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的33種健康飲食方法推薦

枳殼除了可以入藥外,還是一種很不錯的藥膳食療食材。生活中食用一些枳殼對人體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下麵給大家推薦枳殼的5種健康飲食方法。資料:枳殼10g、花茶3g。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每次溫飲適量,常令有酒力佳。氣血為風寒所侵,蘊滯生熱,寒熱相搏於皮膚之間,遍身痛如針刺。

枳殼除了可以入藥外,還是一種很不錯的藥膳食療食材。生活中食用一些枳殼對人體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下麵給大家推薦枳殼的5種健康飲食方法。

枳殼的食用方法

1枳殼茶

資料:枳殼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效:破氣消積,祛痰。

主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嘔逆噫氣、下利。

來源:傳統藥茶方。

2枳殼酒

組成:枳殼(去瓤,麩炒)、柏白皮各250克、五葉草500克

用法:上三味,細銼,生絹袋盛,以酒6昇,浸七日。每次溫飲適量,常令有酒力佳。

主治:刺風。氣血為風寒所侵,蘊滯生熱,寒熱相搏於皮膚之間,遍身痛如針刺。

來源:《聖濟總錄》卷十二。

3枳殼粥

組成:枳殼10克、大米100克。

制法:將枳殼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即成,每日1劑,連續2——3天。

功效:健脾和中,疏肝行氣。

適應症:適用於脘腹脹滿,連及胸肋,呃逆頻作,納差食少,消瘦等。

禁忌:孕婦不宜選用。

4枳殼散

組成:三棱(炮)、廣茂(炮)、黑牽牛(炒)各90克、白茯苓(去皮)、白術、青皮各45克、陳皮(去白)36克、木香、枳殼(麩炒)、半夏(炮)、檳榔各30克

用法:上藥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後用溫薑湯送下。

功效:理氣消食,祛痰逐飲。

主治:中焦氣滯,胸膈痞滿,飲食遲化,四肢困倦,嘔逆噁心。

來源:《衛生寶鑒》卷四。

5枳殼散

組成:枳殼(去瓤,銼,麩炒)、白術各15克、香附子30克(麩炒,舂去皮)、檳榔9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米飲調下,一日三次,不拘時候。

功效:順氣寬中,消症破積。

主治:氣滯食阻,心下痞悶或作痛,多噫敗卵氣。

來源:《普濟本事方》卷三引龐老方。

6枳殼散

組成: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

用法:上為散。每服2錢匕,食後用溫漿水調服,1日3次。

主治:風氣壅滯,腰脚疼痛。

來源:《聖濟總錄》卷十。

7枳殼散

組成:紫草、枳殼、生地、大黃。

用法:淡竹葉,燈心為引。

主治:痘疹,大熱毒盛者。

來源:《痘疹會通》卷四。

8枳殼散

組成:枳殼2兩、貫眾2兩、荊芥1兩、大白皮1兩、黃連半兩、蛇床子半兩、蒼耳根1把、乾薑半兩(泡)、柏枝1把、薤頭1把、黑豆半昇、無名異半兩、冬青葉1把、地骨皮半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用1大合,用水3大碗,煎至1碗,先熏後洗,1日2-3次。

主治:痔漏。

來源:《普濟方》卷二九七。

9枳殼散

組成: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石膏2兩、子芩半兩、柴胡1兩(去苗)、玄參1兩、赤茯苓半兩、川升麻3分、射干2分、羚羊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2分(去心)。

制法:上為散。

用法: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脾實熱,咽喉幹,頭痛心煩,四肢壅悶。

來源:《聖惠》卷五。

10枳殼飲

組成:枳殼(水浸,去瓤,麩炒)。

製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1大錢、加阿膠2片、生薑5片、葱白5莖、水1大盞,煎至6分、去滓、入蜜少許,空心溫服。次用葱白10莖,爛研塗臍心中,即以手巾蘸葱湯,自內腎腰間洛熨至小腹下,少頃氣透即通。

主治:老人大便風秘不通,塞澀妨悶,或用蜜煎導類不能通者。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三。

11枳殼湯

組成: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銼)各3克、大腹皮19.克(銼)、百合牽牛子(炒)、赤茯苓(去黑皮)各30克、赤芍藥、桑根白皮(銼)各9克、郁李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陰乾)15克。

用法:上九味,粗搗篩。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以通為度。

主治:大便不通,腹脅脹滿膨悶,食欲不振。

來源:《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12枳殼湯

組成:枳殼(去瓤,炒)、青皮(去瓤)、木香、丁香、當歸、縮砂仁、陳皮(去白)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燒鹽湯調下。

功效:寬中進食。

主治:小兒脾胃不和,癖積脹滿。

來源:《普濟方》卷三九三。

13枳殼湯

組成: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厚樸(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白術1兩、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加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半盞,去滓,食前溫服。

