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是否曾有機會取代秦國,統一整個中原呢?

趙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是戰國後期東方六國最强大的國家,與秦國展開了數十年的爭霸。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提到戰國時期的趙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然後就是那場長平之戰。趙國是否真的曾經有機會取代秦國,統一整個中原呢?

趙國(西元前403年—西元前222年),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是戰國後期東方六國最强大的國家,與秦國展開了數十年的爭霸。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提到戰國時期的趙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然後就是那場長平之戰。

對於那場坑殺四十萬降卒的戰爭,哪怕是千年之後的後人,依然會覺得非常震撼。以至於有關長平之戰的爭論,上千年都沒有停止。所有人都在想:如果當時趙國沒打那場長平之戰,或者長平之戰打贏了,歷史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很多人讀戰國歷史的時候,可能都會對趙國產生類似的疑惑:那位趙武靈王,為什麼只是讓大家換個衣服,就讓趙國强大起來了?

歷史上真實的趙國,到底有著怎樣的歷史?趙國是否真的曾經有機會取代秦國,統一整個中原呢?

想要說清楚這些問題,我們還得從趙國的出現開始說起。

和很多人的傳統認知不同,戰國時期的趙國和秦國,雖然確實堪稱死敵,但這兩個國家的王族,其實真的有同一個祖宗!兩國王族其實真的是親戚!

這很諷刺,但這確實是事實。

秦趙兩國共同的祖先,叫做嬴蜚蠊,此人生活於商朝末年。話說在商朝的時候,老嬴家其實也是響噹噹的貴族,地位很高。尤其是這個嬴蜚蠊,更是商紂王身邊最信任的大臣。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武王伐紂,周朝取代商朝的時候,老嬴家就被綁在商紂王的戰車上,想下都下不來了。所以最終,周朝開國之後,老嬴家的地位開始一落千丈,後來更是淪落到給周王室養馬,成了周王室御用的馬夫家族。

而這位嬴蜚蠊,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嬴惡來,一個叫嬴季勝。嬴惡來就是後來秦國王室的祖先,而嬴季勝則是後來趙國王室的祖先。

秦國王族祖先的那些故事,我們暫且不提,只說嬴季勝這一支。在那場改朝換代的混戰當中,老嬴家的地位,雖然是一落千丈,但是到了周朝之後,這個嬴季勝卻生了一個好兒子,徹底給老嬴家逆天改命了。

嬴季勝的這個好兒子,名叫嬴孟增。這個嬴孟增據說玩車玩得特別好,後來成了周成王的御用司機,當時叫車夫。司機這種工作,不管在哪個朝代,肯定都會離領導近一些,更容易得到領導的信任。所以後來,這個嬴孟增就成了周成王的心腹,連帶著整個老嬴家都開始翻身了。

從嬴孟增開始,後來他這一脈的很多子孫,都成了周王室的御用司機。尤其是嬴季勝的曾孫,嬴造父,後來給周穆王開車的時候,跟著周穆王一起去打仗,還立下了不少戰功。也正是因為這份戰功,後來周穆王心情一好,直接把趙城給了他們家。

趙城就是今天的山西洪洞縣,正是因為被分到了趙城,所以後來,這部分被分到趙城的嬴家人,就以趙為氏。趙氏和趙國的趙,就是這麼來的。

順便說一句,當時秦國的祖先,也就是嬴惡來的那些後人,也跟著一起到了趙城,因為當時大家還沒分家。所以,秦國的王族後來才會被稱作‘嬴姓趙氏’。

後來秦國王族雖然被分到了西邊,另起爐灶,但是因為他們家後來成了小宗,按照當時的宗法繼承制,他們家沒權力改氏,所以一直到秦始皇的時候,哪怕秦國已經和趙國打成了死敵,秦國王族卻依然還是嬴姓趙氏。

