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為何一生不敗?主要原因有四個

白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他是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白起之所以一生不敗,主要原因其實有四個。想要更好地理解白起為何常年不敗的問題,我們可以逐條分析一下這些原因。白起一生指揮過數十場戰事,其中規模最大的四場,分別是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以及長平之戰。

白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他是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起之所以一生不敗,主要原因其實有四個。一是因為白起個人的軍事才華,確實非常强。同時代的將軍當中,確實是罕有敵手。

二是因為白起領兵的時候,秦國已經足够强大,可以給白起提供足够的戰爭資源。有了强大的戰爭資源,白起才有機會去實現他擅長的一些戰術。

第三,同時代能和白起抗衡的名將,一隻手都數得過來,而他們都沒有和白起交過手。

第四,最重要的是,白起其實未必就真的沒敗過。尤其是白起剛出道的時候,可能也打輸過,只不過史書上沒記載而已。等到白起的指揮能力成熟之後,指揮的幾場大戰確實是都贏了。而那場可能會輸的戰爭,白起寧死也沒去打。

所以,最後白起就死在這上面了。

想要更好地理解白起為何常年不敗的問題,我們可以逐條分析一下這些原因。

先說第一條。

首先在軍事才華方面,白起肯定是超凡脫俗的,這點沒有任何可以質疑的地方。白起一生指揮過數十場戰事,其中規模最大的四場,分別是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以及長平之戰。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四場戰爭的經過,我們就會發現,白起的指揮才能簡直是神了。

就拿伊闕之戰來說,這場戰爭是秦國打韓魏兩國。在這場戰爭之前,秦國剛剛被齊、韓、趙、魏、宋這五個國家,聯手圍毆了一次。而聯軍撤退之後,韓魏兩國又利用地理優勢,組成了聯軍,直接堵在函穀關外,生怕秦國再次東出。

所以,當時白起的任務,就是為了擊敗韓魏兩國,重新打開秦國東出的通道。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白起領兵之後,先是花了一點時間,拿下了韓國的新城,從戰術上取得先機。佔領新城之後,秦國就可以封锁楚國短時間內增援韓魏兩國,創造出一個單打獨鬥的局面。

控制了新城之後,白起才和韓魏兩國正面開戰。開戰的同時,白起利用韓魏兩國相互不信任的機會,先是佯裝進攻韓國,讓魏國作壁上觀,然後再突襲魏國,造成魏國軍陣大亂,並且趁機讓魏國潰逃的阿兵哥,擾亂韓國軍陣,最後再由秦國一擊斃命。

這一戰,白起不但擊敗了韓魏兩國,而且還利用當地的特殊地形,讓韓魏兩國的軍隊潰敗之後,無法及時逃走。所以,最終大戰結束之後,韓魏兩國的二十四萬精銳,幾乎被白起全部殲滅了。

請注意,打伊闕之戰的時候,白起這邊其實是處於弱勢兵力的局面。因為當時秦國還在四川地區和楚國對峙,需要佈置大量的軍隊在四川地區。所以,當時秦國只給了白起十多萬人而已。而白起卻憑藉十多萬人,硬是正面全殲了韓魏兩國二十四萬聯軍。

這場戰爭,足以證明白起的軍事才華。而且,後世很多人說,白起只會打順風仗,只會靠優勢兵力擊敗敵人。從這場戰爭我們也能看出來,這個說法完全就是無稽之談。

至於後來的鄢郢之戰、華陽之戰、以及長平之戰,同樣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那些戰爭的經過,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幾場大戰當中,白起的指揮手段,完全就是教科書級別的。既找准了敵方的軟肋,同時又發揮出了己方的長處。

而且,白起可以輕易指揮十萬人,乃至數十萬人級別的大規模兵團作戰,這種指揮能力,也是相當可怕的。但凡對古代軍事稍微有點瞭解的人,都會清楚這一點。軍隊的指揮難度,會隨著阿兵哥數量的提高,而幾何級新增。

能够指揮幾十萬人同時作戰,這種級別的將軍,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鳳毛麟角的。光是指揮能力這一塊,同時代能够比肩白起的將軍,就沒有幾個,一隻手都數得清。

