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宮作為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學府,究竟是怎樣的?

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的官辦高等學府。按照現時的考古發現來看,戰國時期齊國開辦的這座稷下學宮,不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府,它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府!而在很多野史小說當中,這座稷下學宮,更是有著無數傳奇故事。而變法之後的魏國,則是國力迅速飆升,逐漸成了戰國初期最强大的諸侯國。

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的官辦高等學府。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熟悉戰國歷史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稷下學宮’這個詞。

按照現時的考古發現來看,戰國時期齊國開辦的這座稷下學宮,不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府,它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府!

簡單來說,稷下學宮就是一所戰國時期的大學。這裡由齊國直接提供運營經費,並且從全天下範圍內,招收高水准的學者做老師,給予豐厚的物質待遇,可以讓他們自由的研究學問。

受邀而來的學者,在學宮擔任稷下先生,基本類似於今天的大學教授。而學宮的校長,則是被稱之為‘祭酒’,一般由學者之中最為優秀的人來擔任。比如那位大名鼎鼎的‘荀子’,就曾經長時間擔任稷下學宮的‘祭酒’。

而在很多野史小說當中,這座稷下學宮,更是有著無數傳奇故事。這些故事,也讓這座歷史上最早的‘官辦大學’,多了很多的神秘色彩。

那麼,歷史真實的稷下學宮,到底有著怎樣的歷史呢?為什麼戰國七雄當中,唯有齊國,能開辦稷下學宮這種官辦大學呢?其他國家為什麼就沒搞出類似的大學呢?

這些問題,其實還得從戰國時期的歷史大背景開始說起。

戰國初期,隨著三家分晉結束,原本春秋時期强大的晉國,演變成了‘韓趙魏’三國。在這其中,魏國從晉國獨立出來之後,首先開始進行了變法。

當時魏國在位的國君,是魏文侯。這個魏文侯是一比特非常出色的國君,他不光主導魏國,徹底完成了瓜分晉國的過程。而且,早在魏國徹底獨立之前,魏文侯就注意到了人才和變法改革的重要性,開始積極從各地招募人才。

正是因為魏文侯積極招攬人才,魏國在開國之初,就有了足够的人才儲備。所以,魏國開國之後,才能迅速進行著名的李悝變法。而變法之後的魏國,則是國力迅速飆升,逐漸成了戰國初期最强大的諸侯國。

魏文侯當時招攬人才的行為,或許真的只是為了讓魏國强大。但他沒想到的是,他的這個行為,卻給歷史帶來了兩個重大的變化。

首先,魏文侯這種招攬名士人才的行為,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打破常規的。因為以往在春秋時代,各國都是施行世祿世卿制。也就是說,只有貴族之後,才能做官。至於說國外來的人才,則是很難做官。

但是魏文侯當時的行為,卻打破了整個傳統。再加上後來魏國的變法,又特別成功,讓各國紛紛效法。所以後來,隨著各國紛紛招攬人才,一股養士的風潮,就開始逐漸形成了。

沒錯,戰國時期的養士之風,其實就是從魏文侯這裡開始的。

其次,當時魏文侯為了招攬人才,還把孔子的學生子夏,請到了魏國。為了表示對人才的尊重,魏文侯本人,還特意拜子夏為師。此後,子夏帶著自己的門人弟子,在魏國的西河郡開始講學。後來很多慕名而來的學者,也都逐漸聚集到了魏國的西河郡,這就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西河學派。

西河學派的成型,再加上養士之風的開啟,導致在戰國初期的時候,魏國迅速成為了中原地區的文化覈心。無數飽學之士,紛紛到魏國來文宣自己的學說。而那些求學的士子,也紛紛來到魏國求學。

對此,其他國家自然也非常眼紅。誰都看得出來,這種文化中心的地位,會給魏國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所以,在當時那個時代,其他幾大強國,也都想著用各種手段,取代魏國的文化中心地位。

但可惜的是,在戰國初期數十年的時間當中,沒有任何一個強國,能撼動魏國的文化地位。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其他幾大強國,單以國力來說,都遠不如魏國。所以,只有魏國能够給這些學者,提供相對安穩的物質待遇,以及相對和平的研究環境。至於其他國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短板。

國內和平,有錢,這是魏國維護自己文化地位最覈心的法寶。而且,這個道理其實不光是適用於戰國時期。哪怕到了現代,這個道理其實依然適用。

不過,幾十年之後,到了魏文侯的孫子,魏惠王在位時期,魏國這種文化壟斷地位,被徹底打破了。

這事其實也不能怨魏惠王,主要是在之前的幾十年當中,魏國的成功經驗,實在是太讓人眼紅了。所以,在這幾十年當中,其他幾大強國,開始不斷照抄魏國的先進經驗。到了魏惠王在位時期,集中開始爆發了。

在魏惠王時代,各國開始紛紛進行變法。比如秦國進行了商鞅變法,韓國進行了申不害變法,齊國進行了鄒忌變法。經過變法之後,魏國在制度上不再領先於其他國家,再加上魏國之前為了維護自己的霸主地位,四面開戰。所以接下來,魏國的日子就難過了。