有了趙城這座家族根基之地以後,老嬴家或者說老趙家,自然就可以生活得更安穩一些了。此後,又過了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周王室開始逐漸衰落。這一次,老趙家學聰明了,沒再重蹈幾百年之前的覆轍。在西周滅亡之前,老趙家的趙叔帶,直接離開了周王室,轉而去晉國做官了。

趙叔帶當時的這個決定,直接决定了老趙家以後數百年的家族命運。首先,就在趙叔帶離開之後不久,西周就被周幽王給玩壞了。正是因為趙叔帶及時離開,老趙家才沒有被周王室拉去陪葬。

其次,老趙家生活的趙城,後來恰好就在晉國的國境之內。正是因為趙叔帶去了晉國,所以後來趙家才能成為晉國的大族。要不然的話,趙家後來還真未必能在晉國內部發展起來。

隨著趙叔帶入晋做官,趙家算是徹底在晉國紮下根來。此後沒過多久,因為周幽王一通亂搞,導致西周滅亡了。所以趙叔帶入晋之後,沒過多久,就是春秋時代了。

在春秋時代,趙家在晉國的故事,可就更加精彩了,但同時又很複雜。簡單來說,趙叔帶入晋之後,趙家逐漸成了晉國內部的大家族。百年之後,晉國內亂,當時晉國有一比特公子,被迫流亡他國,趙家當時的嫡子趙衰,就跟著這位公子,出去流亡了十多年。

十多年之後,這位公子再次回到晉國,重掌大權,這就是晋文公。而趙家的這位趙衰,也從此得到重用,趙家也囙此發達。

另外,因為之前晋文公他爹,出於種種目的,自滅滿門,差不多把自己家的親戚都給殺絕了。所以到晋文公回來掌權的時候,晋文公忽然發現,他們家已經不剩多少人了。所以當時的晋文公,就算想用自己家人,都沒人可用。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晋文公登基之後,只能重用那些追隨他流亡多年的大臣。而這些大臣掌權之後,則是建立起一個個士大夫家族。而這些士大夫家族出現之後,開始迅速佔領晉國的各級官位,開始左右晉國的朝政。

再之後,這些家族為了爭權,開始瘋狂內鬥。最開始的時候,晉國一共有十一個這樣的士大夫家族。鬥了近兩百年之後,大部分家族都被消滅了。在這個過程當中,老趙家也曾經差點被滅族,但後來好歹還是挺了過來,還留下了一個趙氏孤兒的故事。

就這樣,到了春秋末期的時候,晉國內部經過一通混戰,還是剩下智、韓、趙、魏這四個大家族。四大家族,幾乎完全把持了晉國的權力,連晉國國君都沒什麼實權了。而這四大家族當中,又以智家實力最强。

所以,這個時候的智家,就想出了一條‘妙計’。當時智家家主提出,四大家族各自交出一部分土地,還給晉國國君。這法子看起來似乎是對四大家族都有害無利,但實際上,當時智家家主是晉國的最高執政。四家交出來的土地,名義上是給晉國國君的,但實際上,其實都落到智家的腰包裏了。

對於智家的這點心思,當時韓趙魏三家其他都心知肚明。但問題是,面對强大的智家,韓魏兩家都不打算硬頂,最後都給了。唯有趙家,趙家的骨氣身真的很硬,打死都不給。

智家一看,既然你不給,那就打死你好了。

所以接下來,智家直接聯合韓魏兩家,一起進攻趙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陽之戰。在三家的進攻之下,趙家自然是擋不住的,很快就退守晉陽城,也就是今天的太原。此後,三家直接把整個晉陽城圍了起來,逼得趙家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關鍵時刻,趙家派人悄悄去聯系了韓家和魏家,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了這兩家。所以最終,就在智家即將大獲全勝的時候,韓魏兩家忽然背刺了智家,然後韓趙魏三家聯起手來,一起圍毆智家。

