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魯肅借荊州給劉備,到底是對還是錯?

但是孫權同樣也認為,魯肅有一個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建議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魯肅不希望孫權去奪取荊州的最直接理由是荊州尚未安撫,曹操威脅大,而孫權在荊州“恩威未洽”,所以建議荊州可以先讓給劉備。

歷史上魯肅借荊州給劉備,到底是對還是錯?關於這個問題,孫權是這樣說的:“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於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錶,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

孫權認為,魯肅對東吳政權有兩個巨大貢獻,即在見到孫權之初就力勸他把江東的事業看成帝王的事業,做長遠的規劃和發展;第二是在曹操率領大軍屯兵赤壁的時候,張昭、秦松等人都已經提議向曹操投降的緊要關頭,魯肅建議把在外帶兵的周瑜叫回來,抗擊曹操大軍。但是孫權同樣也認為,魯肅有一個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建議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

事實上,孫權之所以能够有後來的成就,魯肅在東吳發揮的作用是超過所有人的,在二人剛剛見面的時候,魯肅就提出了著名的《榻上策》,又稱《吳中對》,在三國歷史上,這一戰略的地位與諸葛亮的《隆中對》不相上下,但是從歷史後來的發展以及對實際情況的結合來看,僅從兩份企劃書來看,魯肅的戰畧視野是要超過諸葛亮的。


而孫權所說的,魯肅“兩個優點,一個缺點”基本上就體現在榻上策中。魯肅是東吳境內第一個對孫權明確提出“建號帝王意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的人----既然要創立帝王之業,而且《榻上策》中魯肅最初提到的也是兩分天下,天下的諸侯遲早都會是自己的敵人,那麼魯肅為什麼要勸說孫權借荊州呢?首先我們看《三國志·魯肅傳》中記載的借荊州的過程:

《漢晋春秋》中記載,劉備佔領了荊州之後,隻身來到東吳的首都,跟孫權商量想要統領荊州。從道理上講,劉錶死後荊州雖然是無主之地,擊敗曹操劉備是依靠了孫權的力量,但是戰後孫權卻沒有得到實惠,所以劉備想要佔據荊州,去徵求孫權的意見,是講道理的表現。雖然就算孫權不同意他也不會歸還,但總體上表現出了團結的誠意。

不過在那個亂世,誠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東吳的將領們都讓孫權扣押劉備,只有魯肅一個人勸說道:“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

魯肅不希望孫權去奪取荊州的最直接理由是荊州尚未安撫,曹操威脅大,而孫權在荊州“恩威未洽”,所以建議荊州可以先讓給劉備。

那麼這個理由是否合理了呢?很多人認為,孫權不攻打劉備的理由在於劉備軍事實力比較强大,而且既然已經佔據了荊州,加之北方曹操仍然虎視眈眈,所以東吳想要奪取就比較困難了,所以只能借荊州。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這這卻絕對不會成為孫權在當時同意借走荊州的最主要理由,因為本身天下大亂,時代本身就是戰爭的時代,進攻荊州固然會有損失,可一旦成功,所取得的回報卻是極大的。

而且後來周瑜提出的不攻打荊州,軟禁劉備的方案,也被孫權拒絕了。這表明,孫權當時除了對奪取荊州的困難有考慮之外,仍然還是想借劉備之手管理荊州的。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國歷史上一直都存在著。

三國時期,對於孫吳來說最大的缺陷並不在於兵將的多少,而是在於天時,因為天時又常常决定著人和。曹操在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則發揮自己姓氏的利好,自稱中山靖王之後,這樣天下就會有很多人歸附他們。比如荀彧等人,認為曹操是漢朝丞相,是天下正統;關羽、諸葛亮這類人,則認為劉備是正統。但至於孫權,無論如何都是逆賊,這也是孫權之所以是三國最後一個稱帝的主要原因。