在個人軍事才能方面,白起絕對是過關的,所以才有了一生不敗的基礎。

第二,白起領兵的時候,秦國雖然還無法做到列國之中最强,但已經是最强的幾個之一了。

很多人都知道,戰國初期的時候,秦國曾經一度衰落過一段時間。當時列國之中最强大的是魏國,魏國也曾經一度壓得秦國抬不起頭來。

但是後來,隨著秦國進行了商鞅變法,秦國的制度短板被補齊了,甚至超過了其他國家。所以,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開始快速崛起。與此同時,楚國、齊國和韓國之類的國家,也開始紛紛進行變法,逐漸崛起。

等到這些國家崛起之後,魏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後來,在齊秦楚三大強國的圍攻之下,魏國迅速衰落了下去。而隨著魏國的衰落,秦國在西方的發展,開始徹底沒了壓制。

此後,到了秦惠文王和秦武王的時代,秦國不但迫使甘肅地區的義渠國歸降,同時又將勢力範圍擴張到四川地區,並且開始逐漸向函谷關以東擴張。

所以,到了秦昭襄王時代,也就是白起領兵的這個時代,雖然秦國還做不到一家獨大,只能說和齊國、楚國、趙國等幾個國家,鼎足而立。但此時的秦國,卻有了廣袤的國土面積,以及足够的產糧地和人口。

最關鍵的是,秦國當時已經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耕戰體系,可以給白起一支强大的軍隊,以及足够的後勤補給,任由他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

再强的天才,也需要一個强大的平臺,才能發揮自己的實力。白起可以憑藉十萬人,全殲韓魏兩國二十四萬聯軍。但他卻不可能憑幾千人人,擊敗韓魏兩國的二十四萬聯軍。如果當時白起不是身在秦國,而是在周王室或者其他小國做官。就算白起自身能力再强,也沒有發揮的機會。

第三,如果我們仔細回顧白起的人生,我們就會發現,他基本上沒有和同時代的那幾比特名將交過手!

和白起同時代,有希望擊敗白起的名將,其實並不止一個。至少樂毅、廉頗以及李牧這幾個人,就不輸白起,他們同樣極為强大。

但是這幾個人,沒有任何一比特,和白起交過手。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個遺憾。作為同時代的名將,沒有過巔峰交手,甚至連同臺展現的機會都沒有,這實在是很令人惋惜。不過,這種遺憾,其實也是人為造成的。

李牧暫且不提,和白起相比,李牧應該比較年輕。白起縱橫天下的時候,李牧應該剛剛崛起。而且,李牧最初崛起,是在趙國北方邊境,對戰匈奴的戰場上。所以這兩大名將,沒有交際,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李牧和樂毅、廉頗的錯過,就絕對是人為因素了。

西元前284年,因為齊國獨自吞併了宋國,引發了列國的仇視。所以接下來,秦、燕、韓、趙、魏這五大強國,組成了聯軍,一起進攻齊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國伐齊。

五國伐齊的時候,聯軍的統帥,就是燕國的樂毅。而在五國伐齊事件十年之前,白起剛剛打了那場伊闕之戰,全殲了韓魏兩國二十四萬聯軍。此戰之後,白起又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不斷奪取韓魏兩國地盤。

所以,五國伐齊的時候,白起其實本來就應該作為秦國的統帥,率領秦國大軍進攻齊國。

但可惜的是,當時秦國沒派他去。

之所以沒派白起,是因為白起太過嗜殺。一旦派白起去了齊國,很容易直接把齊國人給殺沒了。當時對於秦國來說,秦國希望看到齊國倒下,希望看到齊國被重創,但是卻不希望看到齊國被其他國家瓜分或者吞併。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秦國當時沒有派白起上場,白起也就錯過了和樂毅同台展示軍事才華的機會。

至於廉頗,那就更可惜了。在歷史上那場著名的長平之戰當中,最開始趙國的主帥就是廉頗,而秦國這邊,為了讓趙國掉以輕心,則是暫時撤回了白起。直到後來,秦國為了打贏這場仗,有離間計迫使趙國臨陣換帥,把廉頗換成了趙括,同時又把秦軍主帥秘密換成了白起。

就這樣,白起和廉頗,遺憾地錯過了。

如果當時趙國沒有臨陣換帥,說不定兩位同時代的名將,就能打出一場前所未有的精彩戰事了。但從秦國的國家利益出發,秦國卻是不願讓這樣的情况出現。畢竟,讓白起打趙括,更符合秦國的國家利益。

沒和同時代同級別的名將交手,這或許也是白起一生最大的遺憾了。

第四,最關鍵的是,白起其實也未必就真的沒敗過。

在白起的人生當中,他剛出道的時候,作為一個新人,其實有可能敗過。只不過,這段歷史,史書上沒記載而已。而到了他人生最後一個階段,秦昭襄王讓他去打趙國,他沒去。那場仗如果白起去了,估計就真的大概率會敗了。