最後,在三家的聯手之下,智家被徹底消滅。整個晉國,也落入到了韓趙魏三家的手裡。

都說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形狀,此時韓趙魏三家也是這種情況,誰也奈何不了誰。所以接下來,三家直接聯手,開始瓜分整個晉國。

在這場晉國倒塌的盛宴當中,趙家其實是最大的受益者。畢竟,之前的趙家,已經差點被滅族了。此時趙家不但恢復了自己以往的家族地盤,還分了不少智家的土地,以及晉國國君的土地。這個結果,對趙家來說,顯然是最好的結果。

不過,在趙家瓜分晉國的同時,趙家內部卻出了一點小問題。

打晉陽之戰的時候,趙家這邊掌權的人,是趙家第七代家主趙襄子。趙襄子其實是個很厲害的人,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率領趙家,在晉陽之戰那種局面下反敗為勝。更不可能在智家倒下之後,為趙家分到了最大的一塊蛋糕。

可恰恰是這位趙襄子,晚年的時候卻犯糊塗了,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出了錯。導致趙襄子死後,趙家為了搶家主的位置,內亂的一段時間。這場內亂持續了大概兩年多的時間,兩年之後,趙襄子的哥哥的孫子,成功上位,成了趙家的新家主,這就是趙獻子。

這場內亂,雖然只有兩年左右的時間,而且嚴格來說的話,這時候趙國其實還沒出現,只能說是趙家。但這場內亂,其實對趙家乃至趙國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

正所謂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趙家在三家分晉的過程當中,其實並沒有落後。但這次內亂,卻讓趙家稍微在某方面落後了一步,而這落後的一步,也為後來趙國的很多歷史走向,埋下了一個伏筆。

趙家落後的這一步,叫做變法。

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的這段時間裏,隨著冶鐵科技的逐漸成熟,導致傳統的奴隸制社會體系開始崩潰了。所以,大概就在三家分晉這個時候開始,很多中原地區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琢磨怎麼進行改革,怎麼進行變法。

就在趙家內亂的這段時間,三家之中的魏家,卻一直在平穩的過渡權力。而趙家內亂結束之後,因為是旁系勝出,導致旁系勝出之後,又花了不少時間琢磨穩固自己的權力,根本沒空琢磨變法之類的事情。

最關鍵的是,當時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真正把變法這事提上日程。所以從當時的角度來看,這事確實也不太重要,至少遠沒有瓜分晉國那麼重要。

趙獻子當了十五年的家主,這期間繼續瓜分晉國。十五年之後,趙獻子去世,他的兒子趙烈侯即位。趙烈侯上位的時候,趙家其實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諸侯國了,只不過還沒被周王室册封而已。所以,趙烈侯在位期間,韓趙魏三家集團去了一趟周王室那邊,逼著周王室册封他們。

西元前403年,隨著周王室正式册封,韓趙魏三國開始正式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從這時開始,趙國才算是正式以一個國家的形式開始出現了。

作為趙國實際意義上的開國君主,趙烈侯還是一比特挺有才能的君主。趙烈侯掌權期間,除了幫趙國正式立國之外,其實也注意到了變法的事情。

就在韓趙魏三國正式開國的同時,三晋之中的魏國,其實已經開始變法了。當時魏國的開國國君魏文侯,從各地招募有識之士,開啟了戰國時代的養士之風。魏文侯又拜李悝為相,全權負責魏國國內的改革。

就這樣,魏國在戰國初年的時候,首先進行了變法,然後國力迅速飆升。

在魏國進行變法的時候,趙烈侯其實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當時趙烈侯也任用了一個叫公仲連的人做相國,幫助趙國進行各種體制上的改革。

但問題是,魏家為了這場改革,之前已經準備了好長一段時間。所以最終,魏國的改革非常成功。但是趙家之前沒多少準備,此時又沒有先例可以借鑒,只能自己摸索。

所以當時的趙國,在進行內部改良的時候,只是在人事上任用了一些賢明的官員,打破了以往的世祿世卿制,並且對政治制度進行了改革。但同時,這場趙國的‘公仲連改革’,並沒有動最根本的土地制度,也沒有給趙國建立起一個適合擴張的國家體制。