尤其是秦國和齊國完成變法之後,幾乎開始同時從東西兩面,夾擊魏國,讓魏國很難集中精力應敵。所以最終,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當中,魏國被齊國擊敗,損失慘重。同時,秦國又大舉進攻魏國,最後奪取了整個河西地區。

這幾場戰爭打完之後,魏國的霸主地位,瞬間就沒了。而隨著魏國的國力暴跌,接下來,魏國再想維護自己文化中心的地位,可就不那麼容易了。因為這時的魏國,既不能給那些學者提供優渥的物質待遇,也不能給他們提供和平的研究環境。

所以,隨著魏國丟掉了霸主地位,原本在魏國生活的那些學者,開始逐漸離開魏國。在這個時候,這些學者就開始面臨一個新的選擇:接下來大家到底要去哪裡呢?

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稷下學宮出現了。

之前齊國那邊,進行變法的時候,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改革措施,就是建立這座稷下學宮。因為齊國的統治者很清楚,想要完成改革,就必須有足够多的人才。沒有人才,單憑齊國高層努力,變法和強國,都是空中樓閣。

除此之外,當時齊國高層設立稷下學宮,其實還有一層目的,那就是為了給自己爭取‘政權合法性’。很多人都知道,齊國最開始出現的時候,是薑子牙的封國。但是到了春秋末期的時候,齊國內部的田氏家族,異軍突起,最後篡取了齊國。

所以,在戰國初期的時候,田家雖然控制住齊國,但卻缺少一定的政權合法性。而當時稷下學宮的設立,也是田家高層,想要為自己正名的一個做法。

稷下學宮剛剛建立的時候,影響力其實還僅局限於齊國內部。但即便如此,在建設稷下學宮的時候,齊國高層依然下了血本。根據現時的考古發掘顯示,稷下學宮的遺址總面積,已經超過了四萬平方米!大概相當於一百個籃球場那麼大!

所有稷下學宮的學者,一律由國家按時發薪水。根據學術水準不同,待遇不等。達到一定水准的學者,齊國不但薪水給的極高,還直接送房子,給奴僕。而且,在稷下學宮表現出色的學者,可以直接進入齊國政府任職。水准較高的學者,更是可以直接進入齊國高層!

這個待遇,其實已經很誇張了。

而接下來,在稷下學宮開辦之後,沒過多少年,魏國就被齊國和秦國打趴下了。而魏國衰落之後,原本在魏國做學問的那些學者,開始迅速向齊國轉移,最後逐漸彙聚到了稷下學宮。

當時從魏國流出的這些學者,之所以選擇了齊國,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和齊國相比,秦國當時雖然也在崛起,但是秦國的名聲不太好。因為在春秋時期,晉國為了堵住秦國東出,一直在散佈秦國就是‘野蠻人’的說法。到了戰國時期,雖然大家對秦國的印象稍有改觀,但傳統印象依然還在。

而且,秦國自從商鞅變法完成之後,玩的是法家耕戰一體的那一套,也沒有稷下學宮這種地方。所以,秦國儘管當時已經崛起,對大家的吸引力依然極為有限。

而秦國之外,楚國地處南方,當時中原文明的覈心在北方,很多學者也不喜歡南方的氣候條件。再加上楚國高層基本上由世家大族佔據,對外來人才的態度,也不是特別友好,遠比不上齊國。韓國地處四戰之地,經常被其他國家打到自己國家的領土上,不够和平。

燕國地處北地,太過寒冷,而且經濟條件也不如齊國。至於趙國,趙國雖然離魏國很近,但是趙國走得是高度軍事化的路線,對這些喜歡自由的學者,也不是特別友好。

如此一來,大國之中,自然就只剩下擁有稷下學宮的齊國,最適合大家了。

就這樣,在戰國中期的時候,稷下學宮逐漸成為了各國學者彙聚的地方。再加上齊國高層對學宮的管理相當自由,除了給錢之外,基本上任由學宮自治,而且也不管學者們的研究方向,學者們也可以隨意討論政治。這樣一來,稷下學宮自然就開始異軍突起,成了各國學者心中的聖地了。

在那波魏國倒塌的盛宴當中,無數學者離開了魏國,來到稷下學宮。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亞聖‘孟子’。作為儒家學說的二號人物,孟子本來是鄒國的人,家鄉距離齊國很近。後來孟子成名之後,也曾遊歷四方,並且曾經前往魏國,向那位魏惠王文宣自己的學說。

而魏國衰敗之後,孟子後來就去了齊國,並且常年在齊國的稷下學宮,研究學問。直到晚年的時候,孟子才回到自己的故鄉,著書立說,最後留下了《孟子》這本書。

和孟子同時代在稷下學宮出現的,還有鄒忌、淳於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等頂級牛人。這些人或許在政治上,未必有太高的建樹。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當時最頂尖的學者,代表了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最高水准。

