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在鴻門宴中佔據優勢,為何沒有殺了劉邦?

項羽,秦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自立為西楚霸王。在那場著名的鴻門宴上,項羽之所以不殺劉邦,主要是因為他實在是沒有理由去殺劉邦!最關鍵的是,鴻門宴上的項羽,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强大。有關鴻門宴的這些恩怨糾葛,我們還得從劉邦項羽起兵之後開始說起。

項羽,秦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自立為西楚霸王。作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比特以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那場著名的鴻門宴上,項羽之所以不殺劉邦,主要是因為他實在是沒有理由去殺劉邦!

如果他真的殺了劉邦,極有可能會引來其他諸侯王的敵視,繼而導致所有諸侯王一起圍攻他。要是那樣的話,項羽就算再强,也會變得十分危險。

最關鍵的是,鴻門宴上的項羽,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强大。

有關鴻門宴的這些恩怨糾葛,我們還得從劉邦項羽起兵之後開始說起。話說當初陳勝吳廣起兵之後,迅速席捲天下。在陳勝吳廣起兵之後,遠在沛縣的劉邦,以及會稽郡的項梁項羽叔侄,也都開始起兵響應。

在劉邦和項家叔侄起兵的同時,各地的六國舊貴族後裔,也開始紛紛起兵。尤其是那些六國王族後人,他們在原本自己國家的地盤上,本來就有很高的聲望。所以,他們起兵之後,很快就能得到當地百姓的響應,迅速壯大。

所以,一時之間,在六國故土區域,開始紛紛出現大規模的叛亂。

但是接下來,因為秦朝當時的軍事力量還比較强,所以當秦朝集結了各地的兵力,並且赦免了幾十萬的驪山徒,將這些驪山徒又組成大軍之後,同時又把那些在北方防備匈奴的長城軍團,調回國內清理起義軍的時候,起義軍瞬間就扛不住了。

所以最終,陳勝戰敗而死,陳勝吳廣率領的起義軍主力,也被清剿殆盡。

隨著陳勝吳廣被殺,接下來秦軍要清剿的,自然就是那些六國舊貴族率領的殘餘勢力了。這些複國勢力,雖然暫時沒有陳勝吳廣這麼强,但是崛起的速度卻很快。

所以接下來,由章邯統領的一支秦軍主力,開始轉移到楚國舊地這邊。因為當時在楚國的眾多複國勢力當中,就數項家叔侄的勢力最大,所以章邯當時直接就奔著項家叔侄去了。

然後,雙方一場大戰,作為叔叔的項梁戰死,項家軍也被重創。

在很多文藝作品當中,總會提到這樣一件事:說項羽在自盡之前,有個老頭在烏江旁邊,想要用船把他帶回江東,捲土重來。但是項羽因為羞愧,覺得當初和自己起兵的那些江東子弟,都已經戰死了,自己無言對江東父老,所以就自盡了。

因為這個故事,導致很多人都下意識地覺得,當年和項羽一起自會稽郡起兵的那些老班底,都是劉邦幹掉了。

其實還真不是。

這些追隨項家叔侄起兵的老班底,很多人在項梁被殺的這一戰當中,其實就已經被章邯幹掉了,而且數量不少。

這場大戰之後,章邯覺得,楚國舊地這邊的反秦力量,應該已經被鎮壓得差不多了。所以接下來,自己就帶著主力北上,去和王離統領的長城兵團,一起圍剿北方的反秦勢力了。當時章邯盯上的主要目標,就是剛剛復興的趙國,這也就是那場巨鹿之戰開始的原因。

因為章邯走了,所以接下來,項羽才有能力召集舊部,不至於被徹底打散。而劉邦這邊,因為當時劉邦比較弱,所以章邯對他也沒什麼親自出手的興趣,只是派了一些小部隊去清剿劉邦,但這些小部隊,後來又被劉邦擊敗了。

如果嚴格來說,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劉邦和項羽才算是真正的起義軍領袖。在此之前,項羽只是追隨他的叔叔項梁,自己說了不算。而劉邦則是實力低微,甚至一度被人差點消滅,也稱不上是什麼領袖。

但是,因為當時起義軍內部,個頭最大的幾個,都被消滅了,所以他們才有機會迅速發展,成為新的巨頭。

接下來,楚國複國勢力這邊,那位之前被項梁擁立起來的楚懷王,趁著項梁被殺,開始聯系其他楚國舊臣,準備重掌大權。之前項梁活著的時候,這位被擁立起來的楚王,其實就是一個傀儡而已。

面對楚王這種近乎‘卸磨殺驢’的行為,項羽雖然心有不甘,但是也無可奈何。因為當時他正忙著收攏餘部,再加上章邯之前重創了項家軍,他手下的軍隊,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再之後,就是巨鹿之戰的劇情了。章邯北上之後,和王離統領的長城兵團,一起圍攻趙國,趙國隨即向其他國家求救。此後,各國紛紛派出援兵,這其中尤以楚國派出的援兵最多。