從後世的視角來看,趙國的這場改革,其實意義並不算大,甚至還不如沒有。但從當時的角度來看,趙國卻覺得這場改革非常成功,因為他至少解决了很多表面問題。不過要是從趙國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場改革,其實還不如沒有。

因為這場改革的存在,讓趙國高層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誤以為自己已經改完了,沒必要再改了。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裏,趙國高層在總結失敗的時候,不會考慮到體制問題,只會覺得是趙國在用人和策略上出了問題。

這直接導致,趙國在接下來上百年的歷史上,路走錯了。

趙烈侯在位九年之後去世,因為他沒有兒子,所以他去世後他弟弟趙武侯接班。趙武侯在位期間,因為三晋剛剛出現,韓趙魏三家還處於同盟關係,而且魏國當時還剛剛改革成功,國力極為强大。所以在趙武侯在位期間,三晋聯盟基本上可以包打天下,也沒有其他國家敢惹趙國。

但是接下來,趙武侯去世之後,他的兒子趙敬侯即位的時候,局面就不一樣。這時候魏國已經徹底崛起,再加上魏國內部高層過於短視,所以三晋聯盟在這一代就破裂了。三晋聯盟破裂之後,原來作為盟友的魏國,就成了趙國的敵人。

這一下,趙國瞬間難受了。不光魏國進攻趙國,旁邊的齊國也趁火打劫,搞得趙國不勝其煩,國力持續下降。

另外,這位趙敬侯在位期間,南方的楚國也成功變法了。楚國之所以能成功變法,就是因為任用了魏國出走的大將吳起,進行了著名的吳起改革,照抄了魏國的很多制度。吳起改革之前,楚國基本上被魏國壓著打。但是改革之後,楚國卻迅速崛起,可以和魏國正面抗衡。

於是,這個時候,所有國家都意識到問題的所在:原來只要照抄魏國的制度,就能強國了!

偏偏在這個問題上,趙國沒意識到。

因為趙國人覺得,當年他們也改革過,而且他們已經改完了,此時已經沒必要再改了。

就這樣,趙敬侯在位期間,趙國持續衰落。趙敬侯去世之後,接下來他兒子趙成侯即位之後,趙國就更慘了。當時的趙國,經常被旁邊的魏國壓著打,所以後來趙國不得不求救於齊國。著名的‘圍魏救趙’,就發生在這個時代。

但實際上,當時齊國雖然救了趙國,但也是等趙國被魏國打得差不多了,才出手救援。而且戰後,也沒忘了從趙國這邊要好處。

除此之外,這位趙成侯在位期間,其他幾大強國開始瘋狂進行變法。秦國進行了商鞅變法,韓國進行了申不害變法,齊國進行了鄒忌變法。幾大強國變法之後,趙國作為一個強國,其實已經在制度上落後於其他國家了。

制度的落後,導致趙國再怎麼努力,也很難追上人家。

如此,等到趙成侯去世之後,接下來趙肅侯即位的時候,趙國高層總算是後知後覺,意識到是自己國家的制度出現了問題。但是當時的趙肅侯,想要變法卻很困難。首先,其他國家不會給趙肅侯安穩變法的機會。

其次,當時趙國開國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國內的食利階層也已經足够强大。此時再想變法,已經沒有當年那麼容易了。

所以,趙肅侯在位二十多年,這期間基本上就只能幫趙國組建一支强大的軍隊。靠著强大的軍隊,趙國可以不被其他國家欺負,而且還能保證國君有較大的實權,這樣趙國未來才有變法的希望。不過趙肅侯這個辦法,也是治標不治本。

