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司馬睿是如何做到的?

司馬睿,字景文,東晉開國皇帝。就在這一年,司馬家又添丁進口,出生了一個叫司馬睿的小男孩。這其中,老大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嫡長子,所以在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家直接就落到了他的手上。而且,司馬睿還是司馬伷的長子長孫。唯一可惜的是,司馬睿他爹去世了。隨著晋武帝司馬炎去世,接下來,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即位。

司馬睿,字景文,東晉開國皇帝。今天老資料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西元276年,也就是西晋開國皇帝司馬炎還在位的時候說起。當時晋朝這邊,雖然已經建立了好幾年,但是還沒有徹底統一天下。在南方,生命力頑強的東吳政權,依然還在撐著。

就在這一年,司馬家又添丁進口,出生了一個叫司馬睿的小男孩。因為小男孩,並不是司馬炎他們這一支的,所以當時也沒誰多注意他的出生。更沒有人想到,幾十年之後,這個小男孩將會成為司馬家最後的希望。

這裡我們得簡單說一下司馬家內部的關係,當年司馬家的實際締造者司馬懿在世的時候,一共生了九個兒子。這其中,老大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嫡長子,所以在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家直接就落到了他的手上。

但可惜的是,司馬師本人沒有兒子,所以司馬師死後,司馬家就傳到了老二司馬昭的手上。而司馬昭死後,因為他有兒子,所以就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司馬炎,也就是西晋的那個開國皇帝。

老三名叫司馬伷,在司馬懿剩下的幾個孩子裡面,司馬伷應該算是最優秀而且也是最正常的一個了。當初司馬家把持了曹魏的大權,曹魏最後一比特有血性的皇帝曹髦,帶著宮裏的太監出來討伐司馬家,就是這個司馬伷帶兵去攔住的。

而這個司馬伷,就是小男孩司馬睿的爺爺。而且,司馬睿還是司馬伷的長子長孫。

這樣算下來,司馬睿小的時候,應該管當時在位的司馬炎,叫一聲堂叔。

司馬睿的少年時代,應該還算是比較快樂的。畢竟,相比司馬家內部那些不太正常的親戚,司馬睿他爹和他爺爺,都算是三觀比較正的,而且也沒想過篡位奪權之類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就在司馬睿出生之後不久,西晋就成功南下滅吳,徹底統一了天下。而西晋統一天下之後,一直到司馬炎去世,這段時間裡面,西晋其實還很太平的,甚至還出現了所謂的‘太康之治’。

所以,司馬睿的少年時代,見到的是天下太平,國家安定。再加上他出身皇族,日子怎麼也不可能差了。

唯一可惜的是,司馬睿他爹去世了。因為此時他爺爺他爹都已經去世,而司馬睿又是長子長孫,所以他家這一支的爵位,就落到了他的頭上。西元290年,司馬睿正式封王,繼承了琅琊王的爵位。

同樣也是在這一年,就在司馬睿他爹去世之後不久,晋武帝司馬炎也去世了。

對於司馬睿來說,十五歲那年,絕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捩點。十五歲之前,司馬睿的生活,基本上無憂無慮。而十五歲之後,司馬睿忽然發現,國家開始逐漸混亂,自己也成了當家的頂樑柱。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同了。

隨著晋武帝司馬炎去世,接下來,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即位。但是因為司馬衷本人智力有缺陷,所以司馬衷在位期間,國家大權長時間由皇后賈南風把持。而賈南風掌權之後,又不像歷史上其他幾比特有名的女性執政者那樣工作,反倒是不斷貪圖享樂,只顧為自己謀福利。

所以接下來,司馬家的其他王爺們就不幹了,紛紛帶兵入京,去爭奪西晋的最高控制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

在這場八王之亂當中,司馬家但凡有點實權的王爺,基本上都參戰了。唯獨司馬睿他們家這一支,基本上一直是置身事外。這倒也正常,畢竟司馬睿少年喪父,他們家這一支也是最沒有實力的一支。

所以,司馬睿成年之後,直接去了自己的封國,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臨沂地區。然後,等到司馬睿到了山東這邊之後,則是開始在當地交往那些大士族,為自己的將來鋪路。

在這個過程當中,司馬睿很快就遇上了自己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

這男人,名叫王導。

王導出身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恰好是司馬睿封國內部,最大的一個家族。所以司馬睿到了山東之後,很快就和琅琊王氏交往密切,同時也和王家的青年才俊王導,成了至交好友。只是當時或許沒誰會想到,這兩個人交朋友,會直接决定此後上百年的東晉歷史。