而當他們齊聚於稷下學宮之後,諸子百家的思想,就開始在稷下學宮激烈碰撞。毫不誇張的說,先秦時期能够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有這種稷下學宮的存在。因為那些著名的學者,他們研究出來的學說,或許會對後世的思想,產生很大的啟迪。但是他們的研究本身,既不產糧食,也無法讓齊國的軍隊變得强大。

簡單來說,想要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首先得有人出錢養著這些人,讓這些人在不用參與實際勞動的情况下,能够安心研究自己的學問。這事要是放到秦國,在秦國高層看來,肯定是一筆很不划算的買賣。因為與其花高價養著這些學者,還不如把錢花到軍隊上面,富國強兵,才能讓秦國更加强大。

這兩種不同的選擇,註定兩國日後的結局,截然不同。秦國後來統一了天下,但是二世而亡。齊國最後留下了很多燦爛的思想文化,但是卻被一場五國伐齊行動,徹底打殘,最後在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更是不戰而降。

這兩種選擇,孰優孰劣,實在是沒法說。

在孟子去世之後,沒過幾年,因為齊國高層的外交政策失誤,導致齊國被‘秦燕韓趙魏’五國聯盟,直接圍毆了一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國伐齊,也叫‘樂毅破齊’。這場戰爭,導致原本强大的齊國,瞬間由盛轉衰。但是最後,齊國還是艱難的複國了。而這場戰爭,對於稷下學宮來說,其實也是一個重創。所以在這個時期,稷下學宮基本上就沒出什麼特別有名的學者。

但是後來,齊國複國之後,活下來的那些稷下學宮的先生,開始重新恢復稷下學宮的傳統。再加上齊國官方依然重視學宮,給學宮待遇沒怎麼减少,所以再之後,稷下學宮就又恢復了興旺。這個時候,又一比特著名的頂級牛人出現了,這就是荀子。

據說荀子早年的時候,就曾經在稷下學宮求學。從時間上來看,孟子去世的時候,荀子才十多歲,應該沒見過孟子。但是孟子留在稷下學宮的思想,卻深刻影響了荀子。後來,荀子更是多次擔任稷下學宮的校長,在這期間,稷下學宮便培養出韓非子、李斯、張蒼等牛人。這些人對秦朝乃至是漢朝的影響,那是相當巨大的。

而到了荀子去世之後,這一年秦始皇恰好親政。此後,秦國開始逐漸橫掃天下,統一六國。因為秦國開始橫掃天下,稷下學宮也難以獨善其身。尤其是齊國被滅,秦朝開國之後,秦始皇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决定銷毀其他國家編撰的史書,同時在言論上進行一定程度的管控。這就從根本上,斬斷了稷下學宮的傳承。

所以,秦朝建立之後,稷下學宮就徹底消失了。當然,這也不是說,秦朝就不重視文化研究。當時秦朝也仿照稷下學宮,在中央開辦了官學。只不過,稷下學宮既然在齊國,為了維護國家統一,秦始皇肯定是不能允許稷下學宮繼續辦下去了。

這就是稷下學宮的歷史。

從開辦到結束,稷下學宮大概持續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在這百年的當中,稷下學宮一度是諸子百家思想的碰撞之地,留下了無數的思想和著作。而這些思想和著作,則是一直影響了後世上千年中國文化的發展。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稷下學宮。

雖然沒能輔助齊國統一天下,但這座學宮留下來的那些思想和理論,卻傳承了千年,直到今天。

本文標題: 稷下學宮作為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學府,究竟是怎樣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1012924241398
相关資料
昌平君作為秦國的丞相,為什麼忽然背叛秦國?
昌平君熊啟,羋姓,熊氏,名啟,楚考烈王之子,母親是秦昭襄王之女。戰國末期楚國公子,受封為昌平君,仕於秦,為秦莊襄王、秦始皇之臣。作為南方大國,楚國歷史極為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開國時期。為什麼在這樣關鍵的秦楚大戰期間,會忽然背叛秦國呢?作
標籤: 秦始皇 秦昭襄王 楚國 宣太后 昌平君 秦國
秦朝是如何統治全國的?秦朝的官制是怎樣的?
秦朝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兩個制度,一個是國家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一個是中央官制。太尉
標籤: 秦朝 秦朝官制 中國古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秦始皇
李牧有哪些戰績?為何後世對他的評估那麼高?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後世對李牧的評估高,是因為李牧確實當得起這種評估!作為趙國的名將,李牧崛起,已經是長平之戰以後的事情了。李牧之所以這樣做,從後世的角度來看,其實是有兩個目的。
標籤: 李牧 趙國 秦始皇 長平之戰 歷史 三國
朱佑樘身為明憲宗之子,為何童年非常坎坷不幸?
明憲宗感慨萬千,將皇子接回宮中,召集群臣,為這個孩子其名為朱佑樘,並將其立為皇太子,紀氏也被封為淑妃。明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對太子下毒手,便親自撫養朱佑樘,這才使得太子順利長大成人。
標籤: 朱見深 萬貴妃 弘治皇帝 歷史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