但至少,到了趙肅侯這一代,趙國算是逐漸找到了問題的所在,開始想辦法解决問題了。

而趙肅侯去世之後,趙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比特國君,就登場了。

這就是歷史上那位著名的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接班的時候,僅僅只有十五歲而已,捕手的又是一個爛攤子。據說趙武靈王剛接班的時候,還沒來得及給他爹準備葬禮,幾大强國便準備聯手瓜分趙國。多虧了趙武靈王能力比較强,這才避免了趙國被瓜分的結果。

不過接下來,雖然趙武靈王坐穩了位置,但如何帶領國家,擺脫持續衰落的問題,卻擺在了他的面前。

這個時候,趙武靈王雖然比較年輕,但是他卻想出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解決辦法。

這個辦法,後世稱之為‘古典jun國主義’。

簡單來說,當時趙國如果想安穩地進行變法,內部改革,根本不可能。因為其他國家不可能給趙國這個機會。只要趙國敢變法,國內一定會內亂,到時候其他國家一定會一擁而上,趁機瓜分趙國。

所以,趙武靈王選擇了另一條路,那就是先繼承父親的思路,建立一支强大的軍隊,把趙國大部分的資源,都砸到軍隊方面。這樣一來,趙國就有了强大的軍事力量,可以對外擴張,然後可以通過對外擴張,賺錢資源,再用這些資源解决國內的問題,最終完成改革的目標。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趙武靈王逐漸發現,趙國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臨近北方草原。臨近草原,就意味著趙國有足够的戰馬資源。如此一來,趙國要是不好好利用一下,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所以後來,趙武靈王提出了‘胡服騎射’的思想,借著改革服裝,强化自己在趙國的統治權,同時讓趙國人更適合騎馬,最終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軍事力量。

經過胡服騎射改革之後,趙國的軍事力量確實强大了起來。但這種解決辦法,其實也有一個最大的弊端,那就是不能允許失敗。一旦戰敗,所有問題都會同時壓過來,國家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戰國時期的宋國和越國,也都先後走過這條路,只不過他們都在戰場上輸給了其他國家,輸一次,國家就徹底崩了。

當時的趙國,也面臨著這個問題。所以當時趙武靈王選擇了一條更聰明的路,他沒有選擇和傳統的幾大強國開戰。因為和那幾個強國開戰,趙國輸的概率太大。他選擇先和魏國、秦國、齊國之類的國家交好,然後專心向北擴張。

因為當時其他國家都在玩合縱連橫的遊戲,面對著擁有强大軍力的趙國,大家都希望能夠拉攏。所以一時之間,還真沒哪個國家來進攻趙國了。

就這樣,趙武靈王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迅速橫掃北方,拓地千里!通過擴張,趙國又賺取了豐厚的資源,接下來趙國又用這些資源,繼續强化軍隊。

如此,趙武靈王上位二十多年之後,趙國的軍隊,已經足够强大。此時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主動招惹趙國了。所以到了這個時候,趙武靈王就决定,可以調整策略,轉而對內實行變法了。

但問題是,想要進行變法,談何容易呢?當時對於趙國來說,進行變法最大的難題,是沒有懂變法的人才!

別看之前秦國可以招募到商鞅這樣的人才,進行變法。此時輪到趙國,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樣了。當時各國對變法人才的外流,都很抵觸。而且,誰知道前來投靠的人才,不是別國派來的間諜呢?

所以最終,趙武靈王想出了一個非常另類的辦法:他决定自己去秦國看看,只要自己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能解决問題了。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接下來,正處於壯年的趙武靈王,先是花了一段時間,過渡權力,然後又直接讓位給自己的二兒子。如果他始終是趙王,一旦他去秦國參觀,被秦國扣住了,那趙國就完了。

