莊王,再次扳回一局。而楚莊王在位期間,楚國大肆吞併其他諸侯國,導致楚國的地盤迅速擴張,勢力暴漲。

不過,等到楚莊王去世之後,因為楚國新舊貴族兩派之間,存在巨大的衝突,所以就開始進行內鬥。因為這場內鬥,導致楚國的國力再次大跌。而晉國則是趁勢壓上,清理掉了楚國的眾多附屬國,逐漸將戰爭引向了楚國本土。

到了這個時候,在這場晋楚爭霸過程當中,楚國已經處於絕對的下風了。

不過,此時的晉國高層,也開始仔細思考一個問題:在之前上百年的鬥爭當中,晉國曾經多次戰勝楚國,為什麼卻始終不能把楚國滅掉呢?

對於這個問題,晉國高層後來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主要是因為楚國地處南方,地盤太大,晉國很難長途作戰,徹底吞併楚國。再加上晋楚之外,還有齊國和秦國這樣的大國。每次晉國開始佔據壓倒性優勢之後,齊秦雙方都會從背後扯後腿,生怕晉國吞併了楚國,徹底一家獨大。

所以,想要徹底滅掉楚國,就必須在楚國旁邊,找一個强大的國家,和晉國組成聯盟。至少在滅楚這件事上,雙方不能有任何分歧。雙方必須堅定聯手,不去管其他任何影響,這樣才有機會真正滅了楚國。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找了一圈之後,最終晉國就看中了南方的吳國。

吳國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的時候。據史書記載,吳國的初代國君,應該是周文王他大伯。商朝末年的時候,當時的周國還僅僅只是一個普通諸侯國,正是周文王的爺爺周太王在位期間。

周太王一共有三個兒子,這其中小兒子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姬昌。照理來說,周太王去世之後,應該把位置傳給自己的大兒子。但周太王晚年的時候,卻特別看好孫子姬昌,想要越過兒子,直接傳比特給孫子。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知道父親的心意之後,周太王的大兒子和二兒子,直接放弃了繼承權,遠遠地逃到了荒凉的江南。而當地人敬佩這哥倆的品格,於是紛紛前來歸附,這就是吳國最初的原型。

再之後,隨著周武王成功戰勝了商紂,成為了新的天下共主,自然也要尋找失散多年的親戚。後來找過之後才發現,原來人家已經在江南立足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周武王便册封其為吳國。

吳國這個國家,就是這麼來的。

對於這段歷史淵源,史學界其實一直存在爭議。很多人都懷疑,或許當年的歷史並沒有這麼看起來溫情脈脈,有可能是周文王趕走了自己的大伯和二伯,也有可能是後世的吳國君主,為了給自己的血統正名,硬是往周王室身上去靠。但不管怎麼說,如果按照史書上的記載來看,吳國確實是這麼來的。

如果單從吳國的開國過程來看,這樣的吳國,顯然應該是很高貴才對。但問題是,吳國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偏僻了。在西周以及春秋時代,黃河流域才是真正的中原覈心。只有吳國所在的太湖流域,那就只能算是邊疆中的邊疆了。

因為地理位置實在太偏僻,吳國的文明發展行程,相比中原諸侯國來說,也要慢了很多。直到春秋中期的時候,吳國依然處於剛剛脫離原始社會的階段,和那些强大的中原諸侯國相比,吳國差的實在不是一點半點。

但是,就因為晋楚爭霸,晉國看上了吳國。自此之後,吳國就搭上了晉國的快車,從此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西元前586年,也就是楚莊王去世五年之後,當時吳國的老國王去世,新國王壽夢即位。壽夢即位之後,為了發展吳國,學習中原的先進文明,還特意玩了一出‘認祖歸宗’的戲碼,去洛邑朝見了一下周天子。

這也是吳國建國以來,歷史上第一次去朝見周天子。

壽夢的這次出國訪問,不但和周王室取得了聯系,沿途也經過了許多國家,帶回了很多先進的科技,同時也引起了很多中原大國的注意。這其中,就有當時正在尋找盟友的晉國。

當時晉國雖然在楚莊王去世之後,已經開始重新取得了一定的優勢,但還是沒能完全壓倒楚國。此時的晉國,正愁沒法在楚國身後,再找一個同盟國,吳國就忽然出現了。吳國的出現,對於晉國而言,無疑是剛想打瞌睡就有人送上了枕頭。所以在這之後,晉國馬上派人出使吳國,並且給予吳國多方面的援助。