根據現時我們能找到的確切史料記載,白起第一次出現,是在西元前294年。這一年,白起被任命為秦國的左庶長,率領秦國大軍去進攻韓國。

而白起的死亡時間,是在西元前257年。也就是說,從擔任左庶長到去世,白起獨立指揮秦國大軍的時間,長達37年。在這三十七年當中,白起確實是沒打過敗仗。至少,有記載的那些大戰,白起是一次都沒輸過。

不過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左庶長在秦國的官職體系內,是一個非常高的官職。在商鞅變法之前,這幾乎就是秦國內部非嬴姓官員,能做到的最高位置了。到了白起這個時代,左庶長雖然更像是一個爵位,但也不是能够輕易獲得的。

這也就意味著,在升任左庶長之前,白起應該還打過不少仗,只是這些戰爭史書上沒有記載而已。

而且,就在白起升任左庶長兩年之前,齊國名將匡章,剛剛率領五國聯軍,攻破了函谷關。白起不可能是匡章攻破函谷關之後,才參軍入伍,然後用兩年時間,迅速昇到左庶長的高位。那也就是說,那場五國聯軍攻破函谷關的戰爭,白起極有可能也參加了。

既然當時匡章攻破了函谷關,擊敗了秦國,而白起又參加了這場戰爭,是不是就變相說明,白起其實也打過敗仗呢?只不過,當時那場戰爭開打的時候,白起地位還比較低,不是秦國的軍事主官而已。

所以,在白起升任左庶長之前,白起其實是有可能打過敗仗的,只不過史書上沒明確記載而已。

至於白起人生最後的一戰,那就值得多說兩句了。

長平之戰結束以後,白起本想趁機直接進攻邯鄲,一口氣滅了趙國。但可惜的是,就在這個時候,秦國丞相範雎,以秦國糧草不足為由,勸秦昭襄王退兵了。而白起得到命令之後,也不得不退兵。

然而一年之後,因為種種原因,秦昭襄王卻再次下令,讓秦軍進攻邯鄲,想要滅了趙國。但白起卻明白,此時已經錯過了滅趙的最佳時機。如果此時他率兵去攻打邯鄲,其他所有國家,都會派援兵前來救援。

白起雖然很强,但也不覺得自己能够以一敵六,率領秦國大軍同時擊敗六國聯軍。

說到底,白起很强,但他不是神。

所以他拒絕了這次出兵。

然後,秦昭襄王就以他抗命為由,直接把他賜死了。

如果當時白起服從命令,去參與了這場邯鄲之戰,最後多半是要輸的。要是那樣的話,白起一生不敗的神話,可能也就破了。

但也正是因為他寧死都不參加那一戰,白起一生不敗的戰績,才成了一個神話。

這就是白起不敗的真正原因。

本文標題: 白起為何一生不敗?主要原因有四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1099350372294
相关資料
趙國是否曾有機會取代秦國,統一整個中原呢?
趙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是戰國後期東方六國最强大的國家,與秦國展開了數十年的爭霸。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提到戰國時期的趙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然後就是那場長平之戰。趙
標籤: 趙國 趙武靈王 魏國 晉國 秦國 三國
吃飽了才有力氣工作,古人早餐都吃些什麼
對古人古人早餐都吃什麼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老資料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只有吃飽了才能有力氣工作,早餐只有吃好了才能元氣滿滿的過完一天。
標籤: 早餐
後世是如何評估張獻忠的起義呢?
崇禎三年,張獻忠積極回應王嘉胤的反明號召,率米脂十八寨農民起義,他英勇善戰很快成為三十六營的主要首領並以能謀善戰的八大王出名。十年,張獻忠三次入川,圍攻成都,遭明軍總兵官左良玉部的進攻,張獻忠的起義部隊嚴重受損,本人也受傷,政治上發生動搖。
標籤: 張獻忠 李自成 明朝 崇禎 歷史 明軍
李自成是如何建立大順政權的呢?
還有1985年那個龍治民案件,這確實震驚我了,恒沙是在蒐索陝西歷史的時候才知道有這麼個事,這事比那些所謂的大案要案惡劣百倍。當然還有大順政權的締造者李自成,今天咱們聊聊這位牛人,在史籍中竟然記載李自成受過侮辱。李自成,陝西米脂縣人。
標籤: 李自成 明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