因為在這之前,各國幾乎都被掃蕩了一遍,楚國雖然也被重創,但是剩餘的實力依然可觀。所以,當時楚國這邊派出了最多的援軍,前去援救趙國。

但問題是,就算當時楚國派出的援軍最多,據後世史學家推測,這個最多的援軍,滿打滿算其實也就只有五萬人而已。

在派出這支援軍之前,楚王讓宋義作為上將軍,項羽作為副將。這裡多說一句,這個宋義之前做過楚國令尹,也就是其他國家的丞相。雖然他起兵的速度慢了點,但是在楚國舊貴族群體的心裡,地位卻很高。

相比之下,項羽雖然有一些直轄軍隊,但聲望遠遠不夠。在很多老牌楚國亡國貴族眼裡,他只是一個毛頭小子而已。

所以,當時那位楚王,之所以要用項羽作為副將,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希望借著巨鹿之戰,消耗掉項羽所有的兵力,讓自己徹底掌權。二是因為當時在楚軍內部,項羽直接控制的軍隊,數量依然有幾萬人。如果不派項羽過去,楚國援軍的兵力不够。

總之,從楚王的角度來看,派項羽過去,其實是一個一石二鳥的好計。

只是誰都沒想到的是,開戰之後,項羽後來直接刺殺了宋義,然後自己接管了整個楚軍。接管楚軍之後,項羽又破釜沉舟,率領不到五萬人的楚國援軍,擊敗了王離統領的長城軍團,徹底解除了秦軍對巨鹿地區的圍困。

據後世史學家推測,當時王離統領的軍隊,總規模應該在二十萬人左右。而王離被消滅之後,同時在巨鹿戰場旁邊,章邯統領的軍隊,依然也有二十萬的規模。只不過,因為之前項羽打得太快,再加上秦國高層內鬥,章邯當時沒出手,暫時作壁上觀而已。

所以,項羽破釜沉舟,幹掉了王離之後,接下來聯軍就公推項羽為盟主。同時,因為章邯那邊還有二十萬大軍,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章邯其實在和項羽對峙。

與此同時,楚王那邊,又派出了劉邦,走另外一條路線,直接進攻秦朝首都咸陽。而秦朝這邊,趙高幹掉了秦二世胡亥,擁立了秦王子嬰,然後自己又被子嬰幹掉。

咸陽那邊的事情,直接導致章邯對秦國高層徹底失望,此後直接投降了項羽。而項羽接受了章邯的投降之後,一邊帶著聯軍向咸陽方向進攻,一邊在路上找了個機會,將投降的二十萬秦軍降卒,全部坑殺了。

而劉邦這邊出擊之後,因為當時咸陽內亂,而且所有軍隊幾乎都被派出去了。所以接下來,劉邦很快就打到了咸陽,並且迫使秦王子嬰投降。子嬰投降之後,劉邦以最快的速度,接管了整個咸陽,並且控制了函谷關。

所以,等到項羽帶著聯軍,抵達函谷關的時候,項羽突然發現,函谷關已經被劉邦控制了。此時的項羽,擔心劉邦先他一步,摘取勝利果實。而且項羽更隱隱擔心,劉邦的背後是那位楚王。

他很擔心真正要摘果子的,其實是楚王。一旦楚王摘取了勝利果實,那他就徹底白打了,而且回去之後,也肯定沒什麼好結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項羽才會下令,直接進攻函谷關,然後帶著聯軍,氣衝衝地殺向咸陽。

很多文學作品提到這件事的時候,總會說項羽莽撞。但實際上,項羽當時做的很多决定,其實背後都是有深意的。

以上這些,就是鴻門宴開始之前的所有前置劇情。

據史書記載,項羽抵達咸陽城外的時候,麾下統領了四十萬大軍。而劉邦這邊,則是只有十萬大軍。因為劉邦自知兵力比不過項羽,所以才會主動低頭,前去參加鴻門宴。

但這樣一來,就存在一個問題了。

項羽哪來的四十萬大軍?

要知道,就在一年之前,項梁剛剛被殺,項家軍被重創。項羽就算能收攏餘部,手上最多也就兩三萬精銳而已。等到宋義和項羽前去增援巨鹿的時候,麾下也就只有五萬人而已。

在那場巨鹿之戰當中,項羽雖然以多勝少,打敗了王離。但是用五萬人打二十萬人,項羽不可能沒有損失!這也就意味著,巨鹿之戰打完之後,楚國派來增援的這五萬人,一定出現了很大的戰損!

