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楊家嶺的早晨》見證革命前輩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偉大實踐

求學期間,他遇到了女同學張自嶷,從此,兩人成為彼此一生的摯愛。《楊家嶺的早晨》這幅畫也已成為經典,不斷向人們講述著曾經發生在楊家嶺的故事,見證著革命前輩不畏艱難險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偉大實踐。

楊家嶺的早晨

■錢均鵬荊博

“太陽剛剛昇起來。毛主席走出窑洞,來到他親手耕種的地裏。毛主席一手扶著水桶,一手拿著瓢。瓢裏的水緩緩地流到小苗上。毛主席身邊的小八路端著水,望著小苗笑……”這段生動的文字來自多年前小學課本中的一篇文章《楊家嶺的早晨》,課文裏的插圖來自著名畫家蔡亮和張自嶷夫婦創作的同名油畫。

畫中,毛主席蹲在菜地裏,給剛長出來的幼苗澆水,身旁的小八路端著水瓢開心笑著。晨光下,一棵棵幼苗破土生長,晶瑩剔透。遠處是戰士們忙碌勞動的身影,領袖和戰士一起生產……一切都是那麼的質樸清新。

作為中央美術學院招收的第一批學生,蔡亮師從徐悲鴻、吳作人、董希文等著名畫家。求學期間,他遇到了女同學張自嶷,從此,兩人成為彼此一生的摯愛。畢業後,他們被分配到陝西工作。

“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壯美的黃土高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黃河、長城、黃帝陵在這裡蜿蜒交匯;革命聖地延安,是新中國的搖籃。當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到訪這片黃土地時曾說:“走進陝北,才看到一個真正的民族,才看到真正的中華民族文化。”

站在陝北的高天流雲下,近距離感受黃土高原上的革命聖地,蔡亮和張自嶷被厚重多彩的陝北文化所震撼。那紅色質樸的窗花,那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那火熱奔放的大秧歌,特別是羣衆從心底吼出的信天遊,讓他倆感受到陝北老鄉的喜怒哀樂和嚮往期盼,震撼於信天遊所表達的濃烈的情感。這裡是生長民歌的地方,這裡是生長愛情的地方,這裡是生長農民畫的地方,這裡更是生長紅色英雄的地方。黨中央在延安時期,開創了一個激情燃燒的革命年代。陝北著名詩人曹穀溪曾說:“在陝北大山中,是詩人,就能產生靈感;是畫家,就能打開畫夾;即便是一頭牛,也會激動地仰天長嘯,呼喊出難以抑制的振奮與激動。”

這片無比厚重的黃土地,賦予蔡亮和張自嶷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成為他們藝術人生中的座標點。在與中國革命歷史最重要的轉捩點傾情碰撞的時候,在與陝北農民朝夕相處中,他們看到了人民的力量,領略了領袖的魅力,感受了生活的火熱,獲得豐富的生活積累和人生體驗。他們拿起畫筆,以滿腔熱情描繪出那段崢嶸歲月,以無限深情記錄下革命軍民在這片黃土地上英勇鬥爭、團結一心的生動細節。

一幅幅經典美術作品由此誕生:《延安火炬》《棗園來了秧歌隊》《貧農的兒子》《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銅牆鐵壁》《南泥灣》……這些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構思巧妙,立意新穎,形象深刻動人。

《楊家嶺的早晨》這幅油畫,在蔡亮和張自嶷創作的眾多革命題材作品中顯得獨樹一幟。它不是一般大場景的呈現,而是用簡潔明快的構圖,清新自然的色彩來表達延安大生產運動這一主題。

延安時期的大生產運動,是黨在抗戰時期領導開展的大規模生產自救。它不僅使根據地度過了困難時期,為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提供了物質保證,還孕育出艱苦奮鬥的精神。當時,敵人對陝甘寧邊區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邊區幾乎到了“沒有飯吃,沒有衣穿”的境地。一天,毛主席對林伯渠、蕭勁光等人說:“我們到陝北來是幹什麼的呢?是幹革命的。現在日本帝國主義、國民黨頑固派要困死、餓死我們,怎麼辦?我看有三個辦法:第一是革命革不下去了,那就不革命了,大家解散回家。第二是不願解散,又無辦法,大家等著餓死。第三,靠我們自己的兩隻手,自力更生,發展生產,大家共同克服困難。現在看來,也只有這個辦法。這是我們的唯一出路,是打破封鎖、克服困難的最有效最根本的辦法。”