就這樣,司馬睿在山東這邊,猥瑣發育了幾年,逐漸長大。等他成年之後,八王之亂也到了最關鍵的地方。如果說之前大家還分陣營,那現在就已經成了混戰。這個時候,29歲的司馬睿,第一次開始站隊了。而他選擇站隊的陣營,是當時最具實力的東海王司馬越。

司馬越是司馬懿弟弟的孫子,論輩分的話,司馬睿其實得叫他一聲堂叔。後來的歷史證明,司馬睿這次站隊,還是站得挺准的。因為那場八王之亂的混戰之後,司馬越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後來司馬越佔據優勢之後,直接任命司馬睿為徐州諸軍事,負責幫司馬越鎮守徐州地區。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司馬睿開始有了自己實際控制的地盤,並且有了麾下的直屬軍隊。

有了自己的直屬勢力之後,接下來司馬睿自然要建立自己的班底。而司馬睿第一個拉入自己麾下的,自然是王導這個好友,以及琅琊王氏。所以,在司馬睿接下來崛起的過程當中,琅琊王氏就貢獻了很大一部分力量,同時也在司馬睿麾下的勢力當中,佔據了很大的股份。

在這之後,司馬越雖然成了八王之亂的勝利者,但是因為他本人能力其實並不强,入主中樞之後,也並沒有讓國家很快恢復穩定。與此同時,北方的遊牧民族,開始紛紛南下,攻城掠地,局勢變得越來越惡劣。

眼見於此,王導就向司馬睿提出了建議,提議司馬睿可以把自己的勢力中心,轉移到建業,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在東晉時代,建業絕對是南方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因為就在幾十年之前,東吳統治江南的時候,就曾經把這裡作為東吳的首都。

而接下來,司馬睿也接受了王導的建議,開始逐漸把自己的基本盤,向建業地區轉移。與此同時,北方的漢趙政權開始崛起,逐漸攻城掠地。所以,很多北方的士族,開始逐漸南下逃難,後世史稱‘永嘉南渡’。在這個過程當中,大量北地士族湧入到了司馬睿所在的區域,這也導致司馬睿實力大增。

如此,又過了幾年之後,隨著北方局勢徹底糜爛,司馬睿這邊,已經成了西晋內部最大的幾座山頭之一了。就連他曾經效忠的司馬越,此時也要倚重他。而接下來,司馬越發出號召,號召各地將領,帶兵和他一起圍攻漢趙的劉曜。但結果,司馬睿卻只是觀望,並沒有真正出兵救援。

司馬睿的觀望,直接導致西晋這邊的力量,大為不足。所以後來,西晋直接戰敗,漢趙政權更是趁勢攻下了洛陽。而洛陽被攻破之後,更多的北地士族開始南逃,這就進一步強化了司馬睿麾下的力量。

不過,司馬睿不出兵,其實也不完全是因為他在觀望。當時在司馬睿面前,也有很多難題。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他統治的地區,五十年前還是人家東吳的地盤,當地原本就有很多江東士族。而那些北地士族南下之後,勢必會和這些老牌士族爭奪資源。

所以,當時在司馬睿的統治之下,這些家族也有很多衝突,直接導致司馬睿確實也很難抽出多少力量,去支援北方。

不過,這個時候王導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王導很善於調節各大士族之間的衝突,作為琅琊王氏的代表,琅琊王氏本身也屬於北地士族,然後率先南下。而王導本人,到了南方之後,又和南方士族交好。

正是因為王導的辛苦調和,南北兩方的士族,這才能够暫時和平相處,一起圍繞著司馬睿,形成了一個利益團體。但同時,王導身後的琅琊王氏,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同樣攝取了驚人的權力。

另外,當時司馬睿能够實際控制的,其實只有以建康為中心的一部分區域而已。至於說西邊的荊州地區,以及南邊的傳統交州地區,甚至是嶺南地區,司馬睿是真的很難控制。所以,司馬睿後來不得不大力依靠這些地方的士族。

如此,又過了兩年之後,隨著洛陽和長安先後被攻破。整個北方,就只剩下山西之類的偏遠地區,還打著晋朝的旂號。但這些地方,基本上也都和南方失去了聯系,成了一塊飛地。後來這些地方,要麼割據自立,自建政權;要麼被北方的遊牧民族吞併,比如太原地區的劉琨。總之,等到長安和洛陽遺失之後,這時候晋朝還能控制的,就只剩下南方了。

