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王李倓是唐朝歷史上一比特名不見經傳的王爺,但他卻是李世民的後代中,與李世民最為相似的一人,也有人說他像年輕時候的李隆基。令人遺憾的是,他過早地含冤而死,在史書上只留下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但他死後卻被哥哥唐代宗李豫破例追諡為皇帝,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李倓是唐肅宗李亨第三子,他的祖父是唐玄宗李隆基。李倓相貌英毅,有才略且善於騎射,他最初以皇孫的身份被封為建寧郡王,授太常卿。從史籍記載中來看,李倓是一比特優秀的親王,他與李世民很相似,英明神武且剛毅果决,深受百姓愛戴,但他的命運與李世民卻是天壤之別。
李倓的父親李亨被立為太子後,過得十分艱難,年少的李倓也在全家都緊張的高壓環境中長大。李倓年輕時期的生活沒有太多記載,他的一生要從安史之亂說起。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唐玄宗李隆基攜眷倉皇逃出長安,逃往巴蜀。在逃亡過程中,李亨試圖擺脫李隆基,去他處自立,但又猶豫未决。這時,李倓站了出來,他用一番話說服了李亨及其追隨者,李亨决心拿起吳起,帶領軍官與百姓北上,平息叛亂。
在北上途中,李倓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他率領部將浴血奮戰,一路護衛著李亨前進。在郭子儀與李泌的輔佐下,李亨得以順利到達靈武,並登基稱帝,是為唐肅宗。之後,李倓又屢立戰功,幫助父親收復失地,多次擊潰盤踞關中的叛軍。李亨此時想立長子李豫為皇太子,但於三子李倓立下戰功,李亨本打算封李倓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執掌兵權收復長安,但遭到了謀臣李泌的反對,為防止李倓像李世民那樣殺兄逼父,於是將兵權交到了李豫手中。
在這個問題上李泌想的確實很深遠,但與李世民不同的是,李倓與哥哥李豫兄弟情深,在被父皇看中並且有機會主軍牽制大哥時,他從未錶露出試圖奪儲的意圖,囙此在李豫繼位後,給予了李倓極高的評估。
李倓和李豫兄弟相敬如賓,但此時唐肅宗的張良娣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就與宦官李輔國勾結。李倓為人正直,瞭解這個情况後,多次向唐肅宗揭露二人的罪行。但當時的唐肅宗較為寵信二人,聽信了他們的讒言,以為李倓欲謀害其兄李豫,唐肅宗盛怒,沒有給李倓任何解釋的機會,直接下旨賜死了他。後來李泌多次向唐肅宗表明李倓無罪,唐肅宗也頗感後悔,但為時已晚。
寶應元年(762年),李豫登基,是為唐代宗。李豫在位後為弟弟李倓平了反,還追封李倓為齊王,後又追諡他為“承天皇帝”。不僅如此,李豫還為未娶親的弟弟李倓安排了冥婚,娶的是興信公主第十四女張氏,並追封張氏為恭順皇后,備禮改葬於順陵。
李倓有能力也有功勞,卻沒有施展的機會,早早死去,最終只在史書中留下寥寥幾筆,實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