主治:傷寒後,心腹氣滯脹滿,不能飲食。

來源:《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14枳殼湯

組成:桔梗、枳殼(炙,去穰)各一兩。

用法:上銼如米豆大,用水一昇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

主治:傷寒痞氣,胸滿欲死。

來源:《蘇沈良方》

15枳殼浸酒

配方:枳殼150克、秦艽120克、獨活120克、肉蓯蓉120克、丹參150克、松葉500克、蒴翟150克、米酒5斤。

制法:將上述藥物切碎,盛紗布袋中,用米酒浸泡,加蓋密封,經常搖動,7日後開封去藥袋,即可服用。

服法:每日2--3次,每次溫服30——50毫升。

功效:活血行氣,祛風通絡。適用於皮膚瘙癢,皮膚中如有蟲爬感等。

16枳殼丸

組成:皂角1挺(去黑皮,微炒)、枳殼(去瓤,麩炒)、川大黃60克(銼,微炒)、羌活(去蘆)、木香(不見火)、橘紅、桑白皮(蜜水炙)、香白芷各60克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時用米飲或生姜湯送下。

主治:脾有實熱,心腹壅滯,四肢疼痛,兩脅脹滿,大小便不利。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17枳殼丸

組成:三棱(炮)、廣茂(炮)、黑牽牛(炒)各90克、白茯苓(去皮)、白術、青皮各45克、陳皮(去白)36克、木香、枳殼(麩炒)、半夏(炮)、檳榔各30克。

用法:上藥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後用溫薑湯送下。

功效:理氣消食,祛痰逐飲。

主治:中焦氣滯,胸膈痞滿,飲食遲化,四肢困倦,嘔逆噁心。

來源:《衛生寶鑒》卷四。

18枳殼丸

組成: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牡丹1分、黃柏半兩(銼)、桂心1分、牽牛子半兩(生用)、甘遂1兩(煨微黃)。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2丸,以溫水研破服之,1日2次。

主治:小兒癖氣,脅下妨悶,手足微腫。

來源:《聖惠》卷八十八。

19枳殼丸

組成:枳殼4兩(麩炒微黃,去瓤)、苦參8兩(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食後以溫酒送下。

主治:一切風熱生瘡疥。

來源:《聖惠》卷六十五。

20枳殼丸

組成:枳殼(去瓤,麩炒)2兩、牽牛子(揀擇)4兩(1半炒1半生,搗羅取粉1兩半,餘者不用)、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檳榔半兩(銼)、木香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每服15-20丸,食後生姜湯送下。欲利加丸數。

功效:調順三焦,平勻氣脈,消痰滯,利胸膈,祛風,利大小腸。

主治:三焦約。少腹腫痛,不得大小便。

來源:《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21黃芪枳殼鯽魚湯

資料:鯽魚300克、黃芪30克、炒枳殼15克

制法:鯽魚、黃芪、炒枳殼分別用清水洗淨,同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至魚熟爛,調味供用。

功效:健脾補中、升陽益氣

主治:用於胃下垂。症見腹脹痛,飯後加重,平臥減輕,可拌有噁心、嘔吐、乏力、頭暈、便秘或腹瀉等。

22枳殼砂仁燉猪肚

配方:枳殼9克、砂仁3克、赤小豆30克、猪肚1只、紹酒10克、鹽10克、薑10克、葱10克、蒜15克。

制法:

1、把枳殼潤透,切絲;砂仁烘乾打成粉;赤小豆洗淨,去雜質;猪肚洗淨,薑、蒜切片,葱切段。

2、把赤小豆、枳殼、砂仁粉,放入猪肚內,然後放燉鍋內;加入薑、葱、鹽、蒜,注入清水1500毫升。

3、把燉鍋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l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猪肚50克。

功效:補虛損,健脾胃,止脹滿。用於肝硬化腹水,脘腹脹滿,疲乏無力,氣短消瘦患者食用。

23蓮房枳殼湯

組成:幹蓮房1兩、荊芥1兩、枳殼5錢、薄荷5錢、樸消5錢。

制法:上為粗末。

用法:水3碗,煎至2碗半,趁熱熏洗。

主治:痔瘡。

來源:《瘍科選粹》卷五。

24洗痔枳殼湯

組成:枳殼2兩、癩蝦蟆草(一名荔枝草,四季常有,面青背白麻紋累累者是)2兩。

用法:河水3大碗,同上2味煎數滾,先熏後洗,良久再將湯煎熱熏洗。甚者3次即消。

主治:痔瘡腫痛,肛門下墜,無論新久。

來源:《外科正宗》卷八。

25枳殼理中湯

組成:炮薑4.5克、白術4.5克(炒)、枳殼4.5克(炒)、赤芍4.5克、肉桂4.5克(去皮)、砂仁9克(炒灰)