而南方,司馬睿又是最大的一座山頭。

所以,西元317年,隨著長安被攻破,西晋最後一比特皇帝晋湣帝被殺。司馬睿在眾多士族的推舉下,在南方正式登基。從這時候開始,東晉正式開國,歷史終於進入到了東晉十六國時期。

東晉開國的時候,司馬睿能够控制的,其實依然只有當年東吳政權的傳統區域。至於南方其他區域,其實更多是當時士族自治。所以東晉剛開國的時候,其實很像是一個士族聯盟性質的東西。

在這個聯盟當中,司馬睿是名義上的盟主。同時,圍繞著這個盟主,很多大家族結成了一個利益同盟。在最覈心的區域當中,琅琊王氏占了最大的一塊區域。當時東晉政府高層,四分之三的官員,都是出身琅琊王氏。所以,東晉開國之後,也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這個說法,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一點都不誇張。甚至可以說,王家實際控制的區域,其實比司馬家還要更大。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王家忠心耿耿,司馬睿或許還能坐穩江山。但是如果王家起了造反的心思,那可就不好說了。

東晉開國之後,司馬睿其實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開始著手削弱王家的影響力。一方面,司馬睿努力去招攬其他士族,並且儘量扶持他們,希望他們能够分去王家的一部分影響力。另一方面,司馬睿還重用了劉隗、刁協、戴淵等心腹,希望他們能够分去王家在中樞的一部分權力。

客觀來說,司馬睿的這個手腕,真的不算高明。至少和後世很多權謀大師相比,司馬睿既沒有高超的平衡手段,也不會用對外戰爭轉移衝突。所以後世很多人都說,在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當中,司馬睿應該算是最弱的一個,沒有之一。

而接下來的五年當中,司馬睿這種笨拙的手段,除了讓王家越發反感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作用。所以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王家對司馬睿的忍耐程度,也逐漸降低。

順便說一句,在司馬睿和王家掰手腕的這幾年裏,東晉其實還有另外一條歷史主線,這條線叫祖逖北伐。

祖逖原來是西晋的將軍,對於祖逖這個人,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他聞雞起舞的事蹟。而東晉開國之後,祖逖先是帶著家人和數百同鄉,逃難到了南方,駐守在江蘇鎮江。然後,祖逖自己向司馬睿提出申請,請求由自己率兵北伐。

因為當時的司馬睿,正在忙著收攏南方的士族,安撫人心,壓根就沒想過要北伐。所以當祖逖滿懷一腔熱血,提出這個建議到底時候,司馬睿只是給了他一千阿兵哥的口糧,以及三千匹布。除此之外,司馬睿既沒有給祖逖一兵一卒,也沒給他任何兵器。

但諷刺的是,接下來,祖逖就拿著這點東西,回到鎮江招兵買馬,並且最後打開了局面。此後的三年時間裏,祖逖不但打開了局面,而且還開始進行反攻,甚至拿下了大半個河南,和山西地區的劉琨遙相呼應。

如果當時祖逖得到的支持,再多一些的話,收復整個河南,打通和山西的通道,繼而奪回整個山西,其實是大有可能的事情。但結果,就在祖逖這邊剛剛打開局面之後不久,司馬睿就派人來摘桃子了,直接派心腹替換掉了祖逖。

此後,祖逖直接被氣得吐血而亡。而祖逖死後,琅琊王氏也失去了最後的忌憚。鎮守荊州的王敦,直接帶兵北上,打著清君側的旂號,殺向了建康。而建康這邊,因為朝中大半都是王家人,主政的也是王導這個王家人。所以並沒有及時組織起有效的力量,阻擋王敦的進攻。

甚至於在王敦進攻的路上,還有王家人暗中幫助。

雖說在此之前,司馬睿已經派自己的心腹戴淵,去接收了一部分祖逖留下的軍隊。但可惜的是,因為王敦來得太快,建康這邊又有王家人接應,所以司馬睿根本沒能把鎮江那邊的祖逖舊部,調回來多少。

再加上王家人的暗中幫助,而且司馬睿的那幾個心腹,又實在是不太給力。除了清談之外,能力其實非常有限,打仗方面就更是平平無奇。所以最終,王敦順利攻入建康,直接控制了朝局。

順便說一句,攻入京城的王敦,和把持朝政的王導,其實是堂兄弟,王敦是王導二叔家的兒子。而且,王敦當年還娶了晋武帝司馬炎的女兒,所以王敦還是司馬睿的表妹夫。

有這樣一層關係在,當初王敦進攻的時候,王導自然要給王敦開後門了。更可樂的是,王敦進攻之後,司馬睿還要依靠王導這位摯友,幫忙抵抗王敦。

作為開國皇帝,能弱到這個程度的,也真是獨一份了。

等到王敦入京之後,這時候司馬睿更是徹底老實了。直接讓文武百官去拜見王敦,宣佈王敦無罪。同時還對王敦說‘你如果想當皇帝,早和我說嘛!我馬上禪位,我還當我的琅琊王去!’