當時晉國對吳國的援助,到底强到什麼概念呢?舉個例子,吳國因為久居邊陲,基本不會玩戰車這種東西。為了幫吳國熟悉車戰,晉國乾脆直接派了一支成建制的軍隊,到吳國去幫吳國訓練軍隊。可以說,後來吳國軍隊的老底,就是晉國幫忙締造出來的。

除了軍事上之外,其他手工業以及各方面的科技知識,晉國也是不遺餘力地向吳國輸出。正是在晉國的援助之下,吳國在壽夢這一代,開始迅速强大起來。此後,晉國和吳國正式結成同盟,開始從兩個方向,共同夾擊楚國。

此後的二十多年裏,吳國在壽夢在位期間,迅速壯大,逐漸成了東南大國。與此同時,一個圍繞著楚國的‘北-東北-南’三個方向的包圍圈,也徹底形成。這個包圍圈形成之後,楚國和中原諸國的聯系,基本上就被徹底切斷了。就連山東地區的齊國,也很難再支援楚國。唯有西邊的秦國,暫時還和楚國接壤,這也為後來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筆。

二十多年以後,隨著包圍圈的形成,楚國徹底難受了。在接下來的交戰當中,晉國開始逐漸取得壓倒性的優勢。甚至就連楚國的國王,也在亂戰當中被晉國大軍射瞎了眼睛。

西元前263年,晉國號召一堆盟國小弟,與吳國在今天的江蘇邳縣地區舉行會盟。這場會盟,不但標誌著晉國徹底成為了第一霸主,同時也是晋吳兩國的第一次國君級會談。會談期間,雙方不但重申了兩國的友好關係,還對接下來針對楚國的一系列軍事行動,統一了意見。

在晋吳兩國的聯手針對下,接下來,兩國不斷對楚國邊境進行襲擾戰,致使楚軍疲於奔命。所以從這時開始,楚國再也無力去管國境之外的事情,戰爭也逐漸推進到了楚國的國內。

如果歷史正常發展下去的話,就這麼打下去,楚國就算國力再厚也扛不住,最後肯定會被晉國所滅。但問題是,就在晋楚爭霸戰爭,逐漸有了眉目之後,晉國內部卻出問題了。這個問題,就是士大夫家族擅權的問題。

很多人都知道,作為春秋時代最强大的諸侯國,晉國最後是被國內的卿大夫家族給瓜分了。所以到了戰國時期,晉國就成了韓趙魏三國。而從晋楚爭霸的後期開始,晉國內部其實就已經出現了卿大夫家族掌權的現象。

因為這個原因,在這之後,晉國內部的卿大夫家族,開始相互混戰。所以直接導致整個晉國,都無力再向外擴張,自然也就談不上滅楚了。於是,到了西元前546年,在宋國的號召之下,晋楚兩國再次坐到了談判桌前,開始進行談判。

這場談判的結果,是晋楚兩國平分霸權。自此之後,除齊秦兩國之外的所有諸侯國,都需要共尊晋楚兩國為霸主。至於齊秦兩國,因為實力太强,所以不用前去朝拜。因為在這之前,兩國之間還有一次和平談判,所以這次談判,後世便稱之為‘第二次弭兵會盟’。

第二次弭兵會盟結束後,此後的四十年裏,晋楚兩國基本上就沒什麼戰事了。而隨著晋楚兩國休戰,中原地區的大部分國家,也開始進入了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這段時間,應該也是整個春秋時代,最和平的四十年了。

但這個結果,對於吳國來說,顯然並不是一個好結果。

要知道,吳國原本只是一個東南小國,靠著晉國扶持,才能逐漸壯大,最終成為能够制衡楚國的强大國家。但問題是,此時晉國和楚國簽訂了盟約,同時還讓大家一起共尊兩國為霸主。所以這個結果,就等於是把吳國給徹底賣了。

於是,在這之後的幾十年裏,吳國便等於是單憑自身,獨自對抗楚國。也正是從這時開始,楚吳兩國爭霸的歷史,真正開始了。

順便說一句,在晋楚兩國休戰之前,吳國這邊也發生了一些事情。吳國這邊,那位直接帶領吳國走向强大的吳王壽夢,最終壽終正寢。壽夢去世之後,按照當時的規矩,應該是由壽夢的長子即位。但壽夢有四個兒子,在這四個兒子當中,壽夢卻偏偏看好老四這個小兒子。