這事還真不是趙武靈王杞人憂天,就在同時代,楚國的楚懷王,剛剛被秦國扣住。所以此時的趙武靈王,也必須要儘量小心。

再之後,趙武靈王親自去了一趟秦國,據說還見到了秦昭襄王,親眼見到了秦國的各種制度是怎麼運行的。除了想考察秦國的各種制度之外,當時趙武靈王也想考察一下地形,想要繞過函谷關,走九原方向直接進攻秦國。當時的趙武靈王,其實是打算直接進攻秦國,甚至是直接滅了秦國的。

等到這一切都做完了之後,趙武靈王這才終於返回了趙國。

不得不說,趙武靈王的膽子,真的是很大。

回到趙國之後,趙武靈王就開始準備自己的變法大業了。趙武靈王想的其實挺好,他想讓自己和大兒子負責軍隊,負責對外戰爭,讓二兒子做國君,負責國內的變法。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之前趙武靈王才會廢長立幼,主動禪位給自己的二兒子。

但他唯獨忘了一點:權力這東西,是不能共亯的,哪怕是父子也不行。

所以,趙武靈王回國之後,父子兄弟之間,很快就出現了裂痕。趙武靈王覺得,他雖然讓位了,但是國家的很多事情,還是應該由他說了算。而新上位的老二,則是也有自己的一套班底。老大那邊,同樣也有自己的班底。

所以最終,因為一系列衝突,父子三人走到了刀兵相見的地步。老二借著老大謀反的機會,把老大和趙武靈王,都困在了沙丘行宮當中,困了整整三個月之久。三個月之後,老大自然死在了宮裏,趙武靈王也被活活餓死。

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實在是讓人惋惜。

最關鍵的是,趙武靈王的死,讓趙國的改革和變法,徹底沒希望了。同時,內亂之後的趙國,卻依然保持著强大的軍事力量,這就為接下來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筆。

老二逼死了自己的父親和兄長之後,雖然落得一個弑父的罪名,但不得不說,老二的能力還是很强的。這個逼死父親的趙國國君,就是歷史上的趙惠文王。

趙惠文王在位期間,這時候秦國已經到了那位秦昭襄王在位期間了。當時的歷史主線,就是‘合縱連橫’。誰能得到其他國家的幫助,欺負其他小國,誰就有機會成為最後的勝利者。而當時的趙國,憑藉著强大的軍力,也算是可以從棋子變成了棋手,可以一起玩這個遊戲了。

另外,因為之前趙武靈王執行的那些政策,導致在趙惠文王這個時代,趙國的人才開始井噴式出現。廉頗、藺相如、平原君、趙奢,全都是在這個時代,登上歷史的舞臺,並且成了趙國的中流砥柱。

因為有著這些人的存在,趙國在面對秦國的時候,還真能做到不落下風。與此同時,秦國又出了一比特絕世名將白起,後來在白起的帶領下,秦國先是在伊闕之戰當中,打殘了韓魏兩國。然後又在鄢郢之戰當中,打殘了楚國。

而在這兩場戰爭之間,東邊的齊國,因為獨吞了宋國,引起了其他國家的仇視。所以最終,齊國被其他五個強國同時圍毆,瞬間由盛轉衰。

這幾場大戰打完之後,齊國、韓國、魏國、楚國,基本上都已經半殘了。此時能够對抗秦國的,就只剩下一個趙國了。至於北方的燕國,不好意思,燕國國力太差,如果在五國伐齊之後,直接吞了齊國,或許還有機會和秦趙兩國一較高下。但是可惜後來燕國失敗了,所以這場戰國亂戰的遊戲,最後的決勝者,就只能從秦趙兩國當中挑選了。

經過幾百年的混戰之後,同為老嬴家的兩個分支,秦趙兩國終於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此時兩國如果聯手,肯定能輕易掃平天下。而如果兩國對打,勝利的那一個,也將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在這個決勝局開始之初,趙國其實已經落了下風。別看此時趙國軍事力量很强,但趙國卻始終沒有完成變法,這是趙國最大的軟肋。如果對上其他國家,趙國憑藉强大的軍力,或許還能彌補自己的短板。但對上秦國,這個短板就會徹底暴露出來。