用法:水煎濃汁,去滓溫服。

主治:產後瘀血沖脾,腹中脹滿,脈沉滯者。

方論:產後脾虛氣滯,血瘀不消,故沖逆於中而脹滿不止,方中白術健脾運化以除脹,枳殼理氣寬中以除滿,赤芍破血祛瘀,肉桂暖血溫經,炮薑溫中以逐冷滯,砂糖和胃以去瘀血,水煎溫服,使脾健氣强,則瘀血頓化,而脹滿自己。

來源:《醫略六書》卷三十。

26牛肚枳殼砂仁湯

資料:牛肚250克、炒枳殼12克、砂仁5克、味精、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牛肚刮洗乾淨,切成小塊;砂仁搗碎,與炒枳殼一起用細紗布袋裝好,紮緊口備用。將藥袋與牛肚片同入沙鍋,加水適量,先以武火燒沸,後用文火慢燉至肚片熟爛,撈去藥袋不用,加入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用法:口服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

功效:補氣健脾消脹。適用於飲酒過量,灼傷胃絡而致酒精性胃炎、不思飲食、食後脘腹脹滿不舒,以及胃下垂而屬脾胃氣虛者。

27瓜蔞枳殼湯

組成:瓜蔞(去殼)、枳實(麩炒)、桔梗、撫芎、蒼術(米泔浸)、香附杏仁(去皮、尖)、片芩(去朽)、貝母(去心)各3克、砂仁1.5克、陳皮3克、木香(另研)1.5克。

用法:上銼一劑。加生薑3片,水煎,入竹瀝、薑汁少許,肩木香調服。

主治:痰鬱症。動則喘滿氣急,痰嗽不出,胸脅痛,脈沉滑。

來源:《萬病回春》卷二。

28柴胡枳殼湯

組成:柴胡(去苗)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栀子仁半兩、茵陳蒿半兩、龍膽半兩、大黃(銼,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早、晚食後溫服。

主治:傷寒發黃,壯熱,骨節煩疼,兩胸下氣脹急硬痛,不能食。

來源:《聖濟總錄》卷二十八。

29當歸枳殼湯

處方:歸尾1錢、枳殼1錢、赤芍1錢、山楂2錢、蔔子2錢、紫樸8分。

主治:消食順氣和血。主治痧脹。

用法:匏三(《痧症全書》卷下)、三十五號家人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30當歸枳殼湯

處方:歸身1錢、山楂1錢、枳殼1錢、紅花1錢、赤芍1錢、青皮1錢、茜草1錢、連翹1錢、丹參1錢、續斷1錢。

主治:養血和中。主治痧脹,吐衄便紅。

用法:土八(《痧症全書》卷下)、四十八號同人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來源:《痧脹玉衡》卷下

31枳殼青皮豬肚湯

配方:猪肚1個(約500克)、枳殼12克、青皮6克、生薑4片。

制法:將猪肚去肥油,漂洗乾淨,再放入開水氽去腥味。枳殼、青皮、生薑、猪肚一齊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成。

用法:飲湯食肉,佐餐食用。

功效:理氣、和胃、止痛。

32枳殼除痔丸

資料標籤: 枳殼 健康 養生 中藥
本文標題: 枳殼的33種健康飲食方法推薦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1177972325859
相关資料
盤點枳殼的功效作用以及禁忌
枳殼是一種中藥,入藥部位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未成熟果實。其味苦、辛、酸,性微寒,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之效,可以用來治療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等症狀。下麵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枳殼的功效作用。
標籤: 枳殼 枳實 養生 健康
五加皮的4種健康飲食方法推薦
五加皮除了可以入藥外,還是一種很不錯的藥膳食療食材。生活中食用一些五加皮對人體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下麵給大家推薦五加皮的4種健康飲食方法。組成:五加皮3兩、熟地3兩、丹參3兩、杜仲(炙微黃)3兩、蛇床子3兩、乾薑3兩、地骨皮2兩、天門冬1兩
標籤: 五加皮 健康 中藥 赤芍
盤點五加皮的功效作用以及禁忌
五加皮又叫南五加皮、五穀皮,是一種中藥,入藥部位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乾燥根皮。其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濕,補益肝腎,强筋壯骨之效,可以用來治療風濕痹病,筋骨痿軟,小兒行遲等症狀。下麵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五加皮的功效作用。
標籤: 五加皮 中藥
威靈仙的5種健康飲食方法推薦
威靈仙除了可以入藥外,還是一種很不錯的藥膳食療食材。生活中食用一些威靈仙對人體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下麵給大家推薦威靈仙的5種健康飲食方法。資料:威靈仙5g、花茶3g。配方:威靈仙500克、白酒3斤。制法:將威靈仙洗淨,切碎,用紗布袋裝,放入
標籤: 威靈仙 健康 養生 乳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