所以,在壽夢去世之後,吳國就演繹了一場傳比特佳話。先是老大即位,老大即位之後,和楚國打仗,死在了戰場上。老大去世後,老二即位。正是老二在位期間,晋楚雙方舉行了和平談判。而老二在位四年之後,最終去討伐越國,仗打贏了,但老二本人卻被俘虜給刺殺了。

老二死後,老三即位,老三在位期間,繼續和楚國幹仗,也沒落了下風。如此,過了17年之後,老三病重,打算按照約定傳比特給老四。然而到了這個時候,老四卻堅持不接受,甚至還特意跑到山裡去種地。

因為老四堅決不接受,所以最終,老三只能傳比特給兒子僚。

僚即位的時候,吳國經過連續四代吳王的治理之後,已經非常强大,足以和楚國正面抗衡。而且,此時距離當年那場弭兵會盟,也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中原各國對楚國也是虎視眈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接下來的幾年裏,僚開始指揮吳國,兩次進攻楚國,兩次基本上都是得勝而回。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那場顯得非常離奇的‘桑葉大戰’,就此爆發了。

西元前519年,吳國大舉進攻楚國,在前線大敗楚國主力。這也是僚即位之後,第二次進攻楚國。一年之後,到了西元前518年的時候,吳楚兩國邊境,兩國女子因為一個桑樹產生口角,最後導致事態不斷陞級,最後演變成了吳楚兩國的全面大戰。

從之前的歷史背景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實際上,這場所謂的桑葉之戰,原因其實根本不在於那兩個採桑女。在此之前,吳楚兩國已經交戰多年,雙方早就打出了世仇。所以雙方開戰,只不過是想借此作為一個理由而已。

而接下來,當桑葉之戰結束之後,吳楚兩國接下來的歷史,則更為精彩。

桑葉之戰結束四年之後,吳國這邊出現了一場歷史上最著名的刺殺事件。之前壽夢的四個兒子,本來打算依次做吳王,但是到了老三這裡就斷了,由老三的兒子做吳王,也就是僚。但是僚即位之後,老大的兒子就不願意了。

如果按照順比特繼承制的話,當年老大去世之後,本就應該由老大的兒子即位。所以,僚即位之後,這個老大的兒子,一直在籌畫怎麼奪回王位。有趣的是,對於這位堂兄弟,僚還真是一點都沒有忌憚之心。之前兩次和楚國交戰,都是由這個堂兄弟來指揮的。

這兩次指揮,也讓這個堂兄弟在吳國軍中的聲望,大幅攀升,有了取代僚的機會。而桑葉之戰結束三年之後,當時恰好楚國老國王去世,僚便打算趁機再進攻楚國,於是便把吳國大軍都派了上去。但是開戰之後,吳國大軍在楚國境內,卻陷入了苦戰,一時之間無法撤回。

就在這個時候,那位籌畫已久的堂兄弟,找了個叫專諸的刺客,在一次宴會上刺殺了僚。這就是專諸刺王僚這個典故的由來。而專諸用的那把劍,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魚腸劍。而僚被刺殺之後,那位籌畫已久的堂兄弟,正式登上了吳國王位,這就是歷史上的吳王闔閭。

闔閭即位之後,雖然吳國內部也出現了短暫的混亂,但因為闔閭即位之前,在軍中的地位已經非常牢固,所以這場混亂並沒有持續太久。反倒是楚國,當時內部極為混亂,這就給了接下來闔閭滅楚的機會。

說到這裡,我們得暫時把吳國這邊放下,先說說楚國那邊的情况。

之前吳楚兩國進行桑葉之戰的時候,楚國這邊正是楚平王在位期間。楚平王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國王,一方面他對外非常有手腕,面對晉國和吳國的圍攻,依然能够支撐不敗。但另一方面,楚平王本人的道德水准特別差,在位期間重用奸臣費無極,還搶了自己的兒媳。