響應黨中央發出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號召,延安到處響起了生產的號子聲。機關、部隊和學校等,都制訂了自己的生產計畫和生產任務,大家紛紛立下“到生產戰線上去”“我們要做勞動英雄”的誓言。

大生產運動一開始,毛主席就提出“一面工作,一面學習,一面生產”的要求。他身體力行,在楊家嶺的窑洞前找了一塊荒地,自己動手開荒種地。儘管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一大早,就扛著鐝頭到地裏開荒。警衛員要和他一起挖,他卻說:“你們有你們的生產計畫,我有我的生產任務,就這點地,你們都挖了,我沒有挖的了。”大家一聽都笑了起來。

毛主席在地裏種上各種蔬菜,其中就有他最喜歡吃的辣椒。他對戰士們說:“耕田種地也要講究科技,深耕細作,多犁地、多除草、多上糞才行。老百姓不是說‘一籽下地,萬籽歸倉’嗎?”他一有空就到菜地施肥、澆水、鋤草,地裏的菜長得又壯又好。最讓毛主席高興的是,地裏種出了他最喜愛的紅辣椒。能吃上自己種的紅辣椒,味道就是不一樣。毛主席經常拿這些勞動果實招待客人,或者送給其他衕誌。1940年,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來到延安。在到達延安前,他在國統區面對的是一頓800大洋的豪華大餐。而在延安,毛主席卻是用楊家嶺菜地裏自己種的菜來招待他。

“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惟陝之北。”領袖與人民在黃土高原上一起動手、自力更生的故事,深深觸動了蔡亮和張自嶷。他們以尊重歷史的態度,採用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將歷史素材與所處時代緊密結合,以革命浪漫主義情懷攜手創作了油畫《楊家嶺的早晨》。作品通過定格毛主席和小戰士為幼苗澆水的瞬間,把我們帶回到那個充滿希望的早晨和那片綠油油的菜地;喚起對革命年代的回憶和對那一代革命者智慧與膽識的崇敬。

艺文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如今,毛主席種過的那片菜地,穿越時光的隧道,一如當年,紅辣椒、洋芋、蕃茄,在晨光下茁壯生長。《楊家嶺的早晨》這幅畫也已成為經典,不斷向人們講述著曾經發生在楊家嶺的故事,見證著革命前輩不畏艱難險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偉大實踐。

資料標籤: 藝術 美術
本文標題: 油畫《楊家嶺的早晨》見證革命前輩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偉大實踐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0235438087026
相关資料
軍史戰例丨官陡門戰鬥,在敵人心臟地帶上演“虎口拔牙”
官陡門大捷紀念館展廳內景。此次戰鬥在敵人心臟地帶上演“虎口拔牙”,狠狠地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人民的抗戰信心和鬥志。奇襲官陡門,新四軍大獲全勝,以輕傷兩人的代價,殲敵200餘人、俘敵57人,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和軍用物資,挫敗了日偽軍
標籤: 粟裕 軍事歷史 歷史 陸軍 新四軍 日軍
血戰湘江,鐵血丹心鑄軍魂
血戰湘江,中央紅軍從此浴血重生。湘江戰役是關乎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之戰,也是决定長征前途的命運之戰。激烈的湘江之戰於11月28日打響。行走在桂北山水,回望“寸土千滴紅軍血”的湘江之戰,我們始知什麼是信仰的力量,什麼是人民軍隊的鐵血軍魂。鐵
標籤: 湖南湘江 歷史 湘江戰役 中國革命
卸甲英雄,儘管不能拿槍了,但只要活著就要繼續衝鋒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位於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古龍藏寺,門前不足300米長的榮軍路熙熙攘攘。讀著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出生入死的老英雄們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們是革命軍人,儘管不能拿槍了,但只要還活著,就要繼續衝鋒。”
標籤: 傷殘軍人
《血沃寶島——中共臺灣英烈》,永不磨滅的英魂
一段塵封的歷史,永不磨滅的英魂。臺灣島內的革命鬥爭是中國現代史和中國共產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共中央台辦組織編寫的《血沃寶島——中共臺灣英烈》一書,通過展現一批中國共產黨在臺犧牲的革命英烈的生平事蹟和活動史料,再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
標籤: 朱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