而荊州這個地方在劉錶佔據時期,與東吳有著深刻的仇恨,孫權的老爹孫堅就是死在江夏太守黃祖手裡,大將淩操(淩統之父)也死在黃祖手裡。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東吳政權在當時去統治荊州,雙方的衝突很難說不會爆發。

再看東吳自身的情况,由於缺乏“正統”的名義支持,大批的東吳英才紛紛背叛,孫策期間,與孫家發生衝突或者被殺或者逃跑的人物有:

前吳郡太守盛憲;現吳郡太守許貢;揚州牧劉繇;會稽太守王朗(《三國演義》裏被諸葛亮罵死,曹丕時位列三公);陳登的叔父陳瑀;後來官至蜀漢太傅的許靖。

而且,東吳內部衝突爆發也給孫氏留下了慘痛的教訓,孫策就是被許貢門客所殺。除此之外,孫權在他統治江南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始終在與這些不認可孫家正統的人做鬥爭。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曹操大軍南下的時候,張昭等人才力主投降。曹操也充分利用孫權這個弱點,不斷的去離間東吳君臣關係,比如曾經給太史慈送了一箱當歸(《三國志·太史慈傳》)。

由此可見,魯肅建議把荊州借給劉備並沒有任何錯誤,反而可以借劉備之手安撫荊州;同意了劉備“借荊州”的說法,反而還多了一個名義上對擁有荊州的理由;隨著時間的發展,荊州群眾對曹操一方的認可度降低,對原漢朝的認可度也降低,孫權再奪回來,就容易管理的多了。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正統觀念可謂根深蒂固。秦朝滅亡之後天下沒有皇帝,但是很多人從心裡開始認可滅亡秦朝的劉邦,而不是實力最强的項羽;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後,即便對方是個少數民族政權,卻仍然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這其中的原理跟三國時期人們對正統的認識觀念是類似的。正統,必須要有,而且不能斷,非正統想要被認可為正統,則需要非常艱辛漫長的過程。

本文標題: 歷史上魯肅借荊州給劉備,到底是對還是錯?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9976188020584
相关資料
魯肅把荊州借給劉備後悔了嗎?為什麼會借出去?
赤壁之戰以前,劉備是最沒實力的那一個。當時的劉備,駐紮小小的樊城,兵士僅有幾千,那麼魯肅把荊州借給劉備後悔了嗎?為什麼會借出去?這時,魯肅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於是,魯肅火速奔波到劉備這裡,主動提出與劉備聯合抗曹。魯肅,為什麼要將荊州這麼重要
標籤: 劉備 魯肅 荊州 曹操 劉備借荊州 三國
魯肅與呂蒙為什麼能做朋友?詳解其原因
呂蒙,字子明,年少的時候就一直依附於自己的姐夫鄧當。呂蒙自幼就喜歡練武,每一次他的姐夫鄧當外出作戰時,呂蒙都會悄悄的跟隨,雖然在途中被鄧當發現過,而且還受到了訓斥,呂蒙依然不放弃,還是偷偷的跟隨著鄧當。
標籤: 魯肅 孫權 周瑜 三國 孫策 曹操
張苞是怎麼死的?他為何要追殺郭淮呢?
關興和張苞是蜀漢將二代中比較出色的代表,在演義中,關興和張苞是一對好搭檔,經常一起出征,臨陣殺敵。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張苞因為追殺魏將郭淮和孫禮,連人帶馬,跌入山澗,摔傷了頭部,諸葛亮趕緊令人將張苞送回成都治療,不久,張苞因傷重而死。張苞死了
標籤: 張苞 三國 諸葛亮 關興 張郺
賈詡和司馬懿相鬥,誰能更勝一籌?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要是賈詡和司馬懿相鬥,誰能更勝一籌?這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真正的重臣是統率和謀略兼有的,賈詡只是個謀士,無統率之才,按史料記載內政能力也一般,出身也一般。董卓,國之賊,天下所共仇,而詡為之報怨。
標籤: 司馬懿 賈詡 三國人物 三國 歷史 曹操