在戰場上,這個短板最大的體現,就是無法提供足够的補給。至少和秦國相比,趙國的補給能力,要差了很多。

後來趙國打長平之戰的時候,其實就是敗在這上面了。

西元前275年,趙惠文王去世,然後他的兒子趙孝成王接班。趙孝成王接班之後,秦國開始再次東出,繼續暴打韓魏兩國。尤其是韓國,此後的十多年裏,被秦國打得極為狼狽,甚至接近滅國了。

於是,十多年之後,當秦國繼續暴打韓國,並且給韓國打出一塊飛地的時候,韓國就開始使壞了。當時韓國被打出來的這塊飛地,已經是秦國的囊中之物。可是這個時候,韓國卻突然把這塊飛地,給了趙國,直接把趙國拖下了水。

據野史傳聞,韓國的這個損招,是那位漢初三傑之一的謀聖張良他爸想出來的。正史上確實沒有這樣的記載,不過張良他爸在這個時期做過韓國相國,倒確實是真的。

不管韓國這邊如何,趙國這邊當時得知此事之後,瞬間就傻眼了。如果要,肯定會和秦國開戰。如果不要,秦國佔領這塊地方之後,以後就可以直接進攻趙國腹地。

所以最後,趙國還是選擇要了這塊地方,選擇和秦國正面衝突。

接下來,趙國下場之後,秦趙雙方其實並沒有馬上開戰。接下來的三年裏,雙方開始不斷向前線增兵,都企圖用强大的軍力,嚇退對方。但結果,長達三年的對峙,徹底耗光了趙國的糧草補給。

所以,三年之後,當秦國使用離間計,想要讓趙國換下老將廉頗,換趙括上去的時候,趙國高層才會中計。因為當時趙國實在是沒多少補給了,如果任由廉頗在前線繼續打對抗賽,趙國很有可能會出現糧草供應不上去的情况,所以當時才會換了喜歡主動進攻的趙括。

而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趙括上去之後,直接被秦國包了餃子,最後四十多萬趙國精銳,直接被秦國全部殺絕。

這就是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結束以後,因為秦國糧草也不够了,再加上秦國高層內鬥,所以秦國暫時撤軍了。倖免於難的趙國,迅速從北方邊境,調回了防守在北方的李牧,並且開始向各國求援。所以,一年多以後,當秦國再次進攻趙國的時候,雖然打到了趙國首都邯鄲,但最終,在各國聯軍的幫助下,秦國反倒是打敗了。

另外,此戰之後,秦國那邊,高層開始出現動盪。先是五年換了四個國君,然後又是秦始皇少年登基,主少國疑,所以開始暫緩對外擴張。

而趙國這邊,其實也抓住這個機會,盡力恢復。在這些年當中,趙國一邊想辦法恢復人口,彌補長平之戰的損失。另一邊,趙國也在繼續開戰,彌補國力損失。在此期間,李牧先是在北方重創匈奴,全殲匈奴十多萬主力。

此戰之後,趙國在北方邊境的壓力驟減,然後就抽出更多的力量,去對付北方的燕國。之所以要打燕國,是因為趙國很清楚自己的短板。想要戰勝秦國,趙國最大的短板就是糧草不够。想要足够的糧草,就需要足够的耕地。而趙國周圍,有足够耕地而且又足够弱的國家,就只剩下燕國了。

所以,後世很多歷史愛好者,認為趙國應該向草原發展的說法,其實有點偏頗。就算趙國佔領了草原,難道趙國還能去蒙古高原上種地嗎?至於說組建强大的騎兵軍隊,像後來的蒙古帝國那樣橫掃天下。不好意思,當時沒有馬鐙,騎兵軍團還真沒那麼强。