按照中國古代打仗的正常流程,王離被打敗之後,項羽確實有可能會收編他的潰逃軍隊,重新收為己用。與此同時,項羽也會利用自己的威望,不斷吸引各地的百姓前來參軍。經過這樣的折騰之後,項羽麾下的軍隊數量,確實有可能再次新增。

但是接下來,章邯投降之後,章邯帶的那二十萬秦軍,則是被項羽全部坑殺了。

盤點過這個過程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項羽當時名義上或許確實統領了四十萬軍隊!但這四十萬軍隊當中,有多少是和他從楚國一起過來的,那就說不好了。如果按照正常的傷亡比來算,最多也就兩三萬而已。

那麼,除了這些軍隊之外,剩下的軍隊是哪來的呢?

顯然,很大一部分,是項羽收攏王離潰逃的軍隊,以及各地前來投奔的百姓。另外一部分,恐怕就是各國複國勢力統領的軍隊了。

這些軍隊加在一起,確實很可怕,但是真正能讓項羽輕易指揮的,恐怕並沒有多少。

反觀劉邦這邊,劉邦自從被楚王派出來,進攻咸陽,一直都是自己做主。在這一路上,劉邦不斷收攏各地百姓,所以才會像滾雪球一樣,迅速膨脹起來。當時劉邦麾下的軍隊,雖然也不是什麼精銳,但很多都是剛剛加入他麾下的新兵。但要論團結的話,劉邦麾下的團結程度,恐怕要遠勝項羽那邊了。

如此一來,雙方的真實勢力,到底孰强孰弱,可能就有點說不清了。

所以,如果劉邦當時要表現出佔領咸陽的想法,那他面對的,將會是所有的各國複國勢力,再加上一個强大的項羽,那就是真正的十萬對四十萬的局面了。

反之,如果劉邦表現的姿態低一些,表現自己並不想佔領咸陽,大家可以共同分蛋糕。這樣一來,至少各國的複國勢力,不會再為難劉邦。

至於項羽本人,雖然名義上是聯軍的盟主,可以隨意調動聯盟內的軍隊。但問題是,項羽此時如果真的殺了劉邦,其他諸侯王勢必會不服氣,甚至有可能為了自保,直接和項羽决裂。一旦那個局面出現,項羽就算再强,最後也一定是必敗無疑。

最關鍵的是,從當時項羽的角度來看,劉邦是他最大的敵人嗎?

顯然不是啊!

和劉邦相比,此時對項羽威脅最大的,顯然是那位楚王!那位楚王,此時才是懸在項羽頭上的劍。因為他一直想著脫離項家的控制,甚至削除項家的兵權。所以,對項羽而言,當務之急並不是幹掉劉邦,而是先從這場秦朝崩潰的盛宴當中,瓜分足够的好處,擁有自己的地盤!

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和劉邦直接翻臉,顯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尤其是在劉邦主動低頭,表現的姿態很低的情况下,項羽最好的選擇,就是接受劉邦的低姿態,然後先讓自己做那個分蛋糕的人,主持這場瓜分秦朝的盛宴。自己再利用這個身份,瓜分最大的蛋糕。

鴻門宴開始之後,項羽的邏輯,大概就是這樣的。他或許並不喜歡劉邦,但是就眼下的局面來看,最好的選擇,就是接受劉邦的誠意。

如此一來,項羽自然不可能選擇殺劉邦了。非但不能殺,在鴻門宴上,有人想殺劉邦的時候,項羽還得想辦法保護他才對。

本文標題: 項羽在鴻門宴中佔據優勢,為何沒有殺了劉邦?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1099336690768
相关資料
白起是如何一步步變成殺神的?當時是個怎樣的時代?
白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他是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提到白起這個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長平之戰。而這個坑殺四十萬的傳說,在白起的一生當中,只是他領導的眾多戰役當中的一個案例而已
標籤: 白起 趙國 秦昭襄王 魏國 楚國 三國
嘉慶上位就馬上賜死和珅,嘉慶又是怎麼對待紀曉嵐的
還不知道:乾隆駕崩僅15天,嘉慶就立刻賜死和珅,他又是如何對待紀曉嵐的讀者,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而在乾隆死後半個月,嘉慶就處死了和珅,和珅崛起的勢頭那麼猛,倒臺卻又那麼突然。這時鐵三角已經走了其二,只剩下紀曉
標籤: 和珅 嘉慶 乾隆 清朝 歷史 清朝歷史
嘉靖帝一登基就爆發大禮議事件,楊延和為何不廢帝?
朱厚熜,即嘉靖帝、明世宗,明憲宗朱見深第四子興獻王朱佑杬的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號天池釣叟、雷軒、堯齋,年號“嘉靖”。嘉靖皇帝雖然鬧得凶,但是卻並沒有把所有人都得罪光。這其實才是楊廷和無法廢帝的根本原
標籤: 嘉靖 嘉靖帝 楊廷和 朱厚照 明朝 大禮議
白起為何一生不敗?主要原因有四個
白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他是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白起之所以一生不敗,主要原因其實有四個。想要更好地理解白起為何常年不敗的問題,我們可以逐條分析一下這些原因。白起一生指揮過數十場戰事
標籤: 白起 齊國 三國 歷史 春秋戰國 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