當皇帝當到這個份上,也真是窩囊透了。

隨著王敦入主建康,東晉的大權其實已經完全落入到了王家的手裡。到了這個時候,王家其實已經可以篡位,直接建立新的朝代了。

但接下來,一個很奇葩的現象,開始出現了。

首先,琅琊王氏內部,開始出現分歧。以王導為首的一群王家人,堅決反對篡位。就這個問題,王導甚至還和王敦公開翻臉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王導其實倒也對得起司馬睿,對得起朋友的身份。

其次,除了王家之外,其他很多大世家,也開始支持司馬家。他們不介意司馬家是不是司馬睿這種懦弱的皇帝在位,但是他們支持司馬家,反對王家篡權。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在於之前司馬睿對這些世家的招攬。

當然,更重要的是,對於這些世家來說,司馬家掌權,可以允許他們在地方上自治。而如果換成王家的話,結果如何可能就說不好了。

最關鍵的是,當時北方還有很多遊牧民族政權,隨時可能南下。北方的威脅,也讓這些世家不得不考慮,貿然換了個皇帝,會不會導致整個南方再次分裂,然後損害他們自身的利益。

而且,有意思的是,就在王敦掌權之後不久,王敦就去世了。而王敦去世之後,王導作為王家最重要的代表人,又是堅定支持司馬家做皇帝。

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司馬睿在王敦之亂結束後,沒過多久,就被氣死了。但是司馬睿死後,他的兒子孫子,卻依然坐穩了皇位。與此同時,其他幾個南方的大世家,比如王家、庾家、謝家等家族,圍繞著司馬家形成了一個平衡。大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都不願意讓其他家族一家獨大。而想要避免某一個家族徹底壯大,最好的結果,就是司馬家在位,但是司馬家卻被其他家族架空。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在整個東晉時代,一直到東晉末期之前,東晉都是幾大世家和司馬家的鬥爭史。直到東晉末期,隨著農民起義爆發,這個平衡被打破,這個遊戲才徹底結束。而當這個遊戲結束之後,東晉的國祚,也就快到頭了。

所有,後世很多歷史學家說,東晉的皇權,其實是司馬家和幾大世家共同控制的。這個說法,其實也是很有道理的。

本文標題: 東晉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司馬睿是如何做到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70235367781240
相关資料
項羽崛起後,為何他會分封諸侯呢?
項羽在起兵反秦前,見到秦始皇車駕,便發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項羽滅秦後,尊奉原主君楚懷王熊心為“義帝”,即名義上的天子,卻將他流放到湘南荒僻之地,一年之後就迫不及待地殺之,也足以證明項羽此生的志向,同樣是成為如秦始皇嬴政一樣的統一帝國
標籤: 項羽 劉邦 中國古代史 歷史 三國 中國歷史
西楚是如何崛起的?和楚國有什麼關係呢?
西元前206年1月,項羽率領諸侯軍進入咸陽,殺人放火,將嬴秦苦心經營的數百年的咸陽城毀於一旦,種種行為,除了報仇之外,很顯然,項羽壓根就不想將他的新王國定都在關中。然而,項羽不可能殺盡秦人,只要秦人還未死絕,他們終是要報仇的。楚雖三戶,亡秦
標籤: 項羽 歷史 楚國 關中 韓生 楚漢戰爭
鄭成功的親弟弟為何留在了日本呢?
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完成抗擊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壯舉,在後世備受稱頌,但鮮為人知的是,鄭成功之所以能立此奇功,跟一個人的大力資助密切相關,此人,便是他的親弟弟,永久留居日本生活的田川七左衛門。數年後,黃程見鄭芝龍非常能幹,便把他推薦到日本華僑
標籤: 鄭成功 鄭芝龍 南明 中國古代史 明朝 歷史
劉備的老師是誰,他是否接受過儒家教育?
在《三國》裏,我們覺得最具仁德之人就是劉備,劉皇叔了。這個劉皇叔是儒家理想中的典型仁君,故而在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讚賞。那麼,劉備的老師是誰呢,他是否完整的接受過儒家教育?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劉備的老師是盧植,此人正是東漢有名的大儒。無論劉
標籤: 劉備 三國 儒家 鄭玄 馬融 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