就這樣,西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了。這時候的秦國,已經是秦始皇在位了。趙孝成王去世之後,他兒子趙悼襄王上位。這位趙悼襄王其實還是有點能力的,他在位期間,趙國在北方大敗匈奴,暴打燕國,奪取燕國土地,同時聯合其他幾個國家,進攻秦國,迫使秦國無法順利東出。

但可惜的是,這位趙悼襄王在私生活方面,實在是有點太感性。大概是為了他的‘愛情’,他娶了一個娼女,而且這個娼女之前還嫁過人。更離譜的是,後來他還為了這個娼女,廢了自己的嫡長子,改立娼女的兒子做繼承人。

從男人的角度來說,趙悼襄王這種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的舉動,確實稱得上是‘爺們’。但從國家的角度來說,這就是對國家不負責任了。

西元前236年,趙悼襄王去世。然後他和娼女的那個兒子接班,這就是趙國的末代君主趙王遷。與此同時,秦國那邊秦始皇已經正式親政,所以秦國就開始繼續東出。而這一次,秦國首先針對的,就是趙國。

因為在之前的這二十多年裏,只有趙國恢復了一些,其他幾大強國,都沒多少恢復。此時秦始皇怕各國聯合,想挑個頭最大的打,自然就開始繼續暴打趙國了。

在這種局面下,經過幾年的暴打之後,趙國國力再次被打得暴跌。此後,秦國先滅了韓國,然後迫使魏國稱臣,同時迫使齊楚燕三國不能增援趙國,創造出了一對一的局面。

就這樣,西元前229年,秦國正式對趙國發起滅國戰。開戰之後,秦國先以反間計殺掉李牧,然後很快就把趙國打到崩潰。一年之後,西元前228年,秦國攻破邯鄲,趙國自此被滅。趙國被滅之後,殘存的趙國王族,去了山西北部又建了一個代國。

但是幾年之後,等到秦國在南邊打垮了楚國之後,這個代國也被秦國順手滅了。

這就是趙國的歷史。

縱觀趙國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就算長平之戰趙國打贏了,恐怕也很難取代秦國,統一天下。

說到底,趙國最大的短板,就是沒有變法。沒有變法的趙國,雖然軍事實力很强,但在制度上,始終落後於秦國。這個短板,就註定趙國很難戰勝秦國了。

本文標題: 趙國是否曾有機會取代秦國,統一整個中原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1099352687963
相关資料
吃飽了才有力氣工作,古人早餐都吃些什麼
對古人古人早餐都吃什麼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老資料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只有吃飽了才能有力氣工作,早餐只有吃好了才能元氣滿滿的過完一天。
標籤: 早餐
後世是如何評估張獻忠的起義呢?
崇禎三年,張獻忠積極回應王嘉胤的反明號召,率米脂十八寨農民起義,他英勇善戰很快成為三十六營的主要首領並以能謀善戰的八大王出名。十年,張獻忠三次入川,圍攻成都,遭明軍總兵官左良玉部的進攻,張獻忠的起義部隊嚴重受損,本人也受傷,政治上發生動搖。
標籤: 張獻忠 李自成 明朝 崇禎 歷史 明軍
李自成是如何建立大順政權的呢?
還有1985年那個龍治民案件,這確實震驚我了,恒沙是在蒐索陝西歷史的時候才知道有這麼個事,這事比那些所謂的大案要案惡劣百倍。當然還有大順政權的締造者李自成,今天咱們聊聊這位牛人,在史籍中竟然記載李自成受過侮辱。李自成,陝西米脂縣人。
標籤: 李自成 明朝 歷史
張獻忠為何要起義,歷史背景是什麼?
崇禎三年,張獻忠據米脂十八寨起義,號八大王。因身長面黃,人稱黃虎。後為王,實自成一軍,轉戰陝、晋、豫、鄂間。十六年,取武昌,稱大西王,旋克長沙,宣佈錢糧三年免征,湘贛農民群起響應。次年再取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年號大順,嚴厲鎮壓
標籤: 張獻忠 歷史 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