另外,楚平王執政期間,還殺了一個叫伍奢的忠臣。伍奢被殺之後,他的兒子伍子胥逃往吳國,此後就開始幫助闔閭刺殺僚,最終幫助闔閭登上了王位。而闔閭登基之後,伍子胥又開始全力幫助吳國變得更加强大,準備反過來向楚國復仇。

除此之外,桑葉之戰結束兩年之後,楚平王病重去世。而楚平王去世之後,新即位的楚昭王,只是一個十歲都不到的小毛孩,根本無法處理朝政。所以在這之後,楚國內部就開始出現主少國疑、大權旁落的現象,國內開始逐漸混亂。反觀吳國這邊,自從伍子胥幫助闔閭上位之後,伍子胥又幫吳國招攬來一個超級牛人,這個牛人就是孫武,《孫子兵法》就是他寫的。

在伍子胥和孫武的輔佐下,吳國的軍事力量,開始驟然膨脹,逐漸超過了楚國。而楚國這邊,當時又是主少國疑的局面,自然更難抵擋吳國的騷擾了。此後的十年當中,吳國將國內全部軍隊,分成了三部分,輪流對楚國進行襲擊騷擾。再加上晉國一直也沒閑著,一直在旁邊拉攏其他小國,這就導致楚國進一步衰落了。

十年之後,當楚國衰落到一定程度之後,吳國滅楚的機會,終於來了。

西元前506年,强大的晉國首先撕毀了和約,聯合其他十八個諸侯國,共同對楚國開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晋破楚方城之戰。在這場戰爭當中,楚國的軍隊主力,被晉國消滅了很大一部分,軍力就此衰落了下去。

與此同時,吳國這邊得到消息之後,知道滅楚的機會終於到來。此後,吳王闔閭帶上了吳國全部的精銳,對楚國發起了總攻。在柏舉之戰當中,吳國正面攻破了楚國防線,此後一路追著楚軍打,五戰五勝,一口氣打到了楚國國都。

此時的楚國,因為之前多年的戰爭,早已虛弱不堪。所以最終,吳國幾乎沒怎麼費力氣,就徹底攻破了楚國王都。那位處心積慮多年的伍子胥,也終於得以復仇,把楚平王從地下挖了出來,當眾鞭屍,終於報了當年的毀家之仇。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楚國其實已經到了滅亡的邊緣。不過,在這之後,因為吳軍在楚國內部非常殘暴,引起了楚國百姓的一致憤怒。再加上楚國又去秦國那邊求救,秦國為了不讓晉國一家獨大,所以也開始傾力前來救援,最終就導致了楚國死灰復燃,成功複國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對於吳國而言,能够一度佔領楚國國都,已經是非常難得的成就。而對於那兩個採桑女來說,大概也從來沒想過,因為區區一棵桑樹的爭執,最終會導致楚國差點被打到滅國了。

本文標題: 歷史上真實的吳楚爭霸是什麼樣的?真相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3086424845357
相关資料
英布起兵謀反時,劉盈為什麼不肯代替劉邦出征?
項羽,秦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自立為西楚霸王。作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比特以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漢十一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起兵謀反,當時的劉邦已經又老又病,太子劉盈正值年富力强的時候,為何劉盈不肯替
標籤: 劉邦 黥布 漢惠帝 歷史 呂雉 漢朝
範增作為西楚第一謀士,為何輕易就被陳平“離間”了?
範增,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謀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範增足智多謀,乃楚國第一謀士,被尊為“亞父”,和霸王項羽的關係應該很牢靠才對,為何後來輕易就被陳平給離間了?
標籤: 範增 項羽 歷史 陳平一 項梁 楚漢戰爭
劉邦只是亭長,為什麼能擊敗縣令迎娶呂雉呢?
劉邦,即漢高祖,字季,沛縣豐邑中陽裏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漢朝開國皇帝,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那一年,呂雉一家人為了躲避仇家,應沛縣縣令的邀請,由老家單父遷居到沛縣。結果,沛縣縣令卻被沛縣的泗水亭長劉邦擊敗,劉
標籤: 呂雉 劉邦 歷史 漢朝 呂公 中國歷史
張良行刺秦王嬴政,為什麼沒有成功?
張良,秦末漢初時著名的謀士,西漢開國功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劉邦曾這樣評估張良,“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因為砸中的是副車,副車裏坐的並不是
標籤: 張良 秦始皇 張良刺秦 中國